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崔 婧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就业水平,保证人才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方面,立德树人占据着主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全过程中的渗透。但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缺少先进的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尚未体现、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严重缺失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为高职院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价值内涵

高等教育的全面育人指导,要求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全过程中的渗透和营养,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既要对学生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予以传授,也要将育人内涵挖掘出来,加强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使青年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念,成为一名高质量人才。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政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极容易出现教育孤岛现象,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接受的思政教育是比较同质化的,关键育人环节体现在思政课堂之中,德育的局限性比较突出[1],育人效果有待提升。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了解到,要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灵活运用,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结合,将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良好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集中整合了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功能,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价值导向和引领,实现理论知识向德行的顺利转变,体现出教师的引导性角色,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能力,将全过程育人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这一方面。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增长见识和丰富学识等进行教育和引导,明确其成长发展之路。在课程教学整个过程中,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主旋律予以弘扬,积极传播正能量,基于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等,将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落实到位,从而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并对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循序渐进原则,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积极弘扬先进文化,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上来,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创新创业和职业素养教育。要注重教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集中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素养,进一步丰富日常教学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引导,也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政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尚未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首先,思政课课时并不多,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专业课等其他各类课程,在整个大学生课程时间中占有较高的比重,高职思政课周学时最多为3 学时,再加上互联网占据着学生的课余时间,又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此外,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属性进行分析,对于长期性和持久性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时间,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其次,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性,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很难确保良好的育人效果。而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上来,将育人功能发挥出来,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发挥出来。

(二)有利于满足立德树人的教学需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但是在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的智育和德育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化现象明显,高职院校基于就业导向视角[2],对技能培训过于重视,并没有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不利于培养技能型或素质型人才。在科学技术的强大推动下,机器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也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对素质型综合类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理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育人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少先进的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之下,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定程度上与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加强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树立。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予以高度的认可和尊重。

(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尚未体现

高职院校的授课,往往遵循国家制定的思政课程教学纲要,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并没有积极涵盖针对性[3],也没有体现出学校自身的职业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落实力度不足

在思政课程方面,必须要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方面,实践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要。但是各个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不统一现象,甚至仍然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之中。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些思政课程并没有在课程表中体现出来,师资力量的缺失,很难与教学需求达成一致。

(四)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严重缺失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缺少稳定的师资队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编制内教师和编外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比较显著。基于此,极容易出现思政课程边缘化现象,学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缺失,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越来越明显[4],人员的流动性也极其显著。此外,在思政课程教师中,兼职教师数量比较多,其思政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无法集中统一和整合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部分高职院校也尚未落实好思政课程的专项经费,这对思政教师培训机会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完善路径

(一)树立先进的课程思政理念

首先,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强课程思政理念的构建,将顶层设计落实到位,按照自上而下原则,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高职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通过政治自觉性,将协同育人责任体现出来。同时,学生也要加强课程思政理念的构建,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实施对象,是课程思政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重视,共同致力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二)创建课程思政工作机制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对整体规划的高度重视,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各级党委要积极将高校思政工作提上日程,党委书记在课程思政中的责任较大,校长和副书记等领导要将自身的领导责任承担起来,将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落实下去,实现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机渗透。

其次,要加强校内沟通机制的构建。在课程思政方面,校内各个部门之间要保持紧密的配合和交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优化水平,给予教育效果强有力的保证。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而言,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三级沟通机制的构建[5],也就是校领导-院系-教师等,使不同主体和层级之间做到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将其责任履行到位,并将协同育人作用发挥出来,在协同管理的帮助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属于主体性角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旨在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并满足社会需求。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原有的思想基础,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渗透进来,确保教学方法和设置满足学生的特点,将因材施教贯彻落实到位,确保教学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其中,在实践育人方面,要注重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的体现。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创新形式和传统形式结合在一起,在创新形式中,主要包括微电源、快闪以及直播等,而传统形式主要是指;朗读和竞赛等,将学生在校内社团组织的参与热情提升上来,并对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将实践活动的养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打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进行考核打分。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基层和社区之中,不断提高师生的内化水平[6]。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整合,可以将实践育人效果彰显得淋漓尽致。

(四)构建立体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课程育人

首先,要将思政课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巩固思政课的主渠道地位,将思政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并且积极引领其他各类课程,将育人功能全面提升上来。其次,要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政内涵的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责任,要注重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出来,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予以进一步强化。协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个学科,使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顺利形成,发挥出合力育人功能[7]。最后,注重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在专业课内容方面,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实现专业课和思政元素的顺利连接。在教学形式方面,要防止复制、粘贴现象的出现,借助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进而对学生予以教育。

2.网络育人

在育人环节中,课程思政不容忽视,要发挥出第一课堂、第二课程以及第三课堂的整合作用,确保第三课堂育人水平的稳步提升。基于互联网+视角,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媒体结合在一起,确保育人作用能够完整体现出来。现阶段,学生大都比较热衷于“网游”,所以课程思政要结合这一形势,加强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确保网络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可以关注“学习强国APP”公众号,对国家时政要闻予以实时性了解,也可以加强课程思政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将新媒体资源优势进行发挥[8],为学生交互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录制微视频方式,加强网络教学的开展,不断提高育人资源的分享效果,结合线上和线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这对于提高育人效果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五)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1.明确课程思政主体责任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育人主体应将课程教师、辅导员、兼职教师以及实训教师等涵盖进去,不断提高教育主体的多元性。首先,思政教师要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在经过系统化学习以后,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设置课程思政互助小组,对各类课程教师推进课程育人工程予以帮扶,将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交流会议[9],共同致力于育人能力的提升。其次,学校各个专业教师之间要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加强校外专家的邀请,使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所提升。再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将其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提升上来,将自身的管理和服务中的服务和教育学生职能发挥出来。

2.开展系统化培训学习

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组织教师系统化培训学习的高度重视,比如责任教授培训和专题培训等,确保教师可以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了解,进而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予以完善化,进一步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针对表现良好、成绩突出的思政教师,要予以适当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10],反之,应予以警告或处分,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要发挥出牵头作用,引导思政教师树立规范的思想观念,并体现出教学内在需求,借助思政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共同致力于协同效应教学效果的提升。

(六)加强多维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和创新,加强评价机制的合理构建。在职业教育中,通过加强“产教融合”,使教学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复杂化现象,学生既要学习校内理论知识[11],也要在企业顶岗锻炼中予以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实践技能的稳步提升。在学校+企业双环境的影响下,有助于多维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

首先,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要注重考核专业课程和思想品德等内容,其中,在各类专业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要重点测评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加强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等内容的渗透,提高对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关注程度。在思想品德考核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活动表现等[12],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技术考核和职业素质考核等,是企业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中,师傅要全面考核徒弟的工作业绩和职业素质等,对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情况予以有效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考核方面,还要积极融入品德和素养等,在以往过程性评价中,要注重思政考核模块的增设,思政考核模块比例要保持在20%以上。在过程性评价中,要有机融合专业知识考核、学生的道德素质等。在期末终结性评价中,思政教师和行业师傅,要共同参与到考核标准的制定环节中,加强综合性评价,尤其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指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而且还可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将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要积极落实好树立先进的课程思政理念、创建课程思政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构建立体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多维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措施。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