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出版融合发展

2020-12-07郎彦妮

传媒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出版业融合发展

郎彦妮

摘要:当下,融合发展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共识、热点及战略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出版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顶层标准体系的缺失正成为制约出版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构建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的有关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出版融合发展标准化建设有所助益。

关键词:标准体系 出版业 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推出,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原则要求、工作目标、新技术运营、内容创新生产和信息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做了全面部署,从制度上指明了发展方向。2020年两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作出新布署。出版业作为媒体的重要板块、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拼图,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一、出版业融合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出版业各领域、各部门大力推动融合发展相关工作,陆续出台各类办法措施。众多出版单位也在持续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在内容层面、技术层面不断推陈出新,创造融合型内容产品,让融合之势如同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1.顶层设计持续优化。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评选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组织开展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申报并给予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再到扶持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发展,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出版融合发展。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任务: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加强重点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019年8月,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对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作出总体部署,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基点,指出重点突破新闻出版等领域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研发,明确支持智能技术和创新服务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等。

2.出版融合百花齐放。伴随着互联网等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的日趋深入,得益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成果与经验,融合发展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共识、热点及战略发展方向。内容层面,国内大量出版企业依靠其内容资源优势构建数字内容资源库,重点围绕内容资源进行深度价值挖掘,实现内容一次出版、多次开发。数字阅读、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动漫、在线音乐、网络视频、短视频、新闻资讯APP等各细分领域产品形式层出不穷,专业化、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出版业的跨界合作在逐步推进,智能出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G背景下,融媒体产品、平台、终端开发成重点;AR、VR技术在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移动APP等传播渠道不断推陈出新;出版行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技术得到广泛使用等。融合出版背景下,借助顶层设计指引加持,出版单位纷纷探索与创新,成效显著,出版融合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气象。

二、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成为制约出版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出版业融合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发展速度与市场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亟待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促进出版业融合发展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的融合共生,助推出版业融合向更高、更广发展。目前,出版业已发布CNONIX、ISLI、知识服务、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等国家标准,在出版物发行物联网应用、专业内容数字阅读技术、新闻出版信息化、网络出版监管系统规范等领域已发布相关指导性技术文件,在标识、元数据、数字内容资源加工技术、管理流程、数字版权保护、发行流通等方面已发布相关行业标准,出版融合发展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突破与成效。但是,标准无论在数量、覆盖范围上皆不足以满足行业需求,且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出版业尚缺失统领整个行业融合发展的站位更高、布局更全、谋划更远的顶层标准体系,极大地制约了出版业融合发展。

1.标准化相关工作缺乏统筹——管理决策难。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面广、产业链长,标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化的目标、程序、内容、质量等要求。现下,顶层标准体系缺位,出版业有关部门开展融合发展标准化相关工作缺乏有力的技术依据,造成标准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环节管理决策困难。如重点围绕哪些方面推进标准研制,标准制定的主体如何确定,具体规则应包含哪些方面,各标准间怎样衔接配套,如何协调、实施监管,如何落实等诸多环节缺少科学专业的指导,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的提升,导致融合发展相关标准的制定速度落后于产品、技术、市场等的发展速度。

2.内容、平台、终端等技术标准不统一——创新共享难。出版融合背景下,确保出版内容资源、平台终端与技术应用真正实现共享融通,才能切实创造效益,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然而,因为缺乏针对各类产品、服务、设备、基础设施等统一的技术融合发展标准要求,出版企业、平台技术提供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等产业链各主体“各自为政”,导致内容相同但形式不同的出版物存在数据资源不共享、平台不兼容、终端设备不互通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又使得行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始终处于初级阶段,阻碍了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的迅速扩散和转移,导致出版业研发新产品、催生新业态的速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知识场景需求、不断提高的产品交互性和体验感要求间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愈发严重,融合发展的“创新、共享”徘徊于理念层面。

3.个别领域存在标准空白——可持续发展难。出版业融合发展尚无相关监管标准。因数字内容本身具有生产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监管领域标准的空白使得數字内容的质量难以保证,尤其在网络文学领域,存在大量低俗、盗版内容,严重制约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出版业融合发展缺乏相关人才标准。出版业融合的实现,内容是关键,技术是支撑,人才是保障。融合发展对出版业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编辑校对工作基础上,还要懂得利用全生产要素、全媒介资源,熟悉数字开发、产品设计和运营推广等。当下,人才领域相关的岗位、薪酬、绩效等标准尚属空白,不利于编辑主动学习新技术,更不利于吸纳、培育更多的出版业融合发展的优秀人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进度。

三、构建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关注下,我国正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建立与出版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紧迫课题。出版业融合发展各细分领域互相交叉渗透,边界模糊,且呈现与其他内容产业融合的趋势,可以说,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将涉及大量标准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以中央要求为根本遵循,加快建立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和行动纲领,为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应是由政府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协调统一为原则,以国际标准转化、标准提档升级、加速融合创新、推动新兴业态发展为目标,以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经营融合、管理融合为重点,涵盖数字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网络音视频等各细分领域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等,通过配套的标准研制、协调、实施、监管、评估、复审等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利用标准可被快速复制的特点,迅速应用、加快传播出版业融合科技创新成果,以标准助力出版业融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2.坚持数据标准化赋能引领,发挥出版业数据优势。数字时代下,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创新的引擎作用愈发凸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深度互联互通成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图片、文档、音频、视频等内容数据是出版业的核心数据,在传统出版中以非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在,数据价值未能充分释放。近年来,在政府、行业标准化机构、出版企业和技术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多项数据类行业标准、数据类重大工程项目标准发布实施,内容数据已实现结构化,数字出版系统、资源库、知识服务平台亦纷纷涌现,数字化生产技术装备配备水平不断提高,构成了出版业融合发展数据基础,具备了数据标准化的基础条件。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应树立数据理念,继续深挖数据资源潜能,充分融合大数据、云计算、5G、二维码识别、AR、VR、MR等技术,在数据分类、组织、表示、共享、服务等基本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标准更多维、更广泛地应用到出版业融合有关的数据生产、交换、流通等环节中,充分发挥数据标准化的赋能引领作用,助推出版业融合向更深、更广发展。

3.以行业整体效益最优为原则,打破“各自为政”。出版业融合发展意味着产业链上出版企业、技术提供商、内容运营商、终端设备服务商等各主体之间共享特定资源,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针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不愿共享数据、不敢共享数据和不会共享数据的问题,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应充分调研出产业链上各主体的融合发展标准需求,以行业整体效益为原则,全面统筹协调标准研制工作,打破各主体间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采用统一的开放数据集、产品通用平台接口、终端适配要求等技术标准确保内容、平台与终端的共享融通,以有效整合行业内各种媒介资源与生产要素,同时应确保标准的兼容性与开放性,避免因标准要求过高造成的市场内技术垄断、因标准要求过低导致的市场内鱼龙混杂现象;另一方面,利用政策、资金等多种方式鼓励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研制和实施,使产业链各主体真正成为出版融合标准化的受益者。

4.填补标准空白领域,建立标准实施监督与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当下,出版业融合发展监管标准和人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融合出版产品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这些都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出版融合标准体系建设之初即应高度重视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关工作,尽快消除该领域标准盲点,改善标准薄弱环节,建立标准实施监督与人才队伍培养长效机制。在标准实施监督方面,可通过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手段,将标准执行力度、效果与出版企业的市场收益挂钩,使标准成为“硬约束”,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提升标准监管效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可根据出版业融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具备策划和运营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全面处理多媒体素材、熟练操作多领域设备的技术型人才,分别建立起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的人才培养和认定标准,明确出版业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培养的计划、目标、方向和路径。

作者单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范軍,李晓晔.2018—2019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2]唐贾军.出版业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的关键问题[J].出版参考,2016(07).

[3]杨晓新,杨海平.AR出版物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出版,2018(08).

[4]马跃飞.数据工程标准体系框架研究现状与建议[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9).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出版业融合发展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