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 临夏州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0-12-07祁金芳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临夏州临夏文旅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旅游者越来越注重旅游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验,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对发展优质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临夏州来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尤其是特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旅游业态创新能力明显滞后。如何促进临夏州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更好地融合,提高临夏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字:临夏;文化自信;特色文化;旅游

一、文旅融合发展是增强民族地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民族地区文化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蕴含着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地区文化自信的基础。

在经济转型、消费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背景下,人们从观光景区转向特色社区,从繁华都市转向悠久古镇,从购物场所转向文博场馆,赏艺术、看民俗、品历史、观演艺旅游产业的融合催生了新的旅游产品、新兴业态的出现,也给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二、临夏州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西南面,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临夏州一直将文旅产业作为全州支柱性产业,不断将特色文化的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9年,临夏州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71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95%,累计综合收入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95%。临夏州文化旅游产业正处在蓄势待发、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

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1)悠久的历史文化。临夏州拥有以炳灵寺石窟为代表的各类文物遗址82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永靖县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和政古动物化石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化石群,被誉为“古生物的伊甸园”;相继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寺洼文化彩陶就有数千件之多,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中国第一块青铜刀(中华第一刀)、青铜镜(中华第一镜)土出于临夏,奠定了夏文化的独特、多元性和世界级历史文化地位。

(2)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临夏民族多样,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各民族交融发展过程中,既保留各自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又共享形成了以“花儿”民歌为代表的交融文化——临夏州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民俗风情中,以东公馆、榆巴巴拱北等为代表的民族建筑被誉为“民族建筑的博览园”,八坊十三巷为民族建筑艺术的“大观园”。

(3)丰富的红色文化。临夏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是为缅怀临夏人民忠诚的儿子、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早期领导人胡廷珍烈士而建;1949年秋,王震十万大军为进军青海,在临夏各族群众的支持下从莲花、大河家、循化3地成功抢渡黄河,创造了历史上皮筏摆渡的一大奇迹,临夏县莲花镇莲城村的解放軍抢渡黄河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军抢渡黄河而建立的;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再现了红军长征在康乐的红色革命历程;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是以纪念甘肃南部农民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肋巴佛而建立的红色纪念馆。

(4)神秘的黄河文化。黄河在临夏境内流经107公里,造就了美丽神奇的国家4A级景区黄河三峡,刘家峡水库有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刘家峡水电站。黄河流域壮丽的自然山水与浓郁的人文景观,不仅为临夏州旅游产业的兴起创造了契机,也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条件。

2.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市场营销持续创新

着力打造“花儿临夏”旅游形象,利用户外、网络、电视、大型专业旅游网站、轨道交通等开展媒体营销,并广泛开展微营销。充分利用中国临夏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中国临夏花儿艺术节、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与开发国际研讨会等开展节会营销。

3.空间布局日趋优化,产品线路日益完善

依托总体空间布局,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六条精品路线。提升了旅游核心吸引物,景区可进入性显著提高,遂渐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玩雪”的四季全时旅游产品品牌。

4.旅游要素不断丰富,内容品质逐渐提升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基础要素,不断丰富要素内容,提升要素业态品质,有效增加了旅游要素供给,引导旅游需求不断升级,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5.景区建设成效显著,规模品质明显变化

炳灵石林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炳灵寺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州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7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7个。全州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景区景点的规模、层次和品位明显提升,旅游景点呈现出单体规模大、业态新、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等特征。

6.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业态类型亮点纷呈

成立了临夏州河湟文旅投资集团公司和县市文旅投资公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向市场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理念,全州文旅产品从过去的生态观光型逐步向文化体验、餐饮娱乐、户外运动、乡村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转变,其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日趋成熟。

三、临夏州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临夏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支撑要素日益健全,体制机制逐步理顺。但是,与全国、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相比,还存在许多制约融合发展的困难问题。

1.优势资源品牌效应不突出,品牌营销成效不够显著

(1)优势资源品牌效应不突出。临夏多个景区拥有一定知名度,但未能辐射全州旅游发展,众多优势资源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游客数量不多、过夜游客较少。2019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711.49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734.65万人次,一日游游客1976.84万人次。

(2)品牌营销成效不显著。虽然采取了创意营销、媒体营销、微营销节会营销等众多营销策略,但没有建立多主体、多部门参与的宣传营销联动机制,营销方式仅仅限于传统的营销方式,没有构建主题形象和主题活动统一的整体营销体系。

2.旅游要素结构不太合理,产品新业态培育不丰富

(1)旅游要素结构不太合理。2018年,临夏州旅游收入中餐饮收入占比36%,为目前主要的旅游收入来源,“吃住行”要素支出较高,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56%,“游购娱”支出较低。

(2)文旅产品及新业态培育不丰富。临夏州旅游新业态培育不丰富,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未能形成有效横纵及上下游体化发展,产业链短,产业转型升级不够,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带动性作用发挥不够,2018年临夏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约为8%,低于全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全国约为10%)。

3.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不高、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较低、旅游信息化和咨询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标识体系与自驾车服务体系不健全。

4.改革创新需进一步加强,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显著

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程度不够、政策措施创新不够、公共服务创新不足。

四、文化自信视角下对临夏州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1.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旅游品牌宣传营销

(1)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花儿扎根于黄土地,是当地民众情感与生活的结晶,花儿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文化载体。花儿是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边际文化品种,花儿是文化自信的中国印象。我们应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花儿、河州贤孝、河州平弦、河州砖雕、河州泥塑、河州刺绣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宣传,形成全方位整合传播。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并发掘其当代价值。抢抓国家和省上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着力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革命文化保护利用、黃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旅游景区品质结合起来起,同时注重发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当代价值,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3)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宣传营销。突出“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定位,建立多主体、多部门参与的宣传营销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全面提升临夏的形象美誉度和旅游知名度。

2.推动旅游要素配套 探索文旅消费新途径

(1)构建旅游住宿接待体系。旅游住宿要以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为方向,以游客更加满意为目标,以度假酒店为主导的同时,加快培育精品民宿、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建立与临夏州景区发展相适应的住宿接待体系。

(2)完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以特色化、规范化推进高档定点餐厅与农家饭店和其他各类社会餐馆互为补充,加大对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餐饮服务市场,做精特色餐饮,提升河州美食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3)系统开发文化旅游商品。积极引导景区在开发旅游商品上下功夫,不断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资源,经过总结、提炼和创作,形成別具一格的当地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商品人气,增加产品附加值。

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景区通达能力建设。促进大交通与小环线的互通互畅、沿线与小游线互串互联,形成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标识导航系统建设,加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2)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强化数字技术运用,将史前文化、历史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旅游以公共数字信息化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和推广,着力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和加强文化遗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活态”传承展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

(3)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文旅干部和导游队伍,着力解决旅游市场发展良莠不齐、动力不足的现状。加强对宾馆从业人员、农家乐经营人员、景区接待人员培训。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督察制度,发挥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创新文旅融合方式,提升文旅带动作用

(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整合各县市不同区域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加强县域间的合作,签订文化旅游互惠协议,促进县域间线路互推、产品互补、游客互送、利益共享,“抱团”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临夏旅游“升级版”。

(2)借力现代科技。借力现代科技,创建数字临夏,将临夏的文化魅力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中展示和传播。加强与短视频龙头企业项目合作,推出抖音、快手乡村游季,开展乡村游专项活动;利用短视频发布平台,构建临夏州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3)搭建文旅融合平台载体。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禀赋和人文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推出一批具有融合特色的活动载体。通过支持举办花儿盛典活动筹建中国花儿博物馆,建设花儿小镇”,打造以花儿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产品,努力实现花儿传承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促共进。

参考文献:

[1]程阳.文旅融合振兴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4

[2]袁垚.文化自信视角下丹阳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3]范周.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学术前沿,2019.6.

[4]马玲.“一带一路”背景下临夏州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分析.商情,2019.39

[5]祁金芳.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临夏州经济发展增长点.职工法律天地,2016.9

作者简介:

祁金芳(1981--)女,本科,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民营经济。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沙秀芳、柏莉、方玲、马昱晟、马进虎。

猜你喜欢

临夏州临夏文旅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浅析临夏金代王吉砖雕墓的部分精美砖雕
《临夏日山居》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各类学校增设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