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下机器人助力我国高原科考

2020-12-08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燃料科考研制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和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合作,在帕米尔高原喀拉库勒湖利用水下机器人开展高原湖泊探测工作。团队携带2台“探索100”水下机器人(AUV),搭载测深仪和多参数水质仪等探测载荷,对由冰川融水形成的喀拉库勒湖进行了高精度湖底地形测绘和不同深度层的水质多参数剖面连续观测。水下机器人在高原科考中受天气影响小,可实现全天候作业,可同步获得不同深度的多水质参数;“探索100”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续航力达到120km,未来可实现对青藏高原大湖的观测。其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原科考向无人化、机器人化、立体协同探测方向发展。(中科院网站)

全球首艘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交付

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七〇八所设计的世界首艘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达飞雅克·萨德”号交付。该船总长399.9m,型宽61.3m,货舱深度33.5m,甲板面积达到23978m2,一次能装下23000只标准集装箱,可承载22万吨货物;最大堆箱层数高达24层。该船集一人桥楼、无人机舱、抗横倾自动平衡、全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自动检测报警等一系列智能化、安保化自动控制系统于一身,可抗十级风力,仅需26名船员即可轻松驾驭;采用GTT MARK Ⅲ薄膜式燃料舱,可装载超过18000m3液化天然气(LNG)燃料;采用双燃料动力W12X92DF型主机,既能使用燃气又兼顾燃油,无论是远海航行还是近海航道航行,均可依靠天然气来提供动力。(《中国船舶报》)

“混凝土流道检测机器人研制”项目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承担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流道检测机器人研制”项目在宜昌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本项目研制的混凝土流道检测机器人由爬壁机器人、视觉检测子系统及安全辅助子系统组成,基于滚动密封的机理,采用远程遥控和全自动工作模式,实现沿壁面行走、越障及混凝土表面缺陷识别、定位、测量及三维图形绘制等功能,具备轻量化、大负载、稳定可靠的吸附爬壁性能。 该机器人应用于三峡电站混凝土流道检测属于国内首次,将本项目研制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应用于水电站混凝土泄水设施缺陷检测,可有效降低检测作业难度和安全风险,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提升流道检修的智能化作业水平。(中科院网站)

国内首批1∶2000雷达测绘数据问世

近日,国内首批1∶2000比例尺雷达测绘数据问世。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针对西南等传统光学测图困难地区,研制出毫米波干涉SAR(合成孔径雷达)测绘系统,其具有远距离全天候成像能力、高分辨能力、自动目标识别能力、穿透丛林能力及机上处理能力等许多常规雷达不具有的能力。与光学设备相比,该系统不受天气影响,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是较有效的测绘设备。该系统能实现地面物体精细化分类,定期获取数据以观察趋势、总结规律,作为有效手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系统地帮助相关部门监控、治理山地、森林、农田、湖泊、草原等。(航天科工集团网站)

猜你喜欢

双燃料科考研制
10 全球首台新一代船用智控双燃料主机在沪交付
血管吻合试验台的研制及试用
基于修正函数法的双燃料散货船船型优化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恐龙跑得快吗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双燃料主机缸套水冷却系统优化设计
哈工大船用发动机控制系统成功开发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