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视觉传达艺术创意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2-27喻荣宗林
喻荣+宗林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之间的区别,其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独特的规划。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培养目标上准确定位;在师资建设、教学条件、课程建设上遵循规律,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专业方向建设取得实效。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视觉传达 高素质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J50-4 文献标识码:A
民办高校因其生源、师资、教学定位、教学目标等与一本、二本院校有区别,且又不同于高职高专,所以其学科建设应有自己独特的规划。对于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有教育评估专家称其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训、扬特长”是很多高校突显出来的教学特点。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最具活力的设计学类专业,拥有最宽阔的就业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带给学校、教师、学生希望;同时也因市场的变化、专业的细分引发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更为深层次的讨论。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周济曾说,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与高职生相比,他们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各高校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尽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但究其核心,落脚点都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上。独立学院应立足实际,细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突出特色和品牌,加快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有创新精神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落实的具体依据,应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总体要求,既不能照抄,也不能离谱。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符合本科教学规律,要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要具体化、特色化。
2 建设思路与方法
2.1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院校教学师资结构多为“两头大、中间小”,结构失衡为改革创新和实践带来困难。此外,师资学缘结构不良也是突出问题,但这一问题随着就业压力加大,人才流动呈现新的趋势得以缓解。从湖北省21所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立院校来看,高职称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是普遍现象。
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的优势,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业界专业人士、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设计公司、设计研发中心进行调研、实践或专项进修,建立一支具备扎实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并掌握最新技术技能的教师队伍。
2.2教学条件建设
客观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经费投入与公办院校不能相提并论。又因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及积淀不够,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呈现出不配套、不稳定的现象。然而独立学院要与“一本”、“二本”、高职高专竞争,实践教学又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遵循“满足教学、适应生产、兼顾研究”的原则,有计划地更新设备,优化设施。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要严格、规范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测评体系,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高职高专的操作模式值得借鉴。
2.3课程建设
专业要办好,课程建设很重要。因行业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的差异等等原因,造成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局面。随着市场的细分,以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实需要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按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按计划实现。此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尤为重要。主干课程至少要有4~5门精品课或优质课。从校级精品课程做起,以某一优势课程为龙头,积累经验,推广经验,逐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3保障体系的建立
3.1建设经费保障
专业方向建设所涉教学改革与科研奖励、引进学科带头人、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国内外培训等都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持。除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外,可以通过申报课题、基金项目、参与社会设计项目竞标等多种形式争取经費。
3.2组织制度保障
成立专业方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管理、督导,确保专业建设规划落实;成立专业教学督导小组,负责教学方法改革与推广、教学质量评价等;成立专业建设团队,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教学改革任务,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落实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实习、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实习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制度,使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4 结语
当前,很多独立院校羽翼未丰,学校发展的工作重心还没有落在人才培养结构及学科专业建设中来。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湖北省教育厅在2009年12月启动了“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申报工作,旨在推进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凝聚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独立学院这支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必将能在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肩负起创新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调研报告[EB/OL].http://www.risejob.com/news/htmlnews/20061025/7268113607.0.html.
[2] 李炳训.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之探索[J].设计艺术,20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