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

2020-12-07彭鹏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结合德育工作初中体育

彭鹏

【摘要】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体育课程是我国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校德育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应当重视从多个方面,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遵规守纪的优良品格,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工作;结合;思考。

一、依据教材内容,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体而言,初中体育教材中,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较为丰富,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例如田径跑中的长距离跑,就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思想态度[1];球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器械类的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勇于挑战困难的优良品质,等等。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从教材内容入手,实施德育教育,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这种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的效果能够最大化发挥。例如,在田径长距离跑教学中,教师除了应当为学生传授科学的跑步技巧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跑步注意事项讲解,例如在跑步练习中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体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勇敢地克服、挑战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总之,教师应重视立足于教材,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保证德育教育效果。

二、将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保证课堂教学的善始善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一节初中体育课,教师都应当做好严谨的备课、周密的安排,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善始善终。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当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进而消除学生散漫自由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练习中,既掌握扎实的体育技巧,又形成了一定的完成体育锻炼任务的信心与勇气。在课堂结束前,也应当认真总结,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自我认知。同时,教师还应当重视自身课堂讲评语言的具体性,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上規范性的动作示范,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准确地找到自己在思想、态度、意识层面的不足。例如对于队列队形教学,由于这一教学内容一般较为枯燥,学生的兴趣不足,教师就可在课堂中引入我国解放军在阅兵仪式上走出铿锵稳健、整齐划一的步伐的例子,分析学生学习态度中的不足,指出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还应当重视自身所用教学手段的得当性。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教师就可加强运用鼓励语言,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完成体育锻炼;针对学生的球类竞技比赛,教师可运用准确的语言,肯定获胜组在比赛过程中,展现的高超的技巧、团结协作的精神,向失败的小组传达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并肯定他们在其他方面展现的优良品格,例如团结协作、对体育器材的摆放等。

(三)严格组织课堂教学的纪律

在体育课堂中,严格组织学生遵守课堂的纪律,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进行整队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迅速、整齐地完成整队,培养学生雷厉风行、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组织学生对场地、器材展开布置,在运动完毕后及时收拾器材,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务的优良品格、行为习惯[2];在学生运动时,教师可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格,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教师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各项体育学习任务,还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依据学生表现与特点,因材施教

总体而言,即使是在一个班集体的初中生,在个人性格、体能素质、心理素质上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把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地展开德育教学,这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在进行接力赛跑时,有的学生跌倒了就不跑了,有的学生会迅速爬起来接着跑,有的学生慢慢爬起来坚持跑,这都能够反映学生的性格、体能素质、心理素质。教师应当重视把握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与学生及时沟通、课堂小结讲评等方式,将学生的思想向着更加正向的方向引导,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积极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四、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为强化初中体育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还应当重视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但这种严格要求并非是一种强制,教师还是应当重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地进行德育工作,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要严在体育练习的次数、强度上

教师应当对每一项体育练习任务,都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努力完成,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达到一定的生理负荷,增强学生的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力。

(二)要严在传授基本技术上

教师首先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示范动作教学的严谨性、规范性,其次应当要求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严格地按照规定完成练习,以此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形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不畏挫折的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应当重视立足于教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还应当重视依据学生的表现与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德育教育,发挥体育科目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薛爱国.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3):105-106.

[2]刘凌浩.探析初中体育学生思想观念培养的途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3):152-153.

猜你喜欢

结合德育工作初中体育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