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

2020-12-07邹聪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立德树人高中历史

邹聪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历史成为一门独特的素质教育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效果,应关注立德树人教育问题,分析总结教学情况,从下述角度出发。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表现出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感。打造历史教育情境,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启发。靠着理念与实际结合,提高德育教育开展效果,带给学生更好的情感学习体验,这样才能达成历史教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前言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教育系统明确指出,应当培养出对社会、国家有意义且素质高尚、品德出众的优秀人才。故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成为所有学科的教育方向。历史教育不能只看分数,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要将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重视学生的品德激发作为当代的历史教育基本工作。历史教师对此肩负重大责任。历史课堂上,教师需要将符合道德、国情的教育方式应用于课堂,提升学生品质与素养,在历史课堂中达到立德树人目标,为社会输送能力全面优质人才。

一、历史教育深化学生感知与体验

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使用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案例,带给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教师塑造相应的道德形象,能够激发学生感悟,在借鉴中,学生的品质与涵养得到了提升。

(一)挖掘民族先贤故事提升学生品质和道德修养

我国历史悠久,不论是生活中的趣事,还是历史课本中的素材,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古人先贤所作所为。其优秀的文化素质表现,留下了独特的精神文化传统[1]。优良文化传统涵盖了社会方方面面。为了社会繁荣、生活富足以及民族、国家的强大,先辈做出了大量努力,传承出各种有趣的故事。比如孔明治理朝政所表现出的禅精竭虑,再比如范文正公集在天下人忧之前而忧。等诸多势力,都可以作为品德教育素材。教师一定要走进教材背后,多发掘一些类似的素材和案例用于学生胸怀、胸襟的培养与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面对社会、国家的时候,能够形成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心。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优良传统国家,孕育了大量有着优秀文化的吗民族,文化底蕴十分的深沉,有着各种值得歌颂的故事。比如孙膑,虽然膝盖骨被挖掉,但是其身残志坚的仍旧创作出《孙膑兵法》。再比如,承受了人间最残酷折磨刑罚的司马迁,也用一生的时间创作了《史记》这一历史著作。祖冲之,利用阿基米德所推算出的圆周率数值,不断精确,成为了第一个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数学家。走进这些历史人物的时代与背景,回忆其取得的历史成就、地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立志勤学的意义与精神。奋勇进取、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取得辉煌成绩、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中华民族对于科学是崇尚的,坚持真理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2]。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类似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高风亮节,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模仿优秀的历史人物行为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学生爱国情怀教育

学生对抗日战争是非常了解的,但是不少学生却不了解中日第一次战争。教师教学中,可以拓展历史、引申历史内容,将第一次中日战争作为素材。邓世昌殉国时候和属下说:“我当兵就是为了国家,我对生死并不在意,虽然我们这一战会牺牲,但是却可以让我们的家人、亲属不受侮辱,壮大国家声威”。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从邓世昌所说的话中,能够体会到什么与有什么感想。这一过程让学生深受震撼,学生感受到了崇高与悲壮美感[3]。学生通过联想,回忆历史,如果自己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是否也能勇敢的站出来、建功立业、救国救民。这一过程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了英雄人物事迹。

二、打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品德修养

思考源于质疑,有了问题以后才能思考。学生思考的同时就会出现特定思维模式。带有问题思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学期间,需要教师设置合理问题,调动学生思考。此时学生充满性质的主动学习知识。教学期间,一定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文艺节目、电视电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目光与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教学情境价值与作用。比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和长征有关的电影视频和资料,学生走进历史背后,发现了原来长征的条件是如此艰苦。学生明白了历史的前进是有无数人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不可被战胜。学生被长征精神所打动,学生刻苦读书、好好学习,形成了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意识和想法。

三、理论与实际结合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唯有将理论落实到实际,在分析与研究历史现象以后,学生才能明白自身与社会关系。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总结与反思,靠着相应理论改变现有生活状况。讲解知识的时候,需要教师将现实与历史结合到一起,提高教育水平。学生带着理论与实际展开研究,对社会与国家形成了责任心。学生面对事物的时候充满热情,学生能够对周围新生事物建立自己的见解与认知。教师以此进行指导,让学生获得优秀的道德品质。比如《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出现了百家争鸣情况,当时社会出现了各种思想流派。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这样的过程集思广益,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到一起。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获得了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教育需要贯彻立德树人思想。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沿阵地,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将实际与课堂结合到一起,组织学生在处理朋友、父母、团体、社会关系的同时,掌握正确为人处世的办法,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优秀的新时期人才,为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05):67-70.

[2]陳玉珍.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64.

[3]霍永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51-25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