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与回应 关于基层法院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2020-12-07谭志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才流失问题对策

摘 要: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工作及队伍建设是法院工作的基石,是提高法官队伍综合素质和法院司法水平的重要保障。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而法院的工作最终需通过“法院人”来完成。

关键词:宜章法院;人才流失;问题对策

近年来,宜章法院出现“人员流失”和“法官断层”的现象,严重影响法院工作正常开展,对法院事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笔者结合宜章县法院人才流失的现实状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亟待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一、宜章法院人才流失的现实状况

2013年至2018年,宜章法院通过公开招录公务员的方式新增人员2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6人。[1]但与此同时,2013年至2018年6月,宜章法院因公务员遴选、行政调动及辞职等原因流失20人,流失人数是招录人数的100%。加上退休、退居二线8人,导致宜章法院的工作人员近五年实际处于负增长。[2]因此,从人才流失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总结以下特点:

1.流失人才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

通過公务员遴选、行政调动方式调离法院的人员中,约90%的工作人员为30岁以下,且上述人员均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流失人才具有文化水平高、业务水平纯熟、综合素质好的特点。

2.流失人才均为业务骨干

通过公务员遴选、行政调动及辞职等原因流失的20人中,其中3人为部门正职,7人为部门副职,具有司法资格证书的14人,已具有审判员资格的11人,这些人均为宜章法院的业务骨干和精英,担负着宜章法院审判、执行及宣传等业务的中心工作。

3.流失人才呈上升趋势

具有高学历的年轻对职业和生活的规划有着更高的期待,往往把基层法院当成进入公务员系统的“跳板”,等积累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后,便通过公务员遴选、行政调动等方式离开法院。比如:2013年至2018年6月,宜章法院的人才流失量逐年攀升,2017年更是达到8人,占了法院在岗工作人员总数的10%。

二、人才流失给宜章法院造成的影响

大量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人才持续调离宜章法院,给宜章法院的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局面,具体体现为:

1.业务部门整体缺人,“法官荒”显现

法院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未经二至三年的业务训练,新进人员无法胜任法院的审判、执行等工作。大量业务骨干的流失,导致宜章法院的业务部门整体缺人。并且,根据司法改革的要求,宜章法院的员额法官编制为34人,而现有员额法官仅为29人,所以,宜章法院的员额法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处于缺编的状态,“法官荒”的现象在宜章法院已经显现。

2.人员结构不合理

大量年轻人才的流失,导致宜章法院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及员额法官年龄结构极端不合理。具体详见下表:

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宜章法院1980年以后出生(38周岁以下)的工作人员为22人,仅占总人数的29%,在员额法官中,1980年以后出生(38周岁以下)为3人,仅占总人数的10.3%,整体缺少年轻血液,人员年龄结构明显不合理。

3.队伍建设难以稳定

法院每年都招录新干警,每年都有大量流失,新单位工资高、待遇好、晋升快,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新招录的干警大多家在外地,亲戚朋友等人脉资源也在外地,导致许多人无法安心工作。比如:宜章法院35周岁以下干警每年都积极参加公务员遴选考试,以期服务期满后即通过公务员遴选考试调离法院。法院人员状况已经陷入了“招录--培训--流失--再招录--再培训--再流失”的恶性循环。[3]

三、宜章法院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法院人才的严重流失,必有与之相关联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1.基层法院工作压力大,没有职业尊荣感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改革的转型期,各种矛盾凸现,加之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大量矛盾被诉至法院,导致法院工作压力巨大:

(1)新的“诉讼费收费办法”及“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导致法院案件受理数大幅攀升,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从上表可知,宜章法院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间,案件受理数增加了1338件,增幅达54.5%;案件审结数增加了1439件,增幅达65.4%。而在过去五年间,宜章法院因调动及退休等原因共流失了13名办案法官。一增一减,案多人少矛盾尤为突出。为完成审判工作任务,法官超负荷工作,“白加黑”、“5+2”已成为法官的工作常态,身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

(2)执法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多办案,信访多;少办案,信访少;不办案,没信访。尤其是全国两会期间或者其他重大敏感时期,自上而下的高压态势,严重影响了法官办案积极性。有时还要遭受不明真相人员的围攻和谩骂,最高院要求所有的法院必须安装门禁系统,就足以说明法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2.选调环境宽松,加快了人员的流动。当前,国家人才政策发生了极大变化,选拔人才方式日趋公开透明,干部流动渠道日趋畅通。自上而下或跨地区的人才选拔机制,加快了人员流动。不少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纷纷通过这样的方式离开基层法院,调至上级机关或经济条件更好的地区。

3.基层法院职级待遇偏低,留不住人才。经过司法改革,法院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晋职晋职方面,法官往往比不上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基层法院职级提升机会少,很多在法院干了几十年的老法官快退休了仍是科员级别。

四、解决宜章法院人才流失问题的措施

1.增加临聘辅助人员规模及素质,合理减轻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当前,法警无法承受法律工作之重,成为法院年轻干警离开法院的首要原因。而在现有司法环境和法院工作人员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增加法院临聘辅助人员规模,是缓减法院“人员荒”和减轻法院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首要途径。同时,针对临聘辅助人员素质不高、稳定性不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如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加强业务培训,增加违约责任条款等,保证一支充足且稳定的临聘辅助人员队伍,合理减轻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2.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机制,避免年轻干警“情绪性出走”。由于基层法庭的工作条件要差,很少有人愿意下基层法庭工作。比如:自2015年开始,宜章法院新招录公务员基本不下法庭或短时间下法庭,导致原在法庭工作的部分年轻干警想上也上不来,即使在生育小孩需照顾家庭的情况下也无法调岗,最后只能选择离开法院,情绪性出走。“人挪活,树挪死”,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机制”,既能让法院工作人员合理輪岗,避免产生岗位厌烦感,激发工作热情,又能锻炼新人,避免让在法庭工作时间过长的干警产生失落感。

3.为年轻干警的婚姻牵线搭桥。根据调查,自2010年后,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宜章法院工作又不离开宜章法院的为二类人:一是宜章籍;二是在宜章结婚生子并在宜章安家的;其中第二类占绝大多数。安家才能乐业,因此,组织可为年轻干警的婚姻多牵线搭桥,让他们在宜章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

4.千方百计引人才。自2015年“法检”统一招考并入全省公务员考试后,由于只能在法检与其他行政单位择一报考,且法检的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报考法检尤其是法院的考生骤减。比如:自2015年开始,宜章法院出现了录取人数不足招考人数的现象。“原有人员不断调离,新人又招不进”,宜章法院的队伍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因此,行政调入成为宜章法院解决“人员荒”的又一有效途径。对于具有公务员身份、工作能力强、尤其是具有司法考试A证,本人又愿意调入宜章法院工作的人员,宜章法院应主动为其办理相关组织调入手续,千方百计引人才。

基层法院的人才流失是一个持久的问题,而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留住法院人才,才有可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宜法党组发[2018]18号

[2]宜法发[2018]29号

[3]吴立翠.关于基层人民法院人才流失情况的调研.黑龙江省高级人民院,2013

[4]宜章法院2017年年度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

谭志(1987--)男,汉族,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共宜章县委党校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人才流失问题对策
民营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物业服务企业用工荒及人才流失问题的相关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测量船质量管理QC小组探索与实践
如何有效防止人才流失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