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影响下的传媒变革和主流媒体的机遇
2020-12-07吴涛张志安
吴涛 张志安
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提供了新的契机。5G技术在传媒领域的运用,会深刻影响传媒的变革,给主流媒体带来发展新机遇。主流媒体应从广泛应用5G新技术、积极拓展开发新型传播场景、加快专业媒体与政府数字平台的数据整合等方面着手,推动自身的深度融合及转型。
回顾中国通讯技术发展史,我国从3G开始追赶西方,在4G阶段已与欧美并驾齐驱,到了5G时代更是引领全球。中国5G技术的研发是市场驱动、全球共享、技术创新的结果,得益于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华为等相关产业公司的技术创新。5G时代,我们将创造一个互联网、人联网、物联网乃至万物皆联的世界。未来5G的应用,理论上可以把所有的物变成智能数据的节点,从而让世界以新的方式连接起来。传统意义上互联网,作为一个旧生态系统,在整个互联网上发展起来的再超级的平台,比如微信、支付宝,也只是既有系统中的超级应用工具,而在基于5G形成的万物互联的连接社会中,所有的节点变成数据节点,我们将会面临一个重新再造出的新生态系统。
5G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及影响
近期,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5G的应用场景,车联网、远程医疗等被频繁提及。在传媒领域,5G也将带来一场传播技术的应用变革。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举行线上发布会,发布《5G消息白皮书》,宣布共同启动5G消息业务,5G大规模商用即将成为现实,5G技术即将对媒体革新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高速率”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提升,人们可以更多地去享受和接触即时的传播体验。以VR为例,VR在中国发展多年,但是普及率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速度延时导致的眩晕感。5G应用以后,凭借5G的超高速传输能力,可以解决VR渲染能力不足、互动体验不强和终端移动性差等问题。以微基站的全面布局为基础,5G的传输机制更加高效,VR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时延,消除目前技术不完善导致的眩晕感。5G时代的VR应用,还可以进行有效的交互。比如,在日本出现了5G在VR娱乐领域的应用——“明星喂糖”:带上4DVR眼镜,女明星桥本环奈就出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可以跟她聊天约会,并通过VR装置获得给桥本环奈喂糖的交互体验。喻国明等学者判断,“Cloud VR+”将成为VR、AR与5G技术融合创新的新态势,受众与VR新闻未来有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而这种临场式体验有助于将大众重新拉回对社会重大选题的关注。据《中国计算机报》报道,预计到2025年,全球VR/AR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其中我国市场将占超过35%。
二是“低延时”使得短视频及移动直播可能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蔡雯、喻国明等学者指出,5G在传输效率、成本和体验方面的技术优势,将使得视频语言取代文字语言成为信息传播、社会交流的主要表达形式。截至2020年8月,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亿,在短视频之外,4K/8K超高清视频与5G技术相结合的场景亦不断出现,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和赛事直播,短视频、移动直播将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者李良荣、辛艳艳预测:“视频化将成为5G时代主导的内容取向,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将持续兴盛,全景VR直播、Vlog等新样态在日常新闻报道中的占比也会日益增大”。
三是“广连接”导致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的边界泛化,媒介变成无处不在的节点和信息交互的场景。5G时代,一切自然物和人造物都有可能成为智能终端,并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被连接在一起,而且可以实现信息的收发与交往互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智能化连接,将构建出一个端到端的生态系统,无物不连接、无时不连接、无处不连接的全连接社会成为现实”。5G的广连接特性导致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的边界泛化,媒介变成无处不在的节点和信息交互的场景,大量非专业的生产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场景进行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内容生产的多元主体化,将导致专业媒体从单纯的新闻生产者角色转向全方位的服务提供者、社区主持人乃至推销员。面对更加自由多元的信息选择,媒体之间的竞争将取决于内容生产和分发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5G影响下传媒变革趋势与挑战
3G改变通讯、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新技术的非线性发展,给未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预测5G将给传媒带来哪些具体影响,现在下结论,是一件有点困难的事。基于我们对业界的长期观察,大体有如下判断。
其一,传播、信息交互会更深度地嵌入日常生产的场景,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场景传播变得非常重要。喻国明预测5G时代,VR/AR/MR将使“场景”成为未来传播中价值变现最为重要的“节点”范畴。陈霖、唐家佳认为:“过去受众接受新闻的场景较为固定,主要集中在家庭的不同空间,而在5G时代,因为‘万物皆媒,受众接受新闻的方式和场景将是多样化的,移动场景大量出现,这就要求新闻能适配于在不同空间环境下受众的心理感知,愈加强调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通过何种方式来呈现新闻内容”。场景传播和分析的重要性会凸显出来,其“最终目标是要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适配意味着,不仅仅要理解特定场景中的用户,还要能够迅速地找到并推送出与他们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或服务”。只有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个性化的场景新闻,才能赢得5G时代的受众注意力。
其二,受众更注重视觉化社交和沉浸式体验,信息内容更社交、更沉浸,传播方式更加偏向情感化。当下,我们正逐步进入“视觉社会”,5G时代的短视频不仅是用户进行个人展示、窥探他人的平台,更是进行关系连接与视觉社交的平台。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开始尝试探索视觉社交功能和产品。与传统图文社交的形式相比,基于短视频的视觉社交在图、文、视频三个层面都具有更加情境化、具象化的特征:图是系统自带的、具有比较精准匹配度的动态图,文则是镶嵌于动态图并与之相呼应的文,视频则是内容丰富、场景多元的短视频。
基于短视频的视觉社交迎合了内容生产与消费的碎片化、即时化、场景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是与5G高速传输技术进行匹配的新型社交样态。与图文社交相比,视觉社交更加注重场景氛围的塑造、娱乐消遣的分享和特定情境的情感表达。无论是短视频还是中长视频、网络直播,5G时代加快传媒业進入“视觉时代”将是必然趋势,大量情感化的表达以沉浸式的内容展现方式呈现在受众眼前,体现出极强的鲜活性与煽情性。
其三,舆论生态呈现碎片化趋势,凝聚社会共识可能变得更不容易,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新的挑战。5G时代,在信息供给爆炸性增长的同时,多元生产主体碎片化、浅层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导致舆论表达呈现碎片化形态,其中不乏情绪宣泄型内容。由于内容消费更多地进入娱乐化、快餐化、碎片化的场景中,公众对高品质新闻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关注度下降,同时智能传播、大数据推荐等技术应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强化,个人、群体更加区隔,观点极化可能会阻碍社会共识的形成。在5G时代,传统注重仪式感的主流传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创新主流价值观传播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上述变革,给持续变化中的传媒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生产的形态将会发生变革,沉浸和交互成为常态。CB insight的一篇文章5G& The Future Of Connectivity: 20 Industries The Tech Could Transform指出,5G技术在未来AR、VR的应用上,能够支持使用者与虚拟人物的互动。这种沉浸式的内容交互体验将会颠覆原初新闻生产的形态,届时虚拟现实将变成人人都可体验。4G时代对虚假、有害信息仅能靠文字与视频传递,但在5G时代,虚假、有害信息将有可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传递,造成更强的感染性与煽动性。
二是消费文化和视觉社交普及,主流传播效果达成更难。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在网络视频、网络聊天、网络消费、甚至网络表情符号等泛资讯、泛娱乐消费实践中去感知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互联网意识形态带来的新压力。
三是舆情处置时间进一步缩短,处置效率必须更高。5G技术带来的网络传输速度与视频上传速度,将大大缩短信息审核窗口期,有可能造成虚假或有害信息以视频或其他形式的快速传播。同时,5G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表达方式从图文转向影像,这给主要基于关键字抓取技术的舆情监测带来新挑战。
5G时代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转型路径
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提供了新的契机。主流媒体要借势5G浪潮,从以下路径切入深度推进融合转型。
一是积极探索应用5G新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新华网对5G技术的应用走在国内媒体前列:2019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实现5G+VR实时直播,带给受众低延时、高清晰的观看体验;新华网新媒体中心推出的“智能AR直播眼镜”引领受众身临其境“走进”人民大会堂,拉近受众与两会的距离;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厂更是通过MR智能演播厅技术打造《全息交互看报告》,将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情景化,将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等场景与报告内容有机结合,让受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在大型活动直播领域,2018年央视春晚在分会场实现5G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2019年江西省春晚首次采用5G+8K+VR录制播出。在体育赛事直播领域,2019年重庆马拉松赛上,我国首次将5G+VR应用于国际级体育赛事的直播。在娱乐领域,如前文所述,日本已经推出5G在VR应用“明星喂糖”。5G时代,主流媒体应充分利用VR、AR、MR、超高清视频直播等新的表现手段,以更加交互、沉浸的情感体验,大幅提升数字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持续拓展和开发新型传播场景。首先,要重视新的传播场景的开拓。这方面江苏广播做出了尝试,江苏广播通过对受众人群的精准画像分析,根据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传播场景,举办了江苏汽车露营大会、万人相亲大会、溧阳爱情泼水节、咪豆音乐节、西藏天路之旅等活动,将传播与文化旅游、婚恋服务相结合,打通线上传播引流与线下娱乐沉浸,拓展新的传播场景,并在新的传播场景中进行内容传播与商业营销、变现。其次,要对新传播场景中的数据、效果和传播规律做数据分析和跟踪研究。2015年,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针对话剧《战马》在国内首次进行剧场传感实验,对观众观看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此后将生物传感技术应用到诸多生活场景中,比如2017年基于生物传感技术开发出疲劳驾驶智能硬件产品,2018年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全球首条生理传感新闻等。5G时代,能否对传播效果进行精准测量并对用户数据展开深度挖掘,将左右媒体竞争的成败。
三是加快专业媒体与政府数字平台的数据整合。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中,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省政府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数字浙江技术运营有限公司,以此为轴展开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数字浙江公司国资占股51%,阿里巴巴占股49%,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也投资入股,主流媒体被嵌入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地方实践中。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数字浙江”借助基因混合的优势,将互联网公司的平台技术与经营服务理念与政府的业务流程相结合,以浙政钉、浙里办两大APP为抓手,实现了组织全在线、服务零门槛,数字浙江的政府治理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数字浙江”的背后是地方政府的战略布局意识和长远谋划思维,在以数字浙江为中心建设、运营公共数据平台的过程中,浙江将主流媒体纳入其中,加快专业媒体与政府数字平台之间的数据整合,帮助主流媒体参与到未来的政务数据化和智慧公众服务中,发挥其原有的信息内容生产、发布和数据采集作用,让主流媒体继续保有其价值与影响力。
结论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平台将在消费、娱乐和社交关系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它通过万众参与的内容创新和数据分享来创造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并以此催生出作为基础建设的领先优势,从而嵌入社会权力结构,成为社会连接的中介系统。
在平台时代,平台作为媒体生态系统中的底层基础,不论是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都无法离开平台建立影响力。专业媒体需要对媒体注意力和平台影响力进行有效互补和整合,其中媒体注意力指向专业权威、大众传播,平台影响力则指向到达有效、网络连接。为此,建议专业媒体在进行权威内容生产的同时,注重平台的供给和分发,同时应及早拓展传播场景,把媒体拓展为文旅产业,更深刻地嵌入到广泛的数字消费文化生活中,如此媒体方有长久的未来。
总体上看,5G影响下的传播与主流媒体,将进一步回归连接的本质。伴随着人联网、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与连接,单纯提供信息服务功能的主流媒体将难以保持其传播枢纽的价值,所谓“主流”将是在各种连接场景中一种枢纽关系的巩固。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机交互、人机共生将成为传播的主导形态。归根结底,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更需要的是连接,主流媒体要在连接中去寻找关键的核心事件、数据节点来创造自身的服务。
作者吴涛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张志安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治理的地方逻辑与科学化路径”(项目编号:18TQ006)、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 16JZD0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