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交际中的关系管理理论

2020-12-07刘锋会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面子

摘 要:语用学研究一定语境下的言语交际,包括语言产出与语言理解。然而影响人际交往中语言产出的因素并不只局限于面子与礼貌。Spencer-Oatey在20世纪中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她在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语用学对语言产出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关系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指出这是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关系管理理论;面子;社交权;交往目的

语言既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也有调节社会关系的功能。言语调节理论探讨的是说话人在社交过程中言语风格变化的社会心理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果。每个人的说话风格根据说话的场合、主题、目的以及对象都在时刻变化着。言语调节属于一个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活动,除了适应语言水平而调节语言交际行为之外,很多时候人们进行言语调节是为了建立、促进、维持或推翻与交际对象之间的距离或某种关系。语言的使用会对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关系管理理论(Rapport Management theory)是对语用学研究的新发展。该理论的发起人是英国华威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Helen Spencer-Oatey教授,缘起于对交際中礼貌的研究,但是其目标却远远超出解释交际中的礼貌问题,而是用来指出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如何管理交际双方的关系。Spencer-Oatey(2002)指出关系管理理论旨在为探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管理言语交际中的人际间的关系。该理论引入文化规律性的影响因素,因此是要解释人类交际中关系管理的一般性,既适用于跨文化交际,也适用于一般的人际交往。它以社会语用为视角,更多地关注说话人及其语言产出,因此不同于从认知语用出发,更多地研究听话人及其语言理解。

自面子概念提出以来,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便是面子与礼貌的研究,其基础便是礼貌理论(Brown & Levinson,1987)和礼貌原则(Leech,1983),着眼点通常是话语中的言语行为分析。(Brown & Levinson1987)的礼貌理论指出面子是礼貌的主要动因。其实面子的概念首先由Goffman(1967)提出,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面子定义为某种感情投资。(Brown & Levinson1987)进一步将面子概念细化为两个方面: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前者指人们企求保持正面个体形象,比如期望受到赞许和认同;后者是人们期望自己的言行不受他人阻碍,拥有言行的自主性。然而,许多学者对面子的这种阐释提出异议。例如,Mao(1994)指出在中国语境下,社会身份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Matsumoto(1988)认为对于日本人而言,更重要的是交际者在群体中的位置、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是否为他人所接受和认可。Spencer-Oatey(2000)认为礼貌原则侧重于人际关系和谐的一面,而实际上人们有时也会利用语言来攻击对方,因此只从礼貌的角度来解释交际中的人际关系是不够的。此外,Spencer-Oatey(2000)的关系管理思想与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模式有两个主要差别。其一,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模式主要针对个体的面子需要,而Spencer的力量增加了一个从社会关系或相互依赖关系的角度来解释人际关系管理的层面。其二,Spencer的关系理论将面子需要与社交权区别开来,她认为负面面子不是面子需要的结果,而实际上是人们对社交权的需要。鉴于此,Spencer-Oatey提出关系管理理论,用于解释交际者在言语交际中如何管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一、关系管理理论的重要核心概念

1.面子。该概念涉及到面子敏感性的管理。对于面子的普遍性(人人关注面子)Spencer-Oatey和许多学者的观点一致。Spencer-Oatey将面子定义为:在特定的交际中,人们所一般假定的说话人有效地为其声称的正面社会价值。面子与个人的身份或者自我概念密切相关。人们通常将自己视作拥有某些特征或者个性的社会中的个体,例如,人格优点、相貌特征、信念、语言归属等等。人们总是期望他人能够给予自己正面评价,而不期望他人认可自己的负面特性。面子总是与人们情感上的敏感性特征相关联,然而人们的哪些特征具有面子敏感性却随着不同的交际者、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语境而变化。

2.社交权与义务。这里主要涉及到对社会预期的管理,指的是交际者在与他人交往中所有效声称的社会权力。具体地说,关系管理理论中的面子跟个体的、社会的价值相关,包括人们的自我价值、尊严、荣誉、名誉、能力等等。社会权与义务是与交际者的社会预期相关的,表达了交际者对公平、体谅以及行为合适性的关切。对于影响交际者相互关系的因素即社交权及义务,在真实的社会交往中,人们通常认为他们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交往拥有一系列的权力与义务。交际者总是在与他们所意识到的社交权与义务的基础上对交往中的行为有所预期。如果这些预期的行为没有完成,则会影响人际间的关系。

3.交往目的。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具体的任务或互动目的。人们交往时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包括传达信息型或者关系型。这种需要也会影响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交际者交往目的没有实现可能会影响交际者的情绪,比如感到受挫或者恼怒等。

二、关系威胁行为

正如礼貌理论所指出的有些言语行为具有面子威胁性,关系管理理论则涉及到关系威胁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行为是“behavior”而不是“act”,这与语言顺应论指出的语言使用是一种行为(behavior)不谋而合,更加强调语言使用的社会学与心理学意义。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受到威胁:通过面子威胁行为;提供社交权威胁行伟/义务漠视行为以及交往目的的危险行为。例如,假设你需要某人给你办件事,但是这个人到了答应的日期还没有办,那么这个人便有意无意地实施了交往目的威胁行为,你可能会对他很生气。同样是该行为,如果你相信这个人有义务给你办这件事,则这个人的行为也可能会威胁你的社交权。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即说话人没有权力要求我们做某事,但却硬性提出要求;或者说话人的说话方式过于亲切,威胁到了我们的非互往权,我们会感到被侵犯、不安甚至恼怒。因此我们同样可以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关系威胁行为,但是关系管理论强调的是不仅仅要分析威胁面子的行为,还应该包括上述分析的其他两个维度即社交权/义务以及交往目的维度。并且,关系管理理论还指出,并不是只有言语行为会威胁到人际间的关系管理。因为所有的语言使用都会影响交际者对如何适当地管理面子、社交权/义务以及交往目的的阐释。

三、影响关系管理策略使用的因素

1.关系倾向。它可分四个方面,关系提升倾向、关系保持倾向、关系忽略倾向和关系挑战倾向。除非说话人明确通过关系管理策略表达其中的倾向,否则,交际者很难清楚地辨析出其具体的倾向性。

2.语境变量。参与者及其之间的关系,包括权势、距离、参与者数量。信息内容:损—利的考量。说话人和听话人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时对双方的损与利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需要考量话语中的平衡。社会/交往角色。人们在具体的社会交往中,通常有较为确定的角色,这种角色分工不仅影响交际双方的权势和距离,而且交际者会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力与义务期待。活动类型。交际活动的类型同样能够影响关系管理策略的使用,例如,演讲、面试、法庭审判等由于其活动类型不同,交际者之间的话轮更替也会有所不同。

四、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关系管理理论的学术背景、主要内容。关系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是如何有效地避免关系威胁行为从而对交际中的人际间的关系进行成功的管理。关系管理理论提出了关系威胁的三种行为和影响关系管理策略使用的因素,这些构成了该理论的核心,也正因为如此,该理论超越了礼貌理论对面子与言语行为的依赖。

参考文献:

[1]Brown P.& Levinson 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UP,Cambridge,1987

[2]Goffman,Erving.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M].Pantheon,New York,1967

[3]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4]Matsumoto,Y.Reexamination of the universality of face:politeness phenomena in Japa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8(12)

[5]Mao,L.R.Beyond politeness theory:face revisited and renewed[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4(21)

[6]Spencer-Oatey,Helen.Rapport Management:a framework for analysis[A].In Spencer-Oatey,H.(ed.).Culturally Speaking:Managing Rapport 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C].Continuum,London.11-46,2000

[7]Spencer-Oatey,Helen. Managing rapport in talk:using rapport sensitive incident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al concerns underlying the management of relation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34)

[8]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9]何兆熊.新編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刘锋会(1968--),陕西富平人,副教授,硕士,任职于陕西渭南师范学院,专业特长为语用学

猜你喜欢

面子
面子是什么
闲话面子
面子与尊严
解决“面子”问题 “膜”力致胜法宝
某贪官的面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做错题》《给足面子》
《做错题》《给足面子》
当你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