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0-12-08邹路琦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思想

邹路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丰富其思想文化内涵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精神文明的瑰宝,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学校需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统一,引导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明确的认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一)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长期的历史考验,具有提升人们思想境界,丰富人的思想文化内涵,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优势功能,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直接被当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素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髓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例如:儒家思想文化中蕴含着良好人格塑造和培养的方法,将这些内容渗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此外,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急功近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形成,从而养成大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

(二)有利于传统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作为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世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承担起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这种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乐观、坚毅勇敢的心态,敢于迎接每一次挑战,积极进取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精神和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在团体生活中与老师和同学建立团结互动、和谐平等的友好关系,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祖国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精神,坚定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远大理念。此外,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并在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环境。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与传播。

二、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困境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局限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变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中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但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他们往往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对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与掌握甚少,甚至不清楚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因此无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存在较大难度,难以使得传统文化发挥出其内在的功能。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力度缺失

当前阶段,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导致传统文化的融入时间也相对较晚,学校在针对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科学合理性,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也存在较大矛盾。虽然大部分高校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渗透力度缺失的现象,许多高校仍然将马克思主义等内容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强调了思政教育的政治特点,却忽略了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的重要作用,因此导致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

三、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教材的结合

为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学校首先需要实现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教材的结合,并结合区域地方文化的特色引入特色文化知识,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学校教材的设计与编撰人员需要抓住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联结点作为教材编撰的切入点,在教材中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例如:在思政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精神的培养教育内容,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中一些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案例或文章,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到地方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进行参观和游览,帮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切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传统文化的素材与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全新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同时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形式和内容丰富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在丰富了学生的信息知识储备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容易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需要利用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发挥校园媒体的优势功能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力度,从而不断扩大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片欣赏活动,通过校园电台播放传统文化的系列专题片,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家庭美德方面的教育,通过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与判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感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温暖,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的能力、思想品质与文化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同时决定着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要求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与内涵,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思想文化精神,从而将其更好的融入学生思政教育中,实现思政教育的优化与完善。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的领悟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和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格与职业文化修养。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对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探讨,并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不断强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需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与重视程度,将传统文化融合大学生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