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2020-12-07陈晓坤宋朝红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陈晓坤 宋朝红

摘要:如何深入有效地開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实施路径。纵向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活动全过程,横向拓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全方位恩政育人空间,同时构建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自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来,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实现“三全育人”,如何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课题。三全育人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是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过程,是指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全方位,是指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个维度锁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各领域,教学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进一步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大学数学课程是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与线性代数等一类课程,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于它的知识体系、课程性质等特点,使其具有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良好基础和明显优势。因此,本文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对象,研究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施路径和有效方法,进而充分利用这一课程主渠道,与思想政治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一、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涵义

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逻辑,造成课程思政的实质涵义有所差异。开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解读其课程思政的深刻涵义。

首先,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具有一般课程思政的共性涵义。高德毅等(2017)认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陆道坤(2018)认为课程思政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叠加或者复合,要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原理及背景这四个方面明确概念。何红娟(2017)提出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在观念上的突破,队伍上的扩充,载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因此,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实质是利用大学数学课程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教学改革育人新模式,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

其次,大学数学课程思政依据其课程特点具有个性涵义。在个性方面,相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大学数学课程主要讲授数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属于专业教育自然科学类课程。高德毅等(2017)认为专业课程属于隐性教育课程,在思政教育中起到发挥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田鸿芬等(2018)认为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专业课教学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发展的广阔背景和深厚的学科基础,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动力。因此,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实质为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延伸和深入。但是隐性并不意味着思政教育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处于边缘状态,应和知识教育一起处于育人的中心位置。在此之前,其实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也在同时进行,但是“课程思政”的明确提出强化了思政育人目标。所以,大学数学课程思政也是对教学目标在维度上进行扩充,强调了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概率统计课程思政的特点

大学数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优势和劣势(杨威等,2020)。进一步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和不足,可以促进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第一,从知识体系角度,大学数学课程内容理论严谨、逻辑严密,重在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课程本身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超越意识形态,具有通约性和普遍性,但同时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具有普遍性,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郑奕,2019)。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概率论部分主要讲解随机现象及其蕴含的规律,而数理统计主要讲解数据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底蕴。并且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在案例的选择上可以更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如何精准选取知识点挖掘思政案例,是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点。

第二,从课程性质角度,大学数学课程通常是必修课,学分高,受重视,教学内容饱满,但学时有限。如华中农业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属于必修课,3.5个学分,教学内容有9个章节,计划56学时。在有限的学时情况下,完成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同时融入思政内容,增大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难度。因此,如何创新优化教学设计,并且将思政育人延伸到课堂以外,超越学时的束缚和教室空间的限制,是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保证。

第三,从师资情况角度,大学数学授课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能力突出,但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着认识不够到位、经验不足的问题。如华中农业大学概率统计教学团队,在教学方面获得了校级优秀教研室荣誉称号,以及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华中赛区特等奖,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等;在教学改革方面,建设了省级、校级等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并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门课程。同时在课程思政方面,立项建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改革项目,积极组织团队进行学习和研讨,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些是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首要基础。

第四,从选课学生角度,大學数学课程几乎涵盖全校所有专业,选课人数众多、覆盖面广。例如华中农业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2019年秋季一学期选课人数就高达约2600人左右,学生主要以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正是接受高等教育“拔节孕穗”的重要时期,正是需要价值引领涵养精神的“播种”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适渠道,是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保障。

三、概率统计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路径

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实践路径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纵向上,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为主线,即课前规划阶段、课堂教学核心阶段及课后拓展阶段,将课程思政贯穿其中,体现“全过程”育人理念。横向上,在每个阶段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采取的育人方法,注重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多举措、宽渠道、全方位拓展思政育人空间:另一个方面是参与思政教育的人员,包括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构建全员参与的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最后,总结经验、优化创新,促进思政育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提升(见图1)。

四、概率统计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实践

(一)课前学习研讨全面规划

第一,教师个人要提高思政理论和教学水平。通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和阅读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会议和听取讲座报告等方式,交流借鉴其他高校不同课程的思政育人先进方法和建设经验,并结合所授课程特点研究如何进行思政建设。其次,教师要提高修养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刻提醒自己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要以一言一行感染学生,要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二,团队研讨群策群力。课前规划的关键在于明确细化思政育人目标。首先召开教学团队会议,从案例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交流方法和经验,将思政育人目标细化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勤奋学习、培育诚信价值观等若干小目标。其次,修订大纲,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育人目标。传统的课程大纲中,教学培养目标主要着重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突出了知识的工具陛和课程的功能性。结合相应知识点加入思政元素,突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政育人”的复合培养目标,拓宽了培养的维度,强化了育人的价值。

(二)课中融入元素优化设计

第一,教学内容上整理素材编写案例。积累学科发展史、科学家事迹、名人名言、时事热点等材料,搜集视频、动画、图片等相应的素材,并进行挖掘和整理,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如概率统计课程结合相关知识点,编写了“开学第一课”、“贝叶斯公式与诚信价值观”、“女士品茶与假设检验”等包含教学设计方案的典型思政案例。

第二,教学设计上融入渗透思政元素。首先精心设计案例“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堂课既是师生的第一次见面课,也是进行思政育人的良好时机。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讲解概率统计的起源和发展,由古及今,介绍了我国古代典籍记录的朴素概率统计思想,进而介绍我国杰出的概率统计学家许宝鵦不顾挽留、毅然报效祖国的事迹。不仅学生使增长了对我国概率统计发展的认知,而且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最后进一步给出名人名言,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其次,做好典型案例的教学设计。综合运用讲授式、设问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素材渗透融入教学中,以实现“润物细无声”。例如,案例“贝叶斯公式与诚信价值观”的教学设计中,就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运用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台球实验,引导学生要辩证思考,探究科学的真谛。然后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举例贷款信用问题,用贝叶斯公式计算若贷款人未及时还清贷款的情况下、他是否可信的概率,并将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进行对比,揭示诚信的重要性。最后以陶行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进行诚信价值观的培育。

第三,教学模式上灵活多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索运用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例如案例“女士品茶与假设检验”,设计了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学生自主进行数理统计SPOC的学习:然后分小组进行“女士品茶试验”并以视频的形式提交小组报告。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报告,并且学生自己阐述对试验的理解以及对科学家追求真理精神的感悟,最后教师点评和提问,师生间展开讨论。

(三)课后拓展空间构建模式

第一,拓展育人空间渠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时时处处皆可育人。“作良师”,除了传统线下课堂授课,课后团队老师还利用“微师”等平台,以在线直播课的形式多次开展公益答疑辅导活动。借助“雨课堂”等辅助教学手段反馈的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给予提醒和关注。“作益友”,建立班级QQ群,加强师生空间的沟通交流,关心关爱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教师在考试前鼓励学生认真备考、提醒学生诚信应试,叮嘱学生不要熬夜、遵循作息规律等。积极拓展思政育人渠道,将思政教育融入在线开放课程,比如在数理统计MOOC里将线下课堂的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当中。

第二,构建协同育人模式。考试成绩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其思想、生活等状况。期中考试以后,任课教师根据考试情况,找相关学生谈心了解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情况,分析问题找出差距,鼓励其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召开教学总结会议,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和团队教师参加,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商讨解决的方法。并且将学生情况反馈给学院辅导员,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可以发挥朋辈力量,拓展“全员”育人的范围。比如展示模范作业和笔记,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比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打造温暖有关爱的课堂。

五、概率统计课程思政调研与思考

为了研究课程思政实践措施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某班级调研结果为例,问项“你觉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有用吗”,回答“非常有用”占比21.7%,“比较有用”占比52.2%,“一般有用”占比19.6%,“偶尔有用”占比4.3%,“没什么用”占比2.2%。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持肯定和接受的态度,说明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方法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需要认真总结不断改进。问项“你对数学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有什么建议吗(可多选)”,选择“增加科学精神及人文等内容”占比76.1%,“形式多样化”占比70.7%,“和所学专业更紧密”占比52.2%,“针对时事热点”占比50.0%。表明了课程思政的实施重点在于素材的选取和融入的形式,这也为今后更好开展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

第一,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在保证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时,注意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合适的时机,运用恰当的育人手段和方式,进行思政育人工作。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和简单说教,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第二,深度挖潜思政素材。思政素材是媒介、是载体、是关键,还有广阔的挖掘潜力。教学案例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案例要有思想深度,才能起到融入渗透的作用,否则肤浅生硬,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高屋建瓴,从知识中提炼出育人闪光点。在挖掘思政素材育人潜力方面,主动结合学生专业,可以提高学生对案例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或者与时事热点生活相联系,增强案例的亲切感和说服力:或者与科学前沿相联系,突出案例的思想深度与价值引领的高度。

第三,优化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教师要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探索运用MOOC、SPOC、微课等教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利用雨课堂和在线直播平台等新型教学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并且可以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点,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创新优化育人模式,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

猜你喜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创新探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背景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