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际产业分工角度看中美关系 的困局、趋势、前景与对策

2020-12-08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佟京昊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霸权分工工业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佟京昊

当前,中美的战略竞争本质上是国际分工角度下的国家科技工业体系能力之争,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目的在于阻碍我国科技工业能力的发展与建设;未来,中美之争也许只有在我国的科技工业能力建设达到预期后才能终结。要认识这一点,还是要从美国发起贸易战和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的根源说起。

一、美国维系霸权地位的根本

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主要基于三大霸权:军事霸权、经济霸权、文化霸权。其中文化霸权作为软实力的代表,较为表象化和工具化;军事霸权是三大霸权的基础,美国拥有的军事霸权地位使得其他国家不得不接受其经济霸权及文化霸权地位。美国军事霸权的根本在于其一直拥有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体系,并且近几十年来一直引领着军事技术和战争模式的革新,而美军不论是维护其规模庞大的现代军事装备和人员,还是持续发展先进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都要以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工业能力作为基础。所以三大霸权中经济霸权才是关键所在,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不是仅表现在美国科技工业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而是美国据此占据了全球产业分工的主导地位。对于美国的经济霸权,过去国内过于关注美国的金融和货币工具,但事实上那些只是美国奠定其霸权地位后在世界范围内攫取财富的工具而已。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核心在于: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以科技工业先进性为保障的对全球产业分工的领导力。这种科技工业的先进性是科技领先与国家工业能力深度结合的产物,一定要放在产业全球化视野下加以认识,不能单纯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来衡量。欧洲一些国家本来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是领先于美国的,但因为国家小,人口少,整体科技工业实力无法与美国抗衡,最终也只能作为美国科技工业体系的贡献者,为美国打工。美国凭借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领导地位,可以获得远超过其社会劳动产出的巨大财富,并且为保障其世界军事霸权地位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技术供给,可以说当前美国社会的健康运行也是仰赖于此。

而目前中美矛盾的根源所在是我国对世界产业分工发起了挑战。我国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工业化后,如果科技工业能进一步全面崛起,必然会对美国在全球化产业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形成冲击,进而动摇美国霸权地位的根本,这是任何政党执政的美国政府都不会允许的。美国作为一个引领世界科技和工业进步几十年的国家,其科技工业核心能力远超我国,但是目前美国的国家科技工业体系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缺陷,这种缺陷正是由其过于仰赖霸权地位造成的。客观地讲,美国不是没有机会建立一个更健康的国家科技工业体系来和我国竞争,因为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的国家科技工业体系还是比较完备的,但是当整个美国社会进入习惯依赖金融和货币工具攫取超额财富的“后工业化”时代后,依靠诚实劳动就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选项。如果美国重新回到产业竞争的发展道路上,必然会导致其社会福利进一步削减,使已经初显动荡的美国社会更加动荡,所以美国不打算通过公平竞争来捍卫其领导地位,那么其只剩一条路可以走,就是一定要打掉潜在的竞争者。

因此,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笔者认为不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社会决不会愿意承受我国崛起带来的冲击,这和哪个党派执政、何人当选总统是没有关系的。而我国如果不能实现科技工业崛起,经济社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就可能提前暴露,必然会进入向下螺旋局面,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是我国政府和人民不可能接受的。所以,目前的中美矛盾是现实的战略利益矛盾,美方必然认为我国崛起是现实威胁而非潜在挑战,所以中美现阶段的矛盾有其难以调和性,这也是中美关系真正的困局所在,从世界经济体系构建和国际产业分工角度可以看得很清楚。

二、中美争端背后的世界产业分工模式之争

清楚认识中美矛盾的本质后,就比较好理解近期美国政府的作为了,特朗普关闭休斯敦总领馆的目的并非其所列的那些理由,而更多的是着眼于国内党争的需要。目前,特朗普因为疫情治理不力和种族主义倾向,饱受诟病。而中美战略竞争又是两党达成共识、无法回避的重要施政领域,所以特朗普干脆通过关闭领事馆这种极端手段,将中美对抗升级,既可作为本人的政治资产,也可以作为日后指责民主党对华软弱的武器。因此,在美方大选前,我们对接踵而来的持续挑衅要冷静分析面对,泰然处之。

(版画作品:《突击》 作者:空军工程大学 刘松柏、王洪生)

当前,中美争端另外一个被广泛热议的话题是以“中美脱钩”为代表的所谓“逆全球化”趋势。目前,美国正在积极推动中美脱钩,而我国则提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内循环”加以应对。中美脱钩的根源在于中美双方希望形成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产业分工就像一个金字塔,顶层的岗位少,但是价值很大;底层岗位多,但是价值很小。美国目前已经占据了塔顶,并禁止任何人爬上塔顶;而我国自知体量太大,无法全部占据塔顶,因此想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塔轴,既能实现自保,又能全领域参与国际分工。而这是美国坚决反对的,因为塔轴一旦形成,其他被美国压在塔基的国家很有可能被我国的塔轴吸引过去,那么支撑其经济霸权的塔基就可能崩溃[1]。

因此,中美双方其实并不否认经济全球化趋势,但是中美各自认定的不同参与方式必然不可能共存于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因为在“以华为轴”的全球分工体系中是不承认有先天塔顶存在的,而塔顶地位正是美国当前的立国之本,是美国政府和社会不可能自愿放弃的核心利益,美国必须保证这个塔顶就是世界产业分工的核心,不允许任何动摇它的塔轴出现。

基于上述情况,在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只可能日趋严峻,很难缓解,因为双方并没有可妥协的余地:如果美国妥协,就意味着其被迫承认我国新兴大国的地位,并愿意分享世界经济的领导权;而如果我国妥协,就意味着我国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凌驾于自身发展权之上,愿意在产业分工上遵从美国的领导,而这些对双方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不深刻理解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就很难全面认识中美争端的根源所在。

三、中美战略抗衡的前景和对策

关于中美战略抗衡,要保持头脑清醒,只有正确认识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才能看清中美战略博弈的未来。

(一)我国的整体科技工业能力尚远落后于美国

当前我国引以为傲的大飞机、航母、探月工程等都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就已取得的成就,要认识到这种差距。我国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创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以人工智能为例,虽然我国目前的人工智能产业很繁荣,但底层算法和架构基本依靠美欧提供的开源设计,芯片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主要是靠应用推动,跟踪、模仿国外的成熟经验是普遍做法,要完全过渡到创新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的企业质量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工业涉及的装备、电子等专业技术领域,行业内最高端和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基本还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国科技工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尚在探索之中。

(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发挥优势

目前,虽然我国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通过比较以美中为核心的两种国际分工体系可以看出,“以华为轴”的分工模式明显比“以美为顶”的模式更公平、更开放,更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而美国竭力维护其主导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事实上是在维护其霸权地位,是以剥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权为代价的。此外,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和消费市场都很大,工业门类齐全,科教事业繁荣昌盛,创新创业活动活跃,只要能够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就能够逐步构建“以华为轴”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全领域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和竞争,并能以此团结发展中国家。

虽然目前世界产业分工遵从美国的主导,很多欧洲国家和所谓的“盟友”认可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是只要“以华为轴”的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得以建立,这些美国盟友就会加入进来。综上,虽然中美貌似都在追求产业脱钩,但是谁都不会与“全球化”的世界产业分工体系脱钩,中美竞争的核心实质上是对世界产业分工主导权的竞争。虽然美国目前具备更强实力,但在号召力上,相对于竞争协作并存的多级世界格局,其基于霸权主义的单极世界目标是具有先天劣势的。

(三)深化改革,构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工业体系

时至今日,虽然美国在国际上打击我国的手段很多,但是真正能颠覆性破坏我国发展道路的手段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还是干扰性手段,所以我国的关键问题还是在内部。目前,困扰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内部因素非常多,处理不好则随时可能颠覆良好的发展局面。如前所述,我国产业体系特别是科技工业领域虽然完备,但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供给侧结构调整”也是想解决这些短板问题。要清楚地意识到,每个国家都在发展先进的产品和先进生产力,短板之所以会成为短板,其中有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是只靠意愿就可以解决的,而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工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大国,如果放弃工业、过于依赖服务业,是非常危险的,美国也正是在这方面出现了战略性失误。我国发展到当前阶段,工业能力一定要进一步实现提升,特别是科技工业的全球竞争力要迅速大幅提升,才能补足社会供给短板,提升社会财富投资效益,也才有大规模改善民生的资本。

科技工业又被称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传统上是以装备制造业和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工业领域,近些年来又和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深度融合。科技工业是国家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体系先进性和国家科技体系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科技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国防、通信、交通等多个领域关键战略能力的形成。科技工业的基本特征是涉及技术领域宽泛、产业链和供应链长。目前,美国打击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科技工业的供应链,希望通过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一些供应链关键环节,以断供的方式打击我国科技工业的发展,进而制约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科技工业的健康发展才是打通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关键,国内对供应链安全十分关注,但保障供应链安全不应靠供应链“国产化”来解决,而应依靠提升我国科技工业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来实现。

需要充分认识到,任何高科技产品最终的先进性并不完全取决于设计总装环节,而是取决于所涉及的各个技术领域。因此,彻底解决我国科技工业配套领域普遍存在的“小、散、乱”局面,通过“内循环”补足短板、提升能力、破除壁垒,通过“外循环”扩大应用、参与竞争、拓展合作,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工业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这才是应对美国压力、确保国家安全、进而支持民族崛起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则军事上无法持续应对美国威胁、经济上无法长期承受美国压力、科技发展上始终受美国制约。

猜你喜欢

霸权分工工业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小蜜蜂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