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2020-12-07任志龙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辅导员高职院校

摘要: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由规模化向内涵式转变,高职院校学情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两大主力军,在育人方面一直没有形成明显的教育合力。在对内蒙古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二者协同育人的路径进行了挖掘和探索,以期为职业教育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1-0082-02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办学定位、学生来源的不同,学生思想“层次”参差不齐,在部分大学生思想已经出现明显“滑坡”“跑偏”的高职校园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显得更为重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长的教育工作者就是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实施的两大主力军,现实的育人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让二者形成教育合力,实现“育人”功能最大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1 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1.1建立健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双轨制”制度

所谓“双轨制”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学管工作中设立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责任制度,即一个班级既有辅导员,也有班主任,班主任由专业课老师兼任。二者既有分工,又协同配合,最终形成教育合力。为使此项制度扎实落地,而不是简单挂名,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健全选拔制度。院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选拔机制,选拔出一批真正懂得中国教育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奉献且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工作者来承担班主任辅导员工作。

(2)明确责任义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划分,例如辅导员负责宿舍、早操、晚自习和课外活动等日常,班主任主要负责课堂出勤、奖助学金评定和学生思想、心理建设等。这样既可以让辅导员从“全职保姆”的角色中跳出来,避免职业懈怠,也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引导管理的同时,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教学科研等工作。

(3)搭建协作平台。对责任的划分是为了使工作更人性化、科学化、为了提高效率,并不是自扫门前雪,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班主任辅导员协作平台的建立意义更加重大。必需明确的是:工作内容各自有侧重,但责任要共同承担。系部分管领导通过建立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定期经验交流座谈、特殊事件应急方案等制度体系,班主任辅导员自发以同专业班级或者同一辅导员负责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QQ群等,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协同呼应。

(4)完善激励制度。首先,根据班辅工作责任的划分,对津贴进行明确的划拨,这是基本保障。其次,班主任经历和实效在专业课教师的校内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升中应增加权重[2],允许辅导员参与思政系列职称的评定,且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和实效也要得到重视和政策倾斜。

1.2课程思政与主题团课交相呼应,协同育人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主题团课从入学开始,两周一次,细算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时间量。如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完成不少事情。而现实情况是,团课的主题多数“大”或“远”,且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和衔接,学生也就听一下或学一下,头脑里没留下太深的印记,致使团课教育流于形式。如果团课主题是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精心“策划”的,一个主题在团课上初步认识和了解,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得到拓展和联系实践;或者在课程思政中了解起源和经过,在主题团课上完成总结和升华,必定会对学生思想产生冲击,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药学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可以根据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策划出一个“中医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团课主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中可能涉及医疗体制改革、病有所医、中华文化传承等,但《意见》内容及对文件的全面解读不能在课堂完成,具体学习就由辅导员组织一到两次团课来进行,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启迪。

1.3学创结合,合力培养“双创”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氛围越来越浓厚,相继出台了很多支持推进“双创”的政策和措施,院校也将“双创”定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参与“双创”的人数逐年增多,高职院校也掀起了“双创”教育的热潮,并探索建立“双创”协同育人机制。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积极参与“双创”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双创”能力,还能为自己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积累成果[3]。辅导员主管日常,与学生亲和力更强,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双创”启蒙教育和政策宣传,激励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意识和热情;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把关“点子”、优化技术路线、创新思路方法。学生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毕业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和做法。专业教师与辅导员本着协同培育“双创”人才的理念,实践中不断磨合,发挥各自资源与工作上的优势,取长补短,将“双创”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中,实现课上课下全程协同育人。

1.4借鉴“粉丝经济”效应,提升人格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乌森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专业课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注重自身内涵建设,格局建设,具有了较高的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才能进一步地教导和感染学生[3]。而辅导员也需要逐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丰富工作方法,总结面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时的处理技巧,另外多走进专业课堂,加强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一定的专业课程及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时就会得心应手。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还可以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中去,成为学生亲近的人、信服的人,成为学生愿意效仿的榜样,这样就能发挥师德师风的最大影响力。

1.5教、辅主导,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家长三位一体联动

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学校的任务,尤其是孩子大学入学后,家长就认为基本不用管了,而高校教师和导员们也就开始了兢兢业业的教书育人工作。其实不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思想认识水平和三观的形成,入学之前就已经打上了深深的家庭烙印。尤其是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导员的“谆谆教导”和来自家长的“指示”而言,更认可后者。所以很有必要建立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通过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QQ群等,教师导员主导,各负其责,围绕大学生思想建设、三观塑造、职业规划、就业方向和前景等方面输出一些正能量,首先对家长做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从而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三者又可以相互单线联系。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教育好我们“共同的孩子”。

2 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育人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只要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这两大育人主力军统一思想,戮力同心,不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尝试挖掘“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就一定能让“专业”思政和“日常”思政产生共鸣,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告别“两张皮”模式[4],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周丹银,刘意秋,龚雪阳,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導刊,2019(16):56-57.

[3]张园园,史永姣.“双创”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 (6):116-118.

[4]李建群,涂立刚,宋武俊云,等.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探析[J].科教导刊,2015(10):65-67.

(责编:杨梅)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称:内蒙古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协同配合研究(NJSZZX2048)

作者简介:任志龙(1981—),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