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心名解

2020-12-07施洪波

青春·中国作家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督广西师范大学耶稣

施洪波

“木心”二字,初视极简,细思之,则觉有无穷之味在焉。于此,读者无不叹服,一如叹服其文其人。然其名何来?其意何在?专家学人,非无释者,惜心它顾,未能肆力于此,往往憾于粗略。今小子不敏,欲藉诸贤之基,多方管窥,纵横考索,以穷笔名之渊源,以发“木心”之秘奥,故细述如下。

一、源儒说

此说肇源于作者本人,其于《文学回忆录》中谈《诗经》时,忽插一语:“古说‘木铎有心,我的名字就是这里来。”于唐诗课毕,作者为众学员各赋一绝之余,亦自赋一首,其诗有“一夕绛帐风飘去,木锋含心终不知”之句,可见其对“木锋含心”之偏爱。遍搜典籍,皆无“木锋有心”之语,此当为作者融种种记忆于一炉,参以已意之结果。

“木铎”一词,五經中数见。《书·胤征》谓:“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锋徇于路。”汉郑玄作《传》释之日:“木锋,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教。”《周礼·秋官司寇第五》论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皆以木锋徇之于朝,书而县于门闾。”《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论小宰之职日:“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郑玄注曰:“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锋,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锋。”此皆可明木铎乃大事警示之响器,而尤重其文事文教之功能。《论语·八佾》仪封人之言日:“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下无道,何以兴之?必藉圣人文教之功焉。木铎乃声源之所在,众耳之所听,众目之共视,此亦犹圣人乃文教之中心点,大道之传播者,其要实在文教上。

其后《汉书·食货志上》曰:“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日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颜师古注:“铎坚贞不屈,大铃也,以木为舌,谓之木铎。徇,巡也。采诗,采取怨刺之诗也。”扬文教之功,察民生之情,木铎复增采诗之意。四方之音,融于一锋,颂美之音,怨刺之诗,兼包并蓄,同行不悖。

《隋书·经籍志》更谓:“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土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徇木铎求歌谣”之意不变,然“道听途说,靡不毕纪”者,则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在木铎中矣。木心先生,随才纵横,用力多方。其文博杂,靡不毕具,正合此木铎之论。木心之意,其在斯乎?

周文化何以郁郁乎文哉?盖上承先王心法,时取四方之音。故令周官行诸国而观礼,摇木锋以采风。即此言之,木铎之心,自有广取博收,薪火相传之意味,此正木心学问文章特色之所在也。

二、源易说

儒道同视《易》为其经典,《易》自有其独立性,故此处分而论之。源易之说又分二途:一取“木心”之坚定,一取“木心”之自然。

“木心”坚定说,见诸《周易·说卦传》之坎卦,其辞日:“其于木也,为坚多心。”坎卦,内阳外阴,内刚外柔,水心之坚亦犹木心之坚也。此正是木心性情之写照。中国古有成语日“木心石腹”或“木人石心”,皆以喻志之坚,非诱惑可动心者,可资印证。“木心石腹”语出宋张邦基《墨庄漫录》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木人石心”语出《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木心”之自然,见诸《周易·说卦传》之巽卦。巽为木,就其易象言,木为生,为长,为破土,为自然,得木之心,即得自然之情。中国文人,木心先生最赏陶渊明,正在乎其自然也。木心于《文学回忆录》中数言,若喻中国文学为塔,陶渊明当稳坐塔尖。即《素履之往》一书,亦多见激赏。摘数语以证: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臻于艺术最上乘的,不是才华,不是教养,不是功力,不是思想,是陶渊明、莫扎特的那种东西。

木心《九月初九》谈中国人与自然之关系,亦不难见作者尚存自然之心。

中国的人和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有着相互参透的关系,中国的自然滋养了中国的人,中国的人亲近着中国的自然。

三、源佛说

木心弟子陈丹青先生据木心《文学回忆录》(陈丹青整理出版)所载,以为“木锋之心”系佛家语,或即佛教中“木心御虎”之言。木心曾于《竹秀》一文中述及莫干山遇虎之状:“某夜,果有虎叩门……它用脚爪嘶啦嘶啦地抓门,,我恬然不惧而窃笑,断定它进不来……虎去矣,也不闻它离去的脚步声,虎行悄然无跫,这倒是可怕的。”此与佛教“木心御虎”之传说倒略有近处。

据木心自述,其外婆精通《周易》,祖母幼时即为之讲《大乘五蕴论》,其易学佛学知识来之有自。自其诸作视之,易学佛学修养皆非泛泛。其取佛家木心之坚定意,与前之“源易说”实亦相啮合。其实,以木心之古典涵养,及对东坡之喜爱,其名与东坡或亦当有所瓜葛。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乃其名作,涵道融佛,于自嘲中自有悠远意韵。录东坡诗如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生平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虽出自庄子“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之语,然自魏晋间,融合佛道,此亦成佛家常用语。苏轼另有诗即用佛家意:“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心如死灰”者,当去除意欲之念,而生自然之心,顺应天地,忘物忘我,以至于物我两忘,起于物,终于物,由出生人死而出死入生,亦即是佛教涅槃境界。木心先生于此意甚稔,文多有述及者。

四、源耶说

在上述诸说之外,童明教授以为“木”字隐指“‘十字架上之‘人”,亦即取意耶稣。考木心其行其文,实有基督精神在焉。木心以为“十字架代表个人的极致的美,然后,再象征救赎”。

“十字架上之人”,巧妙至极。十字架上之人,自是指耶稣而言,则“木心”兼有“基督之心”与“心向基督”之意。以木心《文学回忆录》新旧约四讲证之,确然如是。木心自称对《新约》读过不下百遍,对耶稣的敬仰推祟贯注于字里行间。

“耶稣是集中的艺术家,艺术家是分散的耶稣。”作者曾言,“木心”者,乃赏其笔画,取“木”之集,取“心”之散,实与此语相通。“木”之集,即“‘十字架上之‘人””,即耶稣,“耶稣是集中的艺术家”;“心”之散,“天下只有一个耶稣”,一耶稣之心散而为天下艺术家之心,恰如佛教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言:“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每个伟大的心灵都有一点耶稣的因子,做不到,无缘做,而见耶稣做到,心向往之。”正是其“心向基督”之表述。“耶稣是天才诗人,……他的人格力量充沛到万世放射不尽。所以他是众人的基督,更是文学的基督。”他还借芥川之口表其感恩之心:“即使基督教灭亡,基督的一生永远叫我们感念。”木心坦言:“我的文学引导之路,就是耶稣。”文学之“木心”,对耶稣亦是推崇备至。

木心曾言:“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难。”考木心生平,八十余载,出蒙人屯,历艰履难,屡复屡剥,犹不灭其殉道之心。藉耶稣之精神,一腔心血,尽集于艺术之十字架中,渡尽劫难,于垂暮之年,却似基督般重获新生。

五、木心自道

木心,原名孙璞,字仰中,此见父辈之期望——质如璞玉,行尚中庸。“仰”有崇尚意,“中”乃儒之极。诚然,仰中或亦有俯仰无愧于中之意。父辈取名,儒意浓厚。后牧心之号,当承仰中而来。何则?欲仰求中道,必当反身而诚,反求诸己,以蓄养其心,见其光明自在的本性。后改“牧心”为“木心”。木心之前半生,牧心;后半生,木心。由牧心而木心,正可见木心思想之变化。牧心,有为,有法,是一种建构的态度;木心,无为,无法,是一种解构的精神(土最具传统之象征,而木必破土而后生)。观木心生平,幼承旧学,兼以佛道。长而学问西渐,厌儒门而尚西风。鄙孔氏之拘谨,欣佛道之绝尘。效庄生曳尾之自在,扬六经注我之精神。以高扬传统之姿,行解构传统之事。《诗经演》即是其例。《素履之往》,亦多六经注我之证。

就其更名,作者曾于《海峡传声》中释曰:

“牧”字太雅也太俗,况且意马心猿,牧不了。做过教师,学生都很好,就是不能使之再好上去:牧人牧己两无成,如能“木”了,倒也罢了。其实是取其笔画少,写起来方便。名字是个符号,最好不含什么意义,否则很累赘,往往成了讽刺。自作多情和自作无情都是可笑的。以后我还想改名。

名乃符号,以简为上。先生又曾自云,“木心”乃取“‘木字笔画集中,‘心字笔画发散”之意。“删繁就简三秋树”,皮毛落尽,精神独存,无意之意乃佳,确是木心精神!然果仅如是乎?非尽然也。盖文人多有顽心,木心尤甚。其思如天马行空,其语似天女散花,嬉笑调弄,随兴所至,实不能以常式概之。其于《文学回忆录补遗·木心谈木心》首篇即数言“不能太老实”之意。略引如下:“凡问答,采访,不能太老实”,“不能太老实”,“大家写作不要太老实”。何以故?木心说:“每个人要保留一点神秘感,使人不知你。艺术家要保留一份‘神秘感,保护自己。”

名之形象,以简为尚;而其内涵,自当愈富愈佳。木心自谓:“我喜欢模棱两可,不是多一可吗?”此最能见其用心。笔者于此不吝笔墨,细推“木心”大名之渊源,暂行“模棱多可”之能事,管窥复蠡测,若先生有知,其许之乎?斥之乎?私揣先生之性情,或是一笑了之罢!

夏春锦先生《木心笔名刍议》一文(《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2016》,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6年版)对木心一众笔名皆有论述,于“木心”一名反未尽全力,本文对此有所借鉴,谨致谢焉。

有关《文学回忆录》原文皆引自木心:《文学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后不标注。

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页。

贾公彦:《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9页。

贾公彦:《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页。

何晏:《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23页。

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12頁。

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31页。

张邦基:《墨庄漫录》,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46页。

房玄龄:《晋书卷九四,夏统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30页。

木心:《素履之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木心:《素履之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页。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同上,第22页。

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641页。

王先谦集解:《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卷三,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8页。

木心:《素履之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木心:《鱼丽之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郑绩:《浙江现代文坛点将录》,海豚出版社2014年版,第415页。

猜你喜欢

基督广西师范大学耶稣
何冕作品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罗斯拯救记
简析咆哮营的幸运儿及其对教学的启迪
论三种变形中的巨龙
撒旦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