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

2020-12-07曹婧怡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民族制度

曹婧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及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高度,适应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进一步部署。把这一部署落到实处,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治久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优势

1.理论基础深厚。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处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形式和制度安排。其思想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民族理论。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民族理论具体运用到筹建新中国、认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确立并发展一系列党对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奠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理论基础。

2.历史条件成熟。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历史上国家长期统一,各民族相依并存。二是在自然、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复杂条件下,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基本格局和特点。三是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3.制度优势显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伟大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一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这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可以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成就中得到充分证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

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为例,其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既是自治机关,也是地方政权机构,根据喀左县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在民族区域自治道路上,喀左县各族人民实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

1.从专制走向民主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3年1月28日,日本关东军秘密下达全面进攻热河省的第“466”号作战令,纠集十万日伪军,兵分三路进攻热河。1933年3月,喀左地区全境沦陷。蒙汉各族人民群众,处在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喀左人民开展民族自治运动长达13年之久,1958年4月1日,喀左县首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成立,是全县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此,喀左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走上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道路,谱写了喀左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2.经济民生同发展

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強化党政同责,细化工作举措,服务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发展。2019年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03个,完成投资39亿元。持续加强开发区建设,打造项目承接平台;深入推进六大战役,推动项目提质升级;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夯实项目服务保障。

喀左县建县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2019年为例: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平安建设再创佳绩。社会和谐稳定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喀左县作为蒙古族自治地方,既继承了源远流长的红山文化、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大力弘扬生生不息的蒙古族文化。例如,绵延800年的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族的重要文化象征符号。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逝后,蒙古族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蒙古民族统一、振兴和发展建立卓越功勋的英雄。一直坚持常年祭典的制度。至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先祖的祭祀能够做到这一点。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蒙古人来说,成吉思汗就是他们的圣主。人们在祭典中寻求寄托,祈求平安。成吉思汗祭祀,其文化内涵的辐射与延伸,对中华民族、尤其是蒙古民族产生了极为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4.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喀左县的宗教工作相比其他地方更加复杂,所有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宗教活动有序开展,宗教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睦相处,宗教关系积极健康,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避免了像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宗教和教派冲突此起彼伏等情况的发生。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发展

过去的60多年,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喀左县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充分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喀左县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符合喀左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喀左县地方的实际,是喀左县下一步经济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

1.充分行使民族立法权

1980年9月21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委会,迄今已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历届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总结民族地方立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从1988年制定《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起,共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部,为喀左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1)科学选题,突出民族立法的针对性。开展民族立法,首要是选好题,这是充分行使民族立法权的前提。一是从喀左实际出发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立法项目,不盲目跟从,不失地方特色。二是统筹兼顾为原则,积极贯彻落实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机遇,选择社会事业方面的立法项目,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三是以尊重民情民意为原则,及时吸纳广大人民群众的立法意愿,既立足大局,又顺从民意。

(2)坚持“三优先”,彰显地方特色。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在实践中坚持“三个优先”确定民族立法项目,即坚持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全局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切实可行且条件已经成熟的优先。

(3)务实管用,彰显民族立法的实效性。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族立法的目的在于应用。喀左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监督两措并举,确保条例在自治县的正确实施。定期开展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执法检查,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制定工作要点时都至少对一件单行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活动,通过视察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报告,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执法部门整改落实,有力促进了民族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收到了明显成效。

2.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优一产、强二产、扩三产。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更加注重新发展理念实践运用,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1)做好“优一产”文章。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喀左特色农产品标识。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借助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鼓励农业规模经营、集团发展,提升风险抵御和市场驾驭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入推进观光、休闲、采摘农业发展,推动一产与二、三产深度融合。

(2)做好“强二产”文章。聚焦经济形势变化,密切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发展,对主要指标月分析、季调度、年汇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解决对策。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培育,推动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紫陶建材、信息半导体新材料、印刷包装等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抓好“小升规”“规升巨”培育,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提升整体实力。

(3)做好“扩三产”文章。采取促进商贸流通、推进消费升级、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增加终端消费产品供给。稳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户。建设现代物流园,加快工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城鄉冷链物流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喀左区位条件和生态优势,大力推行“医养一体化”,推动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朝阳产业”。

3.全面助力脱贫奔小康

坚持巩固提升并举,全力抓脱贫、促攻坚、奔小康。围绕既定任务,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1)紧盯脱贫质量,认真开展“回头看”。坚决落实“四防四不”要求,坚持“三个不减”原则,继续压实“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紧盯贫困识别、贫困退出等重要环节,瞄准政策、项目、资金等重大事项,认真查找漏洞,深入剖析短板,拿出务实管用举措。全面摸排,查缺补漏,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及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注重成果巩固,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3+N”扶贫模式,建立健全光伏发电、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体系,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机制,用乡村振兴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3)提升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巡视整改。把巡视整改作为检验“两个责任”的重要标尺,切实抓好反馈意见落实。发挥纪检机关监督执纪职责,对巡视整改主动监督、靠前监督。发挥组织部门干部管理职能,结合巡视整改动态考察班子和队伍建设。注重标本兼治,既要拿出“当下改”的举措,又要形成“长久立”的机制。持续用力抓好后续整改,确保巡视反馈问题彻底解决、问题线索全部处置,确保向省委、向全县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目前,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有将近1000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不断完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向前推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56个民族并肩奋斗、携手前行,共同描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民族制度
MINORITY REPORT
某些单位的制度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完善
历史的抉择: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建与发展
我们盼望已久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