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从目的开始
2020-12-07陈瑕瑜
陈瑕瑜
【摘要】高效阅读教学必须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减少无关内容、不重要内容对需要目的的干扰。学会有目的阅读不仅能使阅读任务尽快地完成,还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阅读”需加强训练。
【关键词】有目的阅读 ;高效 ;提升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让语文这一学科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及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有目的地阅读”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属于重点部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有目的地阅读”是十分重要的。
“有目的地阅读”,顾名思义是带着目的和问题边读边找答案。在阅读时,学生先初读一遍文章,然后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阅读,减少与阅读目的不重要的内容和无关的内容的干扰。学会有目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还能使阅读任务尽快地完成,所以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阅读”需加强训练。下面我以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竹节人》为例来谈谈。
一、明确阅读任务,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时,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我首先会让学生去找本文的阅读提示,并提示学生,同一篇文章,由于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文章段落和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暗示了学生要根据阅读目的,去高效阅读课文。在教学本课时,我放弃平时的阅读方法,而采用了让学生先弄清本篇课文给出了什么阅读任务,对阅读目的做到胸中有数。然后带着阅读目的初步感知课文,初读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后,再次明确阅读目的。在教学中我借助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主观上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而且能够有效推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进行有目的阅读的方式。
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再次读通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与这一段有没关系?如果有,则要仔细阅读,如果没有,那就略过。这就为后面的细读打下了基础。如:本文的第一个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明确阅读任务后,学生就会找课文相关的段落,确定是课文的第3自然段后,再进行细读,特别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孩子都会提取关键的信息,制作竹节人的材料:需要准备一些毛笔杆和线;工具有小钢锯、钻孔工具;制作的步骤按课文内容提取:先把毛笔杆用工具锯成一截长的,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就有了,再用工具在上面的两侧钻一对小孔,小孔是用来穿线供装手臂的。然后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竹节人的四肢。最后用线把锯好的脑袋、身躯、四肢穿起来就成了。这个任务还有一点就是教别人怎么玩,就要细读课文第8、9两个自然段,由于是教别人怎样玩,要学生重点关注段落中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关注玩竹节人时方法,需要的条件,课文中描写竹节人搏斗时的情景是解决阅读目的的重点内容。本文的第二个阅读任务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我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那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的,再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让学生聚焦在第八~十九自然段引导学生。很多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其中,学生还带来自己制作好的竹节人来还原当时大家玩竹节人的热闹场景,兴趣盎然。完成第三个阅读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则可以找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学生们很快地把课文中老师也爱玩竹节人的故事复述出来,并把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也能讲清楚讲明白。这三个阅读任务的教学,体现有目的阅读由“扶”到“放”的过程,让学生明确我要阅读什么、那些词句或段落找到我所需,这样有效培养学生取舍阅读内容选取有效的阅读方式的能力。
三、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让读者的收获成倍提高。在本课的课题总结中,我引导学生回顧一下本文的学习阅读方法做一个总结: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一字一句去精读,而是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跳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学习完这一课后,我还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明确阅读目的课外相关文章,以促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利用微课讲授,使目的阅读方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而养成阅读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和方法。达到高效阅读效果。
就目前小学语文六年级课程实际安排情况而言,“有目的的阅读”以单元模块的方式出现,为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了解并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及技巧,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会对各种文章进行合理选择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读写等阅读方式进行有效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促使其更理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學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15.
[2]李欣娜.小学六年级语文与初中语文顺利衔接的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2018(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