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以西安培华学院“姜维之班”创建为例
2020-12-08蔡亮
蔡 亮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一、加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育人
创建“姜维之班”要加强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创建班级要把政治引领、思想育人放在首位,通过主题班会和报告、团日活动、外出参观、社会实践、征文大赛等方式,在重要时间节点、纪念日等重点时段,引领班级同学凝聚奋斗力量,提升思想水平,培养家国情怀。在入党入团、评优评先等工作中把思想政治考察放在第一位,确保政治过硬、引领到位。
二、聚焦学风建设,筑牢文化育人
创建“姜维之班”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学习、课外学习等方面树立大学习观。打造六个平台,一是课堂管理平台,严格课堂考勤、对应课堂考核,奖罚分明;二是学科竞赛平台,根据专业所学,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学习竞赛,检验学习成果;三是学习帮扶平台,先进带后进,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四是资格考证平台,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强化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五是学业指导平台,学业导师深入班级指导学习、帮扶困难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六是学业预警平台,在严格考试纪律的同时要针对考试挂科等现象通过学业预警,指导跟踪等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聚焦学风建设,还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读社会书,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经典,读马列巨著、读党史国史。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风氛围,注重以文化育人,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最后,要在考试过关率、专业考证率、职业资格证考取率、四六级过关率、学科竞赛参与率、获奖人数覆盖率等方面有所突破,在课堂纪律、班风学风成果明显进步。
三、健全制度规范,突出管理育人
创建“姜维之班”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学习,引导班级学生知法守法、遵纪守规。其次要在法律法规、校级校规框架下定规立制,制定班级公约,强化执行操作。把班级管理、课堂考勤、学风班风、公寓建设、文明行为、公益志愿、第二课堂开展等通过班级公约固定下来,让班级公约成为班级建设发展的制度规范。班级公约要经过班级讨论共同决定、共同遵守,通过制度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创建氛围。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团干部作用,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同时要建立好家校联动机制,在家校信息共享、相互配合等方面发挥家庭监护作用。
四、对标学生需求,深化服务育人
创建“姜维之班”首先要熟悉创建主体,面对“00后”,要想和他们打成一片,还要达到组织引领目的,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熟悉他们的话语体系和做事风格,按照他们的兴趣点、关注点来开展工作。创建工作如果与学生需求不契合、与学生想法两张皮,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在创建“姜维之班”过程中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针对存在问题找出思想偏差根源,对标学生现实需求设计创建工作方式,深化服务理念赢得学生认同。要通过节假日班级联谊、生日会等加深情感联系,通过学习帮扶、生活帮扶、情感帮扶、职业生涯规划帮扶等建立朋辈联系,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强化班团凝聚力、向心力,同时满足班级同学多层次需求,更好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五、依托第二课堂,丰富实践育人
创建“姜维之班”要把第二课堂活动与班级凝聚力、学生八大能力培养紧密结合,鼓励班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扩大第二课堂参与面、增强第二课堂影响力、提升第二课堂专业化,使第二课堂平台更加贴近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更加全面体现出学生在校综合表现,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思想引领+实践育人”作用。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文体竞赛等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公德心,提升文明素养中的实践育人作用。
六、培育典型示范,优化组织育人
在创建“姜维之班”过程中要注重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班级团组织的育人职责,推进班团一体化机制落地落实。各班级团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阵地作用,“三会两制一课”必须坚持常态化开展,通过团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同时,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学生、优秀团员,推选展示一批组织建设的优秀案例,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树立典型示范榜样,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成面的良好局面。要通过组织建设覆盖学生,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学生,让青年学生通过组织参与活动、体验成长、贡献智慧、凝聚人心、扩大影响。进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价值引领功能,强化组织思想引领力,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自觉和班级形象挂钩,达到“只为班级添彩、不给集体抹黑”育人目的。
七、注重育德育心,促进心理育人
育人先育心,育心必育德。所以,创建“姜维之班”一定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以德育人,落实好“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发挥心理委员、宿舍长、班团干部的信息联动和朋辈互助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用正能量稀释负能量,用清风正气吹散歪风邪气,让广大同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人格完善、阳光乐观、有爱和谐、互帮互助、明德至善的相亲相爱“一家人”。
八、融合扶困扶志,推动资助育人
创建“姜维之班”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做到班级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公平公正,帮扶资助精准有效,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扶下自立自强、立志图强,通过勤工俭学、兼职劳动等锻炼能力、获得报酬。同时,要加强对其他困难类型学生的排查和帮扶,搭建“经济资助、精神鼓励、立志教育、感恩教育”相结合的育人体系,要让班级里的“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思想后进学生、能力困难学生”通过“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知道报恩,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
九、搭建媒体平台,加强网络育人
要建好用好班级微信公众平台、QQ群、家长微信群、班级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让媒体平台成为创建“姜维之班”的宣传武器,成为加强班级网络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要让班级微信公众号和学院、学校以及社会合法官方媒体平台形成互动、共享,把班级创建动态、日常工作、榜样行为、好人好事通过班级媒体平台传播出去,通过媒体网络挖掘亮点,扩大宣传,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同时创作网络文化产品,讲好青春故事、青年故事。要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转发班级动态,把学生、家长、学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信息联动,共同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在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的同时,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十、结论
在以上途径中,思想育人是根本,文化育人是核心,实践育人是载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保障,组织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网络育人是支撑。九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涵盖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实现“第一课堂出成绩,第二课堂出能力,思想教育筑根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