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修读学分背景下的《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12-07迟文娟张德珍刘文钰孙影
迟文娟 张德珍 刘文钰 孙影
摘 要:《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植物保护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参与了辽宁省的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在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跨校修读;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9.019
Abstract: The"General Plant Pathology Course"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lant protection.In order to improve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broader space for learning , meet the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needs,to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his course participated in the Elective Credit Cross Universities of Liaoning Province.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in-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teachers as the assistant" had been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electivecredit cross universities;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2014 年 5 月,遼宁省教育厅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即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无界性、确切性等技术优势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为依托,根据高校间的协议,学生可以跨越地域限制,选择其平台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前期各高校推出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以第三方他高校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并获得成绩,在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定学分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1]。跨校修读学分是指在校学生修读非本校开设的课程,但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可以得到本校的认可。该项目中的跨校修读是指在学生不需要离开本学校的前提下通过网络接受授课、考核与评定,最终得到学分互认[2]。通过跨校修读,可以较好地促进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特别是二本院校的学生可以获得一本院校的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的选课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 。
1 课程简介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发生症状、病原物形态、发病规律、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植物病害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内容,是植物病害诊断、防治的重要基础。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至今共6个学期,本课程一直参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跨校修读学分教学,选择的是沈阳农业大学建设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该课程是辽宁省精品课程,其网络课程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课程团队负责人陈立杰教授是辽宁省教学名师,课程团队成员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经过3年的实践,通过跨校修读对本校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在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改革措施
2.1 平台的选定及教学团队的建立
跨校修读是通过网络平台实施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是依据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平台进行的,选择的是超星泛雅技术平台,该平台上能够实现教学视频、练习、测验和案例等数字化资源的存储与呈现、能够进行作业提交与评阅、课题讨论与交流、课程通知与学生管理、过程统计与监控等功能,能够满足网络教学的各项需求。线下教学是在实体教室中进行,本校教师与建课方教师成立了课程组,共同讨论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每学期邀请1~2次建课方老师为本校学生进行面授和答疑互动,与教学名师的近距离互动,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学计划的修订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课程团队借助跨校修读的理论教学平台,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该课程传统的课时分配为:理论64学时,实验40学时。理论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上学期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类型,植物病原菌物、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分类等植物病原学基础;下学期主要讲授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次改革在学时方面进行了调整,具体为:理论56学时,实验56学时,其中第一学期理论32学时,实验24学时,第二学期理论24学时,实验32学时。并且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即打破传统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单独设置的形式,将所有的课程都安排在实验室进行,采用线上平台自学加线下讲授答疑的方式,边讲授理论内容边进行实验操作,以标本、切片、显微摄影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3 教学方案的执行
由于课程使用方沈阳工学院为新建二本院校,培养目标为具备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建课方授课对象为一本院校学生,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因此教学方案执行过程中,在网络视频课内容上有选择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建议能力强的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全部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为考研做准备。
线上课程共选取了13章理论内容,52个任务点,包括29个视频任务和23个作业任务。课程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课方教师主要负责线上课程视频、作业、测验等网络资源的建设;用课方教师主要负责线下实体教学的执行,并根据平台提供的线上学习实时数据进行学习成果的监测和教学进度的调整。双方教师根据学习进度开展专题讨论、答疑、面授、考试及学分认证等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表1。
2.4 考核評价机制的改革
课程考核评价打破以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建立线上线下共同考核的机制。具体操作如下:(1)线上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程视频完成成绩40%+线上作业成绩15%+线上讨论成绩5%+线上章节检测20%+线上阶段考试20%;(2)线下课堂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10%+翻转课堂30%+实验实践成绩60%;(3)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建课方与用课方共同建立线上试题库,作为线上作业及章节测试内容。期末试卷由建课方出题,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最终由建课方评阅试卷并出具最终成绩单。成绩由课程建设方主讲教师所在高等学校的教务处认定,然后邮寄至用课方学校教务处认定,双方教务处认定成绩准确、有效后完成学分互认工作,参与项目实施的大学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3 跨校修读课程实施效果
3.1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通过跨校修读学分项目组建了课程组,用课方教师和建课方教师共同备课授课,有效的解决了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大大促进了高校之间老师的密切交流和合作。跨校修读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开展了多种的教学形式,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的把控有很高的要求。自项目开展以来,本课题组成员共获得了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省级教改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三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项,教师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3.2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跨校修读学分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学习资源丰富,线上教学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视频、习题、测验及相关链接等,而且学生能够接触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名师,极大的满足了学习需求;二是学习形式灵活,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复习,与教师进行实时线上答疑、辅导,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三是跨校修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多样化的考核机制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3年来,本专业的考研率达到了45%左右,这一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跨校修读学分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3.3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跨校修读学分课堂设计方面,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形式,考核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期末考试变成线上、线下多方位考核。新教学方案的执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项目开展以来,本专业学生共获得中科院科创计划3项,辽宁省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二等奖2项,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5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高校申报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upln.cn/html/2014/column_0103_0523/2599.tml,2016-04.
[2]张顷顷,张华宾,张智慧.互联网+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35-36,39.
[3]吴爽.高校资源共享背景下的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J].理论观察,2015(2):135-136.
[4]纪常鲲,冯文艳,纪常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省大学生跨校修读学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