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房睿
摘 要: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以其生动化、情景化、跨时空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走进初中校园,作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强化青少年语文学习的方式,仍处于不完善的摸索阶段。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结合“拟态环境”“建构主义”等多元化理论体系,尝试提出初中语文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辅助教学模式,让其与初中语文课堂有机融合,促进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初中语文教学;建构主义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68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影视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不是新鲜事,但影视化应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吉林大学附属中学336份有效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语文课堂中使用影视资源的频率“偶尔”使用占了62.8%,“经常”使用占16.07%,“从不”使用占21.13%;而在“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希望以什么形式接受语文教学”这两个问题的调查中,分别有44.35%和58.63%(均为最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影视”这个选项。可见,在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学生对影视化教学方式的期望值与教师实际采用影视化教学频率之间是存在一段距离的。如何寻求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以科学的、有机的形式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强语文课堂的创造性、多元性、丰富性的同时更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对人才培育目标的要求,是我们不断深入探讨的命题。
一、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和优势
(一)现状分析
1.初中语文课堂呼吁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其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语文科目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元化、多渠道、多手段相结合的有机整合。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学和艺术的影视化呈现形式,其核心价值观与初中语文课本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其具象化的形式可以弥补单一以书本教材为授课形式枯燥乏味的不足,化解因历史文化语境不同而产生的认知隔阂,是一种生动鲜活且具有一定历史人文熏陶作用的辅助教学手段。然而目前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初中阶段的介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育,现在的语文课堂可以依据初中生的个人喜好加入新的形式促进对语文的学习。据数据显示,文字作为传统语文教育的接受形式占22.62%,图片和声音的比例分别为9.52%和9.23%,而影视占有率为58.63%,为比例最多的形式。综上,说明初中生内心希望以电影的形式去接受语文课的较多,则为语文和红色影视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2.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缺乏模式引导。尽管初中课堂对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需求愈加迫切,但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引入语文课堂教育设计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式,导致引入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何时引入、如何引入、引入后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统一指导。这样往往导致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容易让学生对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产生负面情绪和认识。
根据不同班级的调研,语文课堂中的影视资源使用频率中62.8%为偶尔使用,经常使用影视的比例为16.07%,从不使用的比例为21.13%。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且课本中红色影视相关的内容占十分之一。显然语文教学中对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系统性引用较少,缺乏相关影视延伸。
(二)优势分析
1.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密切。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一直承担着培育人文素质、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文观、世界观的积极作用。爱家、爱国、铭记历史的人文主题是初中语文课堂传递的重要内容,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另一种载体,作为初中语文的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忽视。比如像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便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该历史时间点和事件正好与影片《建国大业》吻合。
2.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形象化、情景化、跨时空特性。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作为主旋律电影,用生动具象的叙事和演绎艺术性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原历史脉络和细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了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形象化和情景化可以增强初中生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形成更具体、可触摸的感知,其通俗化的电影语言可以消解因为时间和空间距离而产生的陌生感、疏远感,让学生通过电影对书本知识拥有更具体可感的体验,形成深刻印象,加强知识掌握的透彻性和深度。
3.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一脉相承。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语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祖国文字,爱民族精神,不忘民族历史和过去。了解历史才能放眼未来,才能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脉络,才能树立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角度来说,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与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宗旨是不谋而合的。
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走進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论支撑
(一)拟态环境理论
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学者李普曼最早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理论强调信息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展示的环境。海量信息时代,信息纷杂,人们对有益信息的关注和精力有限,只能通过传播媒介去了解那些超出自身体验范围的事件,尤其是对历史的体验。红色电影就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拟态环境系统,通过艺术化语言包装、价值观念注入,可以很好地承载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给学生以正向的影响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心理认知学派,它强调学习不是填鸭式的被动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只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情境、协作、交流共同促成最终的意义构建,尤其是“情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一定是与某种社会文化背景相连接,学生只有了解和身处情境之中,才能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进而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逐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意义构建。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语文课堂“情境”化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设置与课堂知识相关的社会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意义构建之中,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
三、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走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探究
基于拟态环境理论,为学生提供与语文课堂密切相关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教学内容,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红色历史事件,塑造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价值导向,帮助形成语文课堂意义构建的基础;同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设置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路径,采用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让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以“嵌入式”的方式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最终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支架式教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学生应当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协助的作用。支架式教学法旨在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比如“课前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可以是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并带着问题讨论)-课后总结学习成果”这样的架构式框架,而过程完全由学生主导完成。
以红色影片《建国大业》为例。结合教学目标首先设定本次教学的任务,对任务进行拆解,哪些是教师的任务,哪些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完成的任务,根据支架式教学法搭建教学路径。
1.课前问题设置:围绕影片《建国大业》里事件发生的时间、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以及结果和意义、该事件或某个人物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等展开具体问题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影片观看和后续的问题讨论、交流和协作学习;
2.提供解决路径:根据课本内容寻找最适合播放和学习的红色影片,可以教研组合作完成影片选取,也可以借鉴网络优秀课程案例的分享,最终确定影片《建国大业》。确定影片后,教师可以拟定采用分组讨论、小组间竞争学习、协同学习、找观点一致者伙伴式学习等方式设置问题解决路径;
3.课中方向把控:把课程学习过程完全交由学生自己,教师主要是把控教学议题的正确方向,及时纠正偏离或者错误的思想导向,确保学生在既有支架下的发散性学习过程;
4.课后成果总结:通过观看影片,学习小组充分交流讨论,教师收集各小组学习成果,最后开展学习成果评价,最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
(二)抛锚式教学法
所谓的“锚”就是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作为基础,其特点是情境性教学。情境性教学一般采取角色扮演、案例实景分析、课堂外观影延展等形式展开。
以《建国大业》为例,通过集体观看影片设置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进行角色扮演,了解历史人物内心,事件过程和走向,可以更深入地学习和体会那段历史事件背后的内涵。
拓展本地影视资源,联动长春电视台、长影集团等媒体定期开展影片展映活动,拓宽学生观看影片的途径,创造更多情境式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出书本和课堂,走进真实的历史世界,给学生更多艺术的享受、教育思想的传达以及人生意义的指引。
參考文献:
[1]苏克军.传播学概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2]潘国美.小学影视教育及教学建设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1).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房睿(1997.2—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红色影视传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