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如何配齐配强

2020-12-07代三壮王宗平李言

教育家 2020年4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专业

代三壮 王宗平 李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之后,与学校体育相关文件中,级别最高、实践理念最新的指引性文件,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颁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对改革学校体育和补充体育教师的力度和决心。

体育教师队伍亟须新鲜血液

学校体育“师生比”严重失衡造成的体育课程混乱,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短板和阻碍之一。早在2012 年,教育部相关负责同志就曾表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超编 100 多万,但体育教师却缺编 30 多万。可见,体育教师短缺的情况早已有之。过去8年,教育相关部门并没有忽视学校体育教师的问题,以往的文件中也对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却鲜见针对这一问题的具体举措,以至于到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仍严重不足。

随着问题的扩大,体育教师短缺现象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大力开展“足球进校园”体育活动。然而,我国学校体育教师群体并没有焕发活力,进入新常态。归根到底,体育教师队伍“输血”跟不上是主要问题,缓解方法有三:一是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目前,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主要通过培训原有体育教师来缓解足球教师紧张的状况,这样虽然完成了“国培计划”任务,但很多学校新补入的年轻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只有积极引入年轻体育教师,带来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缓解根本问题。二是降低体育专业或体育师范专业人才入校的难度。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入校就职的体育教师需要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但教师资格考试变成“国考”后,很多师范院校和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生不得不面临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窘境,这就意味着他们很难进入学校。今年,相关部门已提出对教育学硕士免考发证,但在笔者看来,体育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如何获得的问题更应重点关注。最近提出的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入校从教渠道,也会影响甚至挤压体育或师范专业院校毕业生的从教空间。因此,发布鼓励体育专业人才进入中小学从教的政策,迫在眉睫。三是适当扩充学校体育教师的编制。目前,编制仍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没能入编的专业体育人才只能以合同制的代课教师身份进行教学,工作不稳定且工资低,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深受打击。只有把编制问题解决了,体育相关专业人才才会有序进入岗位,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才会优化升级。

配强体育教师,从打破偏见开始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一直为人诟病。尤其较为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出现的其他学科教师代教体育,或体育教师代教其他学科的情况被报道后,体育教师的专业性问题被社会舆论误导,使得人们对体育教师产生了歧视。诸如“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么差”“体育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等认知偏见逐渐出现。前段时间,青岛一初中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后被家长投诉,便是长久以来对体育教师偏见的直观体现。这样的体育氛围和社会风气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更对体育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我国学校体育起步晚,实践和理论体系单一。学校存在严重的学科体系失衡现象,体育课程并未成为学校的重要科目,造成教育系统内对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的忽视和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学科教师配备滞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丧失活力等问题,这不仅给各个学校带来困扰,更妨碍国家对教育的整体规划。

城乡体育教师轮岗需慎重

此次,《意见》将一部分学校体育工作权力下放,其本意是鼓励和发挥群策群力的效能,集中力量办实事。这对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科学规划、精准部署体育教师具有积极效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体育锻炼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城市孩子的体育锻炼要搞上去。”可见,中小学体育师资短缺虽然是全国普遍现象,但城乡仍有差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推动地区体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区别对待农村和城市體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城乡实际,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比城市,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少、素质偏低。面对这一情况,有人提出了城乡体育教师走教、轮岗的观点。出发点是好的,但笔者认为,在正式施行之前,地方相关部门应考虑一些客观问题——农村学校对体育课程、体育教师的负面认知更为根深蒂固,轮岗的体育教师是否会受到不公平对待?如何转变农村的传统观念,使其认识到专业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城市学校体育文化和氛围尚在营造中,体育教师便转而前往体育文化更加不受重视的农村学校,其归属感、职业感和安全感如何保障?城乡差异不仅是区域空间的变化,还意味着体育教师生活要发生短暂的改变,面对的学生体育特质完全不同,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如何调适?是否能够制定针对轮岗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和职称等问题的可行性政策?不解决这些问题,体育教师走教、轮岗模式便无法带来长远的影响。

教师队伍建设需寻求外援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提到,学校可通过外聘兼职教师的办法缓解体育教师紧缺问题。三年来,部分学校打开了“准入”窗口,在体育教师短缺的情况下引入体育俱乐部。如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当地有资质的跆拳道、轮滑、足球等俱乐部,将之引进学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压力,调动和活跃了学校的体育气氛,对形成特色体育文化具有推动作用。学校与体育俱乐部互相合作,形成了一个双赢的有效循环。

此外,《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也鼓励地方教育部门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制度。这在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部分专家的担忧。笔者认为,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有利于中小学“配齐”体育教师,但对“配强”学校体育教师不会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科班出身的体育专业教师兼具专业技能优势和教育教学方法,而优秀运动员虽然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教学方法欠缺。体育教学和专业训练的差异不容忽视——运动员长期身处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形成的专业体育训练思维,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一直以来单一的知识结构,可能无法快速胜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正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所说,怎样“教会”学生更重要。

在笔者看来,优秀运动员进入学校,无论是兼任还是担任体育教师,都应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了解新时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明确基础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教学要求。考虑到学生个体身心状况存在差异,运动员在正式成为体育教师前,要尽可能面对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小学生的平均身心承受能力,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爱上体育。

实际上,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学校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我们还需关注体育专业或体育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依托高等师范院校体育院系和体育专业院校,丰富人才培养方式,扩大体育专业学生规模,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系统培养懂教育、善专业的高复合体育人才。此外,体育高校也应与基础教育学校达成共识,高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中小学校设置合理的人才准入机制,这样才能让优秀体育专业人才切实反哺基础教育。形成有序有效的“教产教循环”,对建设学校体育文化、传承学校体育特色和精神具有实际而长久的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雨萱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专业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