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记忆 创新重构 实现共情
——以《经典咏流传》等为例谈传统文化在当下的融合创新传播

2020-12-08汤丹文

传媒评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流传古诗词诗词

文_汤丹文

一段时间,《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有关传统文化传播的电视综艺节目热播。至今,《经典咏流传》已播出到第三季,而《中国诗词大会》已进入第六季的播出阶段。毫不夸张地说,这类节目已成为央视各频道的主打综艺节目。

这些节目火热的背后,实际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那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本文试图从唤醒、重构与共情的角度,探究作为集体记忆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媒介的交互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传播,并以此重新焕发生机。

“两创”方针,与传播学意义上的文化变迁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3月27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提出来的,而且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两创”方针的提出,说明我党对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播、传承、发展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也是央视推出《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的大背景。

事实上,这些栏目成功的背后,正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使之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相结合,将经典诗词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两个概念,其实与传播学中的文化变迁的定义和机制是有着深深的内在联系的。

传播学认为,文化变迁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传播是一个人们选择的过程,也是互动双向进行的,影响着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是《诗词大会》还是《经典咏流传》,就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手段,赋予古诗词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通过互动双向的传播,使传统的诗词文化得到补充、拓展、完善,进而焕发生命力并影响当代人的价值观。

唤醒记忆,是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传播的前提

唤醒记忆,就是唤醒民族的文化记忆。在传播学的观照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之一。记忆需要传播才能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说传统文化在当代媒体的融合传播,最大的前提是要唤醒中国人的集体文化记忆。

古诗词,就是我们民族的重要共同记忆。央视的《诗词大会》就是通过传播,唤起社会重习重温古诗词之风,进而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为时代所用,为当下所用。

赵五娘的第一个愿望是与新婚丈夫蔡伯喈厮守,这个愿望的发送者是丈夫,接受者则是夫妻二人。这个愿望的帮助者有丈夫和蔡母。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人的帮助作用有着微妙的不同。丈夫和赵五娘的愿望是一致的,二人都眷恋和美的夫妻生活,不愿意分离。蔡母的态度与赵五娘是一致的,即不愿蔡伯喈去参加科举考试,而希望他留在家里。但是蔡母的出发点并不是赞成夫妻二人缠绵,“我到不合娶媳妇与孩儿,只得六十日,便把我孩儿都瘦了”⑥;她只是希望儿子留在家中照顾自己和蔡父。虽说另有心思,但蔡母的态度客观上有利于赵五娘愿望的实现。

而在现代融合互动传播的条件下,这种记忆的唤醒所取得的传播效果是巨大的。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歌《苔》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在无数璀璨夺目的中国诗篇中并不出彩,说鲜为人知也不为过。但当它搬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由支教老师梁俊带着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之后,这首冷清了近三百年的小诗,便家喻户晓了。

正如节目鉴赏人康震所说:“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苔》的传播量可能超过了过去300年的总和。”

重构记忆,是传播手段创新也是经典内容再造

唤醒,需要我们通过新的手段和形式,来让这些文化记忆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比如《诗词大会》中以当下流行的“PK”的现代方式,来唤起大众对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关注。

央视编导在总结《诗词大会》第三季之所以成功时,最突出的是超越单一电视大屏思维,用流量思维和融合传播,通过复合性传播,使大屏小屏互动导入。

比如,在传播内容的选择和设定上,《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每一道题目都与当下的生活发生关联,形式更适合于新媒体的传播,并引发话题;再比如,利用在线包装的创新技术手段,使录播创作的节目呈现直播态,并在大屏上增设直播窗口实时反馈互动状态,这为吸引用户奠定了基础。

这些手段就是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全方位融合互动传播,引爆话题,从而达到裂变式传播的效果。

《经典咏流传》把古诗词转化成现代的流行音乐作品。这些创新重构后不同曲风的作品,承载的都是经典诗词的意境、内涵和文化。

实现共情,是传统文化实现创新融合传播的最大目标

当然,无论怎么创新手段和内容进行传播,一定要让传统文化与当下观众实现共情,能够引起全民对于自身历史文化的广泛共情和主动认知,才是传统文化在当下传播的最大价值。

在《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编导们通过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与观众搭建情感的纽带。这些节目所展示的不再是千百年前的文字或文物,而是有强烈情感带入感的活生生存在和动态的展示。

在《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中,讲故事的手段甚至实现了与舞台剧的结合。在选择守护人后,栏目组会为守护者颁发守护印。守护者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在演绎完前世今生的故事后,与所有讲述人一起宣读保护誓言。

这些富有仪式感的情节与情感设计,无形中让受众感受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厚重,以及文化、文明的崇高,同时也唤起受众对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强烈责任感。

与此同时,通过“时尚”加“时代”的手段,这些节目实现了与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情感共生。诚如《经典咏流传》的编创团队所言,他们找到了两把与当下发生情感共鸣的钥匙:一个是时代性,所选的诗词要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有普遍的观照性;一个是时尚性,节目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而是要让经典通过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猜你喜欢

流传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经典“咏”流传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