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村小学全科教师现状及其对策
2020-12-07谢马学
谢马学
[摘 要] 通过分析农牧村小学教师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农牧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能适应农牧村小学教学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农牧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农牧村小学教师;全科培养模式;高素质人才
基础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第一步。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村人口占很大部分,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是一项重点工作,首先应该改善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农村地区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制度不断在改革和深化,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鼓励探索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模式,迎合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更好地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提升农村的教育质量。
一、农牧村小学教师现状
甘南州碌曲县农牧村位置比较偏远,资源相对匮乏,其中也包括教育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师队伍都存在不足。根据这一现状,农牧村小学急需培养一些全科型的教师,全科型的教师不仅能够解决农牧村小学师资不足以及课程不匹配的问题,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建设一支素质良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牧村全科型小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这也是加强农牧村小学教育建设,提升农牧村小学教育水平,使碌曲县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甘南州碌曲县农牧村当前的小学老师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应甘南州碌曲县农牧村的小学老师的培养方式,继而培养出能适应当地小学发展实际的高水平教师。应用调查问卷和当面访问的方式来调研,其中我们选择的调研人员是甘南州碌曲县农牧村的小学教师,发放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这次调研拥有足够的广泛性和实效性,能够让我们对于甘南州碌曲县农牧村小学老师的现状有比较清晰深入地把握。
经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当地的小学老师有着较为合理的年龄比例,参与本次调研的五十位小学老师中,青年人和中年人大概占了90%。但是深研究发现,当地农村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较弱,其中,很大比例的中年小学老师都是在接受了继续教育才勉强达到要求的学历水平,导致农牧村小学老师学历水平的不整齐,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当地的小学老师平时课程数量比较多,大约只有20%的老师的课程数量是一门,超过50%的老师的课程数量是两门,然而更有大约30%的老师的课程数量是三门。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大约一半的小学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和他们所进修的课程并不匹配。
当前,毕业于师范本专科的学生投身农村地区小学工作的人数逐渐增多,当今的农村小学老师队伍中,大专毕业生占多数。然而当这些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到所工作的学校,他们发现自己所要教授的科目和自己所学并不匹配,再者就是在他们教授自己所学的课程的同时还要教授与自己所学不匹配的课程,所以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就要思考师范学院要采用一个怎样的培养模式。
在中等师范院校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我州中等师范学校也合并入高师院校。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开始培养小学老师,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有着更高的专业度。当确定了一名学生的专业后,他所学的课程都是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这样的好处就是培育出来的小学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度和研究水平,缺点就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缺乏广度,当他们投入工作的时候,只有教授自己所学的课程的时候效果才能得到保证,然而这却不符合农村小学现在的情况。纵观甘南州碌曲县农牧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固定教授一门课程的老师很少,他们都是承担很多门课程教学,还有一个老师承担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教学,所以很需要全科型的小学老师。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因此,他们要拥有教授所有课程的能力,然而他们却不是一定要真的去教授这些课程,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地小学的情况。
二、农牧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课程的改革逐渐深化。在此背景下,面对农牧村小学急缺全科教师的这一情况,高等师范学校应该探索更好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全科型小学教师,为农牧村小学输送师资,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把握好全科师范生的培养方向
师范学校设置的小学教育专业是目前最贴近全科教师培养需要的专业,但主动选择报考这个专业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人数较少。为了填补农牧村小学全科教师师资缺口,师范学校要采取录取前的“定向”“面试”和录取后“调整分班”的方式培养一批“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师范学校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以便为细化培养流程、设计培养计划提供依据。具体实践中,师范学校可以组织新生专业教育会议,认真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农村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从而明确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基于农牧村小学的教学需求,师范学校结合自身优势,设置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①素质、知识、能力达标。具备扎实的小学教学基本功,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教师;②能够胜任农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卓越小学教师。如此,准确定位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使培养出的全科師范生能够顺利对接农牧村小学各门课程教学工作,为优化农牧村小学师资队伍奠定基础。
2.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夯实全科师范生的知识基础
农牧村小学教学工作中,小学全科教师的工作难度明显比专任的小学教师大,这对全科教师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及教育功底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师范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的原则,遵循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规律,立足教学实际,设计集通识、教师教育、专业及特长、公共选修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从文化基础、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为全科师范生打牢基础。其中,“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涵盖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小学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及特长”模块的课程涵盖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体育、小学音乐、美术各学科的内容。“公共选修”模块的课程包括教师礼仪、生理卫生与儿童保健、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拓展性内容。通过上述全面而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满足农牧村小学教育对小学全科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此外,师范学校还要根据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教育学辅导与训练、心理学辅导与训练、教学设计辅导与训练等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核心内容,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中,培养全科型人才,从而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新型农牧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要求。
3.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全科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基于农牧村小学对全科教师工作能力的要求,师范学校应着眼于让全科师范生认识自己的工作本质,通过搭建实践平台,让全科师范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且尽快适应教师岗位,能尽快成为一名综合素质强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具体实施过程中,师范学校可以和本地区的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合作,整合资源,打造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教育实践基地,师范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学改革项目、科学研究项目、名校长/名师讲座等活动,锻炼全科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为全科师范生成为优质的全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其间,可以聘请一线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并将实际的农牧村小学课堂作为全科师范生见习的场所,让全科师范生了解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师范学校还可以与市、县的民间机构共建教育联盟,搭建起特色实践平台,组织美术、舞蹈、音乐、体育等特色的实践训练活动,提高全科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从而为乡农牧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师资力量支撑。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学校一定要看清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及时调整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灵活调整课程,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与其他有关学科知识的全科型、复合型人才,从而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新型农牧村小学全科型教师要求,培养出能适应农牧村小学教学现状的全科型教师,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农村小学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德义,李纪武,邓士煌,等.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9):55-59.
[2]陈志刚.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8(18):10-11.
[3]卢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12):14-16.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甘南农牧村低年级全科教师存在的必要性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4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