APP下载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0-12-08张永训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员物流专业

张永训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在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的锻炼,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表达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都得到有效升级。基于此,在构建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强化责任意识,除了关心学生的实习成绩和成长之外,还应该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定期进行回访和信息对接,从而提升实习管理效率。

一、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模式构建的意义

首先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除了可以在本校的物流实验室进行实践之外,大多都会进入到企业参与实际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完成课程实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当中,熟练各类设备的操作流程、了解物流企业运行的实际的经营战略,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锻炼[1]。

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学生们获得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可以接触和认识到更多的企业管理经验,并在与物流行业相关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的责任和重担,对日后的工作内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继而强化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外进行实习,可以有效地查缺补漏,即科学地认知到自己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优势内容。通过学生们的反馈,该专业教师能够更明确地了解到物流企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现状,以对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调整,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

二、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校外实习的认知不足

一般情况下,高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课时多且课程内容结构严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学生升入高年级之后开始逐渐接触校外实习,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解放”的心理,终于摆脱了学校、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的束缚,自由散漫的态度便呼之欲出。再加上校外企业本身对实习生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这就很容易使得部分学生们既学不到专业知识,同时还养成了散漫和消极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成绩以及安全问题一般都交由企业带队教师负责,但此时如果相关制度不规范或者学生们没有设立明确的实习目标,都会使得部分学生们在丧失新鲜感之后变得无所事事,实习成绩不理想的同时也不利于积累实习经验,为日后的就业发展做准备。

(二)实习环境条件恶劣

校外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是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同学们积累工作经验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经费问题或其他一些相关矛盾的产生,部分学生所在的实习环境条件较为恶劣。比如企业规模小,实习工资低;实习基地不为学生提供食宿,学生的生活需要完全自理;即使部分企业提供住宿机会,但是由于寝室环境卫生差或者不安全等,也会成为学生们实习过程中的负担。虽然从积极层面来讲,艰苦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磨练了学生们的意志,但同时也会给学生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损伤,实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不到位

大量实践证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所践行的校外实习模式一般以分散实习为主,即每一个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相应的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学校不做硬性的规定。这样一方面虽然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兴趣需求,但是在实习安全性引导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隐患。因为在实习的过程中,校方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统计学生们的联系方式,但是却缺乏必要的沟通,学校导师或导员不了解学生真实的实习情况,对学生们的实习流程也难以实现全流程的跟踪和监督。部分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住宿环境以及职场骚扰等问题产生安全隐患;在实习中由于冷藏车运输安全问题出现一些故障等,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学生们的人身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引起严重的纠纷[2]。

三、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实行多样化考核标准,有效判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为了能够端正学生们的实习态度,强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效果,院校管理者和专业辅导员需要强化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即引导学生们改正以往散漫和自由的实习态度,加强对积累实习经验、强化责任意识的重要认知。具体来讲,学校可以联合学生们的实习企业,实行双重打分制度,由带队老师对学生们的实习态度和实习情况进行测评;企业负责人对学生们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进行测评,以此出具综合成绩判定学生的实习效果。除此之外,在实习过程中,学院还可以成立督导小组,由管理员带队,每个小组几名成员分别与所负责的学生定期保持联系,对实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调节和管控。同时也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和导学的关系,一旦发生问题,带队教师可以直接与导员联系,然后再征求企业还原事实,保障学生们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并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实习成绩的同时,为日后的就业发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组织管理实践教学

学校要积极与校外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保持高度的联系,每周根据学生们的实习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汇总和沟通,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导师或辅导员教师也要定期与学生们保持沟通,询问学生们所在的实习企业是否与其签订了实习劳动保障合同、工资发放是否符合实习标准、实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压榨和克扣的现象、基本生活是否能够满足等,保障学生们的整个实习过程稳定安全。除此之外,学校也需要委派专业的负责人定期到学生们所在的实习单位进行见学和考察,如果发现企业资质不完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得不到基本保障等,立即与校方沟通为学生们办理离职,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3]。

(三)强化对实习学生们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以往的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切实且有效的保障,而且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们的实习期较长,很多学生受不了忽然的高强度工作,心理压力和负担也异常巨大。基于此,院校管理者和辅导员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们的日常管理等工作,从生活、心理和安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例如,通过定期沟通或者向学校申请补助等方式来减轻学生们的生活负担;通过主动倾听学生们的烦恼来帮助他们排解内心压力。至于安全问题,则需要在实习之前就对学生们进行安全责任教育,使其能够在初入职场的过程中有效地保护自己,遇到问题及时向领导或教师反映,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例如女生在住员工宿舍的时候要保持警惕;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要始终临危不乱,向有关机构反映。引导学生们有效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使其在一段时间内获得成长,从而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模式的有效构建,要求学校负责人和辅导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实习责任意识,端正实习态度,主动适应职场环境,科学平衡工作、人际以及生活中遇到各种压力和问题。同时,学校也需要定期与学生和实习企业进行联系,监督学生实习效率的同时,也要主动关心、疏导和保障学生们的生活、压力和人身安全,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效率的同时,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辅导员物流专业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部分专业介绍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