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启示

2020-12-07严志强严钦强彭定新撒楚航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产值标志县域

严志强 严钦强 彭定新 撒楚航

摘要:运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2005—2015年广西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数量、产值的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广西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先增加后减小;从空间上看,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广西东部、南部及西北地区。2005—2015年,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值呈持续增长趋势,增长幅度逐步减小,增长的空间分布与数量分布基本一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呈不均衡发展的格局,不同梯度农业经济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农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广西的六大盆地(平原)及其边缘地区,发展较滞后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但农业产值高、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且农业经济滞后的县域占比较高。2010—2015年广西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远高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但各县域间的增速有所差异。最后,根据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提出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建议。

关键词: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业经济;时空耦合;产业兴旺;广西

中图分类号:[S-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9-0040-07

Abstra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of quantity and output value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counties in Guangxi from 2005 to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5 to 2015, the quantity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uangxi counties showed a growing trend, with the growth rate increasing first and then decrea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he growth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south and northwest of Guangxi. From 2005 to 2015, the output value of Guangxis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wed a continuous growth trend, with the growth rate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growth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In 2005, 2010 and 2015, the county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Guangxi presented a pattern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different gradients gathered and distributed in space. The regions with good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all in the six basins (plains) and the border areas, while the regions with less development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The number of counties that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few, but the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was high, and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few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laged behind was relatively more. From 2010 to 2015,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in Guangxi wa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rat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but the growth rate was different among counti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patio-temporal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me suggestions on developing geographic indic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2.1.2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的时空变化 2005—2015年,广西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值(只统计产值大于350万元的产品,下同)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上升速率逐步减少,但局部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有所下降,存在空间差异(图2)。

2005年,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值大于350万元的县有9个,产值共64 257万元;2010年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大于350万元的县有26个,产值增加到1 146 423万元,增长了16.8倍,增长幅度较大。2005—2010年,广西有24个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增加,占全区县域数量的27.6%,产值从无到有的县(市)有17个,增长幅度超过100%以上的县有5个,增长幅度小于100%的有2个县,增长的区域和数量增加的区域基本一致,有2个县(容县、田阳县)的产值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8.3%、21.6%。2015年,广西产值大于350万元的县有4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共3 302 822万元,总体增长188.1%。2010—2015年,广西有45个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增加,占全区县域数量的51.7%,产值从无到有的县有22个,增长幅度超过100%以上的县有12个,增长幅度大于0且小于100%的有11个县,增长的区域和数量增加的区域基本一致,有3个县(东兴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田阳县)的产值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6.3%、1.0%和42.1%。

2.2 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

2.2.1 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变化 运用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农业经济数据进行分级,结果(图3)发现,广西县域农业经济格局呈不平衡发展的趋势,在不同的年限呈现不同的格局特征,不同梯度的农业经济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农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基本位于广西的六大盆地(平原)及其边缘地区,发展滞后的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2005年,广西农业经济呈现出南强北弱、东部高于西部的格局。广西南部的南宁市辖区、钦州市辖区2个区域农业经济位于第一梯度,农业经济体量远远领先于其他县区;位于第二梯度的县有15个,主要集中在来宾市辖区、贵港市及南宁市的东部地区、玉林市的博白县、北流市、北海市等地区;位于第五梯度(相对落后)的县有20个,集中分布在百色市的西部、北部以及河池的西部。2010年,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相互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各个梯度之间在空间上呈集聚的形态,即各个梯度的县在空间上是集中分布的。农业经济位于第一梯度的县数量增加至10个,集中连片分布在南宁市、贵港市、钦州市、北海市和玉林市的南部;位于第二梯度的县在空间上的变化不大,主要是柳州市区周边的3个县(柳城、鹿寨、柳江)农业经济提升较快,与河池市辖区形成一个第二梯度的集中区;位于第五梯度的县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不大,除了2个县(田林、三江)升级到第四梯度,一个市辖区(柳州)下滑到第五梯度外,其余基本与2005年一致。2015年,广西农业经济各梯度之间在空间上呈集聚形态,广西农业经济发展较好(位于第三梯度及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宁、钦州、北海、贵港、玉林、柳州市辖区周边县、桂林东北方向等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百色北部、河池西部的区域。

广西六大盆地(平原)在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包括右江平原:右江区、田阳县、平果县;南宁盆地:南宁市;浔江平原(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贵港市辖区、桂平市、平南县;桂中平原:柳州市、来宾市;玉林盆地:玉林市辖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南流江三角洲:合浦县。上述县的农业经济在每个年度基本都处于第三梯度以上,证明广西农业经济较好的县基本分布在广西的六大盆地(平原)内及其周边地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相符。

2.2.2 农业经济增幅的时空变化 2005—2015年,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2010年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速大于2010—2015年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速,少数县域农业经济有所下滑。农业经济增长幅度存在空间差异,同一縣区在不同年限也存在差异(图4)。

2005—2010年,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变化率达72.0%;其中,变化率大于91%以上的有25个县(市),占全区县域数量的28.7%,呈“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格局,有2个县(柳州市辖区、钟山县)的农业经济出现下滑。2010—2015年,广西共有86个县的农业经济呈增长趋势,变化率为54.7%,变化率降低,增速放缓,增速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地区。北海、桂林、柳州的市辖区以及富川县的增速达91%以上,增速较快;苍梧县的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下滑。总的来说,2005—2015年,广西的县域农业经济呈增长态势,其中增加90%以上的县占97.7%,94.2%的县的增速高于100%,增速小于90%的县分别为忻城县(86.1%)、钟山县(34.1%),没有县域农业经济出现下滑。经济出现下滑的县域都是由于行政区划改革,导致改革后的县域面积发生变化,统计路径不一致造成的,实际经济并未出现下滑。

2.3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特征

2.3.1 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特征 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类型分为优秀型、不充分型、突出型和滞后型。若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多,农业产值排行高,则说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数量与农业经济发展都相对优越,为优秀型;若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多,农业产值排行低,则说明该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不够充分,为不充分型;若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农业产值排行高,说明该县某种或多种农业产业较为突出,为突出型;若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农业产值排行低,说明该县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为滞后型(表1)。

现代农业更倾向于将特色产业打造为地区的主导产业,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来带动农业与相关产业链发展的优秀型或突出型耦合模式。不充分型模式在后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发展壮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来提升农业经济实力。除了地级市的市辖区外,滞后型模式的县整体自然环境较差、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在现阶段以及短期内农业经济仍会相对落后,应引起重视。对广西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数量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和表2所示。

由表2可知,2005年,广西各县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较少,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与农业经济的耦合模型只有滞后型和突出型2种模式,其划分主要受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型模式共12个县,占13.8%,其空间分布与农业经济分布基本一致。2010年,广西有3个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和农业经济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属于优秀型;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但农业经济发展好的突出型县域有44个,占50.6%,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且农业经济滞后的滞后型县域有38个,占43.7%,主要分布在百色市、河池市以及柳州市的北部;有2个县(天峨县、南丹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虽然多,但是县域农业经济滞后,属于不充分型县域。2015年,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多且农业经济发展好的优秀型县域有6个;突出型县域有29个,占33.3%,分布在广西南部;滞后型县域有42个,占48.3%,主要分布在百色市、河池市和柳州市的北部县域;不充分型县域有10个,占11.5%,主要分布在河池市。

总的来说,突出型、滞后型县域占比较高。突出型县域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农业基础较好的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贵港市和玉林市。滞后型县域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北部喀斯特地貌较多的河池市和百色市,该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限制较大,导致农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滞后型县域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性,开始利用本地独特自然和人文环境产生的农产品来申请地理标志保护。2015年不充分型的10个县中,就有8个县原本属于滞后型县域,其中7个分布在河池市和百色市。虽然滞后型县域农业基础较差,但是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3.2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与农业经济的耦合特征 2010—2015年,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0、ECRmn=0的县有39个,占44.8%;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从无到有、ECRmn>0的县有22个。EGECmn>0的县有22个,占25.3%,其中EGECmn>1的县有9个,占10.3%,00、ECRmn<0;3个县的GCRmn<0、ECRmn>0(表3)。

总的来说,2010—2015年广西有一半以上的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与农业经济处于共同增长的趋势,其中大部分的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增长速度大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些县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比不断提高。部分县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不高或产量变化率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说明这些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价值不高,产业发展较为滞后。这部分县域占比较大,除去14个市辖区,仍有34个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速度比农业经济慢。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弹性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定量分析了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时空分布与农业经济时空格局之间的特征,直观地体现出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与农业经济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探索现阶段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成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1)2005—2015年广西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05—2010年、2010—2015年分别增长3.8倍和1.6倍;从空间上看,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广西东部、南部及西北地区,西南、中部地区数量增加最少,总量也最少。

2)2005—2015年,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值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增长幅度逐步减小,但部分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有所下降,产值增长的空间基本与数量增长一致。

3)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呈不均衡发展的格局,不同梯度农业经济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农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都是在广西的六大盆地(平原)及其边缘地区,发展较滞后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桂西北地区。

4)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但农业产值高、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且农业经济滞后的这两种模式县域占比较高,但其占比呈下降趋势,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广西部分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增长速度大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县内农业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3.2 启示

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有利于创建地方特色产业,提升地区品牌和竞争力,重塑乡风文明,是加快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是,广西各个县域的自然条件、农业基础、发展机遇、方向和目标有所差异,导致部分县域的农业经济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都相对滞后。局部县域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虽有所增长,但其对整个县的农业经济贡献还较弱。因此,应正视各类耦合模式的存在,正视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与农业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客观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点與不足,寻求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出路。

首先,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少且农业经济弱的滞后型县域,一方面加大挖掘和申报力度,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的零突破;另一方面,对于已经申报成功的农产品应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扩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规模,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的新局面,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农业经济的贡献。

其次,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多但农业总产值低的不充分型县域,应该尽快建立起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榜样;对于多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均不够充分的不充分型县域,应该先选取其中一种产品打造示范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点,示范点可以选择村、屯或者是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先做大做强某一种产品,然后总结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

再次,对于优秀型和突出型县域应在横向继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纵向延长产业链。在原本农户、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扩展种养规模,做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和市场监督工作,保障本地产品的绝对优势。携手科研单位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研发出新型的、可产业化的产品,深化休闲农业的发展,走垂直多元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道路,形成区域名片。

最后,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区域特色产业,是优势产业,各县应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加以重视。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多、品种多、分布广泛,各县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好这个区域公众品牌,着重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长远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戈大专,龙花楼,张英男,等.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J]. 地理学报,2017,72(6):1063-1077.

[3] 王 伟,刘峥颢.地理标志保护对于中国地域经济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55-57.

[4] 张西涛.申请地理标志对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 CEI L, STEFANI G, DEFRANCESCO E, et 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 first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n rural development in Italian NUTS3 regions[J]. Land use policy,2018,75:620-630.

[6] 刘华军.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品牌溢出效应——基于中国三部门地理标志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37(10):48-57.

[7] 夏 龙,姜德娟,隋文香.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与增收效应[J].产经评论,2015,6(1):78-91.

[8] 姜 飞.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

[9] 陈华妮.地理要素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关系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8(11):36-37.

[10] 李启平,赵 溯,晏小敏.地理标志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4,31(3):26-30.

[11] BELLETTI G,MARESCOTTI A,BRAZZINI A. Collective rules and the use of 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by firms[J].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2014, 1: 11-20.

[12] 胡瑞冬.農产品地理标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9(10):22-23.

[13] 陈洪超,李 键.机理与路径:地理标志助推云南精准脱贫[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13-21.

[14] 杨 永.农产品地理标志扶贫对策研究[J].前沿,2017(10):44-47.

[15] 曾瑞平.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与县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3.

[16] 王康杰.基于发展区域公共品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分析——以运城市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例[J].农学学报,2019,9(6):92-100.

[17] 罗 熙.以地理标志保护推动乡村振兴[J].农场经济管理,2019(3):7-9.

[18] 杨 永.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6):6-10.

[19] 卢雪娇,者贵昌.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12):83-84.

猜你喜欢

产值标志县域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认标志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