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2020-12-07赵乐乐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6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赵乐乐

摘  要:新课改理念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应该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育者关于学生群体的认知差异,展开差异化教学指导活动,精准提供教学指导,推动学科教学目标落实。本研究尝试分析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指导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开展教学活动的举措,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认知差异;分层教学

引言:

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智力水平等要素之间都存在差异性,这就使得在教学生都是具备差异性的独立个体。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我们以“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新时期已经体现不出优越性,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教学指导,保证教学目标得到精准落实。

一、教学目标关注学生需要

教学目标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核心所在,基于学生的认知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是建设有效课堂的第一步[1]。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知道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本节教材的关系,本节内容学生要学什么,要经历什么样过程来获得知识,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能力:从知识的起点到知识的落脚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路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和想法,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既有知识收获的喜悦,又有情感态度的升华。例如,在制定“一个数除以小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起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和“商不变的性质”;

(二)不同程度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鼓励学生掌握理解转化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学习数学的态度。

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契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参与学习活动,且相互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比较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调动集体智慧,不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中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自信心。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组织中可以选择性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按照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分为若干个小组,成绩相近的分一组,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然后,要求每个小组都找来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板。最后,给他们布置这样的任务:把这些正方形纸板试着拼成长方形,看看一共能拼成几个?请你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数值。每个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要进行明确分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合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促进了共同进步。

三、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情趣的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枯燥的数学内容情景化、情趣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重组与优化,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巧用身边的各种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要,让呈现的数学知识充满丰富的情趣,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2]。例如,在学习“分数”时,例题中有这样的描述:“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多数学生由于受生活口语的影响,对这样的描述感到既熟悉又有困惑,仅靠语言的描述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可采用“变一变”叙述方式,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改变为“上半场的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让学生在已掌握的1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把新知巧妙地和旧知联系在一起,拉近了新知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新知来自于旧知之中,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助添了活力。

四、围绕学生差异合理评价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学生性格以及发展诉求,有序推进教学评价指导工作。教师要在每一个阶段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客观地引导与评价,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构成环节,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则是个人数学学习动力维护的基本条件[3]。教师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教学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教师可以将课堂互动与计算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题目分析过程中,探索更为高效的解题方法。比如,加减运算基础概念讲解完毕,教师对 C 层学生的引导,就是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特点,不断强化个人的实践能力;而对于 B 层学生的教育引导,是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解题分析阶段可能会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确立改进自我的基本方向与措施方法;而针对 A 层学生的指导也相对较为棘手,显然学生解题正确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教师仍然要避免学生出现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影响其学习状态。教师可适当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在该层次之内相互比拼,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结束语:

综合上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差异、心理特点,因此新课改提倡生本教育理念。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工作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认识不足,因此在指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法开展差异化教学指导,阻碍了教学目标落实。本研究尝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开展教学活动的措施,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锦环.关注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J].学周刊,2017,22(01):119-120.

[2]杨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2):122-123.

[3]晋艳林.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教育,2016,12(02):138-139.

[4]程华山.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32(09):130.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