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插图价值的提升策略

2020-12-07王金辉

传媒 2020年19期
关键词:副刊提升策略报纸

王金辉

摘要:在新闻传播中报纸副刊插图把文章中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化、视觉化,有温度、有特色的插图增添了报纸副刊的艺术性,也拓展了媒体的表现力,沟通和增进作者、读者与媒体的感情。全媒体时代来临,媒体融合带来了新闻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闻载体的多元化,报纸副刊插图艺术要与时俱进,美术编辑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报纸副刊插图艺术继续发扬和光大,增强自身修养,精益求精,制作品质更高、更有味道的新闻艺术作品,为全媒体平台的读者和观众带来更加美妙的精神体验。

关键词:报纸 副刊 插图艺术 全媒体平台 提升策略

报纸副刊插图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中经插图形象化、视觉化的人和事不仅增添了报纸副刊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也拓展了媒体的表现力,增进了作者、读者与媒体的感情交流。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多元的新闻载体,新闻内容有了更即时、更广阔的展示空间,由此要求美术编辑及时进行总结思考和分析研究,充分发掘报纸副刊插图的特点,努力提升其艺术“含金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一、报纸副刊插图与新闻作品相辅相成,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我国党报宣传非常注重运用报纸副刊插图艺术。如《北京日报》美术编辑穆永瑞先生连环画式的插图在1980年代每天见诸报端,人物情境白描风行一时;《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连载小说《慈禧外传》,美术编辑杨春瑞先生绘制了许多清代人物的生活故事插图,提升了文章感染力,提高了读者阅读兴趣,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孙以增先生、王复羊先生等以漫画形式表现的“阿凡提新篇”,以及1990年代李耀林先生的大量文艺性舞台速写……达到了艺术和文学两种表现形式比翼齐飞的效果,为当年的读者喜闻乐道。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副刊的内容更加细分,不同类型的文章,时而独立成篇、时而连续几版组成一个系列,有人文情怀,也有家长里短,更有贴心的生活服务性内容……这些都需要美术编辑想方设法把整个版面装饰的尽善尽美展现给读者。如今网络发达,虽然有专门的图片网站可随意选择,但是现成的图片或插图往往不能完全表明一篇文章的意思,因此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美术编辑就文章内容量身定做插图更为适合,既可以避免版权纠纷问题,而且长期坚持下去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美术编辑首先会详细通篇阅读文章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筛选可视化元素,构思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进而通过手绘、电脑绘图软件等手段实现画面,并考虑版面形式跟文字完美结合,形成一个或一系列完整的版面,这本身就构成了独家原创,因此今天的报纸副刊依然离不开量身定做的插图相伴,报纸副刊插图样式也更加丰富多变,有时统揽全局、有时专事一文,风格也随文章内容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有传统白描式、速写式、有填色式、水墨式,也有平面剪影和扁平化风格等,图文并茂、相辅相成。

二、报纸副刊插图特点鲜明,能增进作者、读者与媒体的良好关系

纵览报纸副刊插图的历史与现状,可以发现它的经久不衰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它是文章自身的需要、是版面形式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概括地说,报纸副刊插图艺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和专一性特点。报纸副刊插图是专门针对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系列版块精心制作的,因其“量体裁衣”只为这一篇文章和这一系列版块的文章服务,所以能够形象生动地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解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帮助读者更加理解文章内容,烘托不同内容带来的不同氛围,渲染环境、表达心境。以《北京晚报》的“家周刊”为例,版面内容围绕家庭生活、亲情、感想、回忆、展望等话题,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獨特的情怀,美术编辑往往搜索到最打动人情之处创意组织画面,绘制一幅专门针对这篇文章的插图,再现文章本身独特的主题。如有篇文章回忆作者青年时期下乡,中秋月夜想家,笔者在版面右下角绘制了一位坐在高高草垛上的姑娘,肩搭毛巾,手捧乡亲送来的自制月饼,仰望版面左上角的一轮明月,薄云遮罩,映衬出作者想念远方亲人的惆怅心境。

2.平衡视觉,增强报纸版面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美术编辑充分阅读文章内容,提取文中可视化信息,创作出一幅幅或富哲理、或轻松幽默、或展现生活场景等生动画面,增强了版面的艺术气息,调整了版面的视觉平衡,缓解了读者的阅读疲劳,增添了读者的注目和回味。

如《北京晚报》的“书乡”“周末跟我go”健康北京”等版块内容丰富、文字量大,美术编辑制作插图的同时,在版面编排方面也倾注用心,或把插图与标题结合,或与文章组成一个整体,或放眼全局安排图文位置,最终使整个版面浑然一体,蕴含了很强的艺术性在其中,无形中也提升了整份报纸的艺术品位。遇到多个版块同一个主题时,美术编辑往往根据主体内容设计封面主打插图,后面版块版式跟进,统一插图元素、统一版式设计,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引和服务提醒,形成一组完整的、活跃的、图文相得益彰的报纸副刊版块系列组合。

3.贴近读者,辅助报纸副刊增加新闻作品温度。报纸副刊插图融汇了文章作者的思想与绘图者的艺术升华,读者翻开版面的刹那,好插图会使读者眼前一亮、心中一动,读过文章回看插图甚至会心一笑,无形中增进了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好插图再现了文章作者的情感,安放了阅读者的心灵,促进了读者、作者与媒体的互动。笔者曾绘制一幅“五姥图”,简笔线描勾勒出五位姥姥的有趣头像,引来了一位读者(后来知道是画家邢振龄先生)的关注。刊发没几日,笔者收到一封意外来信,打开是一幅宣纸小长卷,上面也画了五个姥姥,不同的是彩墨画法,后面还随了一首打油诗,为报纸和读者往来保留了一份永久的记忆。还有一篇文章讲作者幼年时去干河床捞河蚌,笔者画了一个少年的背影,上穿白色小褂,下穿深蓝色长裤卷边到小腿儿,双手高举紧紧扶住脑袋顶上的一个大河蚌,映着夕阳大踏步向家而去,他的身体轮廓边缘是夕阳洒下的橘色光晕……刊发后,编辑捎来文章作者一句话:“那个小男孩真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可见有温度的插图能够增进作者、读者与媒体的紧密联系。

三、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插图艺术应与时俱进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纸媒市场极速萎缩,多家报纸关张,留下来的纸媒减版、融合,但我相信依然会有喜爱它们的读者群体。并且媒体融合带来的是新闻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闻载体的多元,作为专业的新闻产品生产端,只要能够及时调整和适应新的发布平台,线上纸端齐头并进,实则意味着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让报纸副刊插图艺术与时俱进,需要美术编辑积极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大势,及时了解新的平台和新的读者,及时灵活调整插图样式,使报纸副刊插图艺术更好地适应新的平台、面对新的读者群体,有更长足的未来和发展空间。

1.紧扣媒体属性,丰富艺术表现手段,提高艺术性、时效性。报纸副刊插图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個阶段编辑思想的不同、当时艺术潮流的演变、及制版和印刷技术的更新,都会影响到插图的风格。不同类型的媒体有不同的插图要求,也形成了不同的插图艺术风格,笔者所在的《北京晚报》属于大都市里进入家庭的市民报纸,报纸副刊文章可读性,服务性强,因此插图艺术风格表现则需要更加生活化、趣味性,并融合一些都市生活的时尚性。

2.盯紧平台特性,了解新的发布终端和不同载体,了解新闻纸和电子屏幕显示特点。新闻纸由于印刷点不同,纸张批次不同,插图呈现的色彩也会有所不同;电脑及手机屏幕显示图像色彩更加鲜亮精致;而今最常用的读取工具——手机,按阅读习惯人们喜欢竖向持手机,因此绘制插图有时需要考虑到构图在横向的制约,但根据需要有时也会多幅横向组合构图,就需要读者把手机旋转90°横屏读取。版面图文是一个整体,整个版式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点线面的结合、黑白灰的运用,都属艺术范畴,给人以秩序的美感、节奏的变化等视觉体验,当前一般纸质版面设计都有电子版,在电脑、手机上也随时都可以看到,放大完全可以看清文字内容,也可以点击想详细阅读的部分,右侧就会打开文图详细内容,整个版面可以下载成JPG格式,非常方便读者阅读和保存喜欢的内容。

3.适应用户个性,了解新的读者群体年龄、性格等特点。如《北京晚报》作为北京人喜爱的报纸,关注家庭民生、关注生活服务、关注一老一小,年龄偏大的读者喜欢原来的习惯读报纸,年青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方便快捷的电脑或手机等新的读取新闻方式。那么,报纸副刊插图也将随着读者群的不同而有相应的调整与变化,尝试更加新颖的制图形式,使之跟上时代节奏,拥有更多新的读者群体。

总而言之,作为全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的生产端参与者,美术编辑要积极做好适应媒体融合工作,增强自身修养,提高学习能力,运用更多专业技巧,进一步加强对新闻作品的理解力及对插图艺术的表现力,独具匠心,为精品报纸副刊文章绘制精品插图,努力提高报纸副刊插图艺术的“含金量”,为不同平台的读者和观众带来更多美妙的、有意味的新闻艺术体验,使历史悠久的报纸副刊插图艺术在新的时代展现新的风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作者单位 北京日报社美术设计部

参考文献

[1]陈士娟.浅谈报纸副刊版面插图的运用[J].今传媒,2017(09).

[2]陈士娟,高亚平.媒体融合下报纸副刊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今传媒,2016(06).

猜你喜欢

副刊提升策略报纸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确实不容易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非常魔典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