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020-12-07黄秋菊
黄秋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未来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以此为出发点,本文提出了提高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使理论在实践中起到指导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前言
小学语文,尤其是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是在原有基础认知内容学习基础上,逐步融合文化学习理念,灌输文学观念的关键阶段,该阶段通过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为以后的语文学习,乃至各科学习和个性能力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和支持,这也体现了文章研究的重要理论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开展情景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的语文知识较为基础,学生只要把平时该背诵的课文、古诗、字词句理解清楚,面对试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以《两小儿辩日》为例,文章描述了两个小孩子对太阳在不同时段的描述,无论是远小近大还是近热远凉均需要学生去想象。要想进一步的理解具体的情景,就需要逐个细致分析,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依次呈现具体的场景,将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分析相应的情景,有具体的、形象的情景作参考,学生更容易理解。况且,这些新鲜事物的刺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课文《盼》为例;出声部分以课文《丁香结》为例;应用部分以本学期已学的课文为例。
生1:以《盼》为例,课文围绕“盼”字写了四件小事,用了心理、动作、语言、环境描写。四件小事不管怎样分析,深入到最后都只能找到一个“盼”字。写作时,我可以选若干个不同的选材,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让所有选材紧扣题意。
生2:可以运用《丁香结》借物喻人、喻事的方法来写,比如要介绍一个人就算遇到挫折也不会被难倒,会以最坚强的一面去面对的人物形象,就可以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以松᷿为原型,然后慢慢引申到人物品质。
生3:《桥》用了简短的语句,突出紧张的氛围,在习作中可以借鉴到描写比赛或一些紧张氛围的场景。可以多用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比如“我走在路上心情很愉快”可以改为“今天鸟儿的叫声格外清脆”,突出主人公的愉快心情。
生4:《青山不老》用标题直接抒发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之情,我在写作时也可以将情感直接概括为标题。
通过收取文字评价和记录访谈语言的形式,收集在不同时期学生对语文学科整合性学习及其元认知课程的看法和态度。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融合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也是来源于生活,所学也是取材于实际,因此融合情境更加容易让学生有所感悟,愿意表达个人所想。
二、运用概括整合以创新教学方法
文章的概括能力训练,不应局限于浅层的概括文本内容,还应深入品读文本,理解文章深意。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的心理活动这一段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大部分的教学都会引导学生关注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明白心理描写的作用是她宁可承受生活的苦难,也要收养孤儿的决心,感受桑娜的善良。其实,我们还可引导学生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她不安在哪?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概括。结合文本中“他会说什么呢?”首先不安的是,担心丈夫不同意。其次,结合文本“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推测桑娜担心生活负担太重,日子会更难熬。这样两点概括后,再看看桑娜的态度,哪怕丈夫不同意,哪怕日子再难熬,她都坚持收养孤儿。这样的决心,这样的决定,更突显了她的勇气和善良。这里,概括能力的训练不再浮于文本表层,而是与文章的意旨,深入融合。概括时,也就入情入境,寻得真意,切入肯綮。
三、合理开展分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前、课堂活动中以及课后有效开展提问环节,根据孩子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等设置问题,保证问题难度适中,既能够让他们充分其中思考注意力,又能让他们感受问题,得以解决的成就感,最终实现开阔知识视野以及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问题的设置最好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能更好地激发探索兴趣。如果有必要的话,将生活体验记录下来,也是不错的教学方式,并针对某一生活体验开展讨论环节,充分让他们发挥课堂主体作用。
四、创新教学理念及课堂互动
小學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首先创新教学理念,理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应该改变传统的"学生听、老师讲"的刻板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直观能动性,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发现文章初步分为三个部分:回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儿的闰土。其次,将重点放在“给我讲新鲜事儿的闰土”这一文本的品读。我们会发现,学生能够通过自读,理清闰土总共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儿,即捕鸟、捡贝壳、刺猹、看鱼。至此,也就抓取了文章的关键事件。继而,需要引导学生试着用上“地点+做什么事”的形式,将四件新鲜事儿拟成小标题。教师首先做示范,即“雪地捕鸟”,学生学着拟题“海边拾贝”,后面“看瓜刺猹”“看跳鱼儿”也就抓住文章中“做什么事”,然后顺理成章地概括出来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是小升初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更加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和总结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648-650.
[2]唐立荣.浅谈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智力,2020(30):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