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强化监督路径研究
2020-12-07刘圣平周弼琪
刘圣平 周弼琪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了一系列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路径,但偏重于纪委如何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少有對党委如何加强监督进行研究。本研究以理论研究为重点,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找出党委在强化监督路径上的理论缺口,提出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善于相互监督、畅通沟通渠道、深化政治巡察、鼓励舆论监督的党委强化监督路径和建议,进而勾勒出基本的理论框架,使之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理论结构体系,并服务于具体工作,产生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党内监督;党委;路径研究;党章;条例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度校级思政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党委强化监督路径研究”(Tryz2020SZ02)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内重大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重视党内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党委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包括对党员的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工作,党委要任命干部,更要监督干部。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在谈起强化监督时,总会不自觉的想起纪委的监督,《党内监督条例》第四章对其进行了明确:“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所辖范围内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中国知网(cnki.net)关键词命中“纪委监督”就有1168条,其中“党内监督”有230条。而在关键词搜索“党委强化监督路径”虽有3条记录,但与党委强监督相关的仅1条,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刘彦昌教授《从民主集中制运行机理看强化党委内部监督功能的路径》,该研究主要从民主集中制的视角,探寻强化民主集中制监督功能的路子。当然,就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也仍有部分学者。如: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钱道赓、赵守超《高校党内监督中的党委主体性探究》,就从明晰党政职责划分、改革创新监督机制、完善党委自身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党内监督中党委主体性进行了探究。
不难看出,尽管国内专家、学者对党内监督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样存在广泛研究纪委监督鲜有对党委监督进行研究的现象,仅仅是单一视角(民主集中制)。并且该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是2003年,已经不符合现有政策的出台背景。同时就理论研究来说,党委在监督路径上的研究,依然如“一颗颗珍珠”,尚未形成精美的“项链”。深化党内监督理论研究,全面梳理党委强化监督路径研究,将党内监督由一元(纪委监督)向二元(党委监督、纪委监督)升华,既有理论价值,同时对党委更好履行监督职责,进一步理清党委监督的责与权,服务具体工作,抓好党委监督工作,又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党委强化监督的含义、作用及关系
(一)相关概念界定
理论研究初期,为使表述更为严谨,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分歧。为此,我们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研究中所指的“党委”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委员会的简称,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研究中所提的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指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国家法律,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党内监督指依照党章还有其他党内法规、制度要求,在组织、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检查、督促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方面的执行情况的活动。是故,党内监督遵循的最高准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总纲党的建设必须实现“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在此基础上,2016年10月27日修订完善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党内监督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其第三章“党委(党组)的监督”第十五条中指出,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
(二)党委监督的作用
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党内监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而在党内监督中,党委(党组)监督是第一位的。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依据来源于《党章》。如:《党章》第二十六条、四十六条分别作出了规定,“地方各级党委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地方的工作”、“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既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更充分说明了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领导,党委(党组)在各地区、部门和单位中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人民网2017年4月转发中纪委机关报《有的党委书记只想要权力,不愿担责任》一文,对当前地方党委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愿负责、不敢担当问题进行了披露。文章指出,有的地方党委搞好人主义、“鸵鸟政策”,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有的地方党委把管党治党要求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敷衍塞责、装装样子,就是不往心里去。因此,正确认识权力和责任关系,切实强化党委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三)党委监督与纪委监督的同异
《党内监督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所辖范围内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主要承担三个方面具体任务。而党委(党组)的监督职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的差异,一是履职主体的不同。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履职主体是纪委班子,包括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纪检监察干部;而党委在党内监督中负有主体责任,既包括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也包括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内的所有人员,也就是党委(党组)班子。通俗来讲,我们常提到的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其实就是党委监督的重要方式,已经纳入党委监督的重要内容。二是履职范围的不同。党委对同级纪委和所辖范围内纪律检查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检查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组织实施各项监督制度,抓好督促检查;纪委的执纪审查工作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情况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纪委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此外,党委(党组)的监督,还包括对上级党委、纪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监督。而在监督责任方面,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又实现了相互补充。党委主要是对同级纪委进行监督,纪委则对同级党委进行监督,二者相互进行监督,实现监督无死角。
三、党委强化监督的路径和建议
强化责任意识。理清党内监督的职责,特別是党委监督的职责,这是首要任务。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教育,更好明晰职责,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内监督的思想认识提升上来。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微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监督执纪、党内监督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开展好原文学习、重点解读、研讨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监督质量,增强党员责任意识。
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如何在宏观制度下,研究制定地方、部门、单位相应配套的实施细则,并且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现有的监督制度法规细化、具体化,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课题。加强制度建议,让党委强化监督有法可依,使党员干部避开“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规章制度窘境,有效保证党内监督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责、权对等,界线明确,确保公权力在群众监督下运行的基础上,始终有党内监督的持续跟进。
抓好关键少数。落实好“关键少数”的监督,是强化党内监督的关键。纪委监督的“关键少数”在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委员、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党委监督的“关键少数”则在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党委委员,同级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党委强化监督,要牢牢抓住“关键少数”,时常听听他们的工作汇报,看看他们的记实工作手册,走访走访他们分管部门、联系单位的工作推动情况,特别是干部作风情况,该红红脸、出出汗时,走没走过场,是不是动了真格,有没有把党的优良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传承发扬开来。
善于相互监督。党委对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党委委员,同级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勤于相互监督,既保证了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贯彻执行,更防止止独断专行和一言堂。善于相互监督,则是要求班子成员要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不仅要保证“三重一大”符合单位发展的需求,更应该确保程序合法合规,决策科学民主。
畅通沟通渠道。尽管在《党内监督条例》上就已明确规定了“对上级党委、纪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监督”是党委(党组)应该履行的监督职责。但在具体工作中,下级党委对上级党委、纪委工作不愿提意见、建议,或是只提无足轻重、似改善实则赞美的建议,不愿多说建设性意见,更不敢提具有负面问题的意见。从本源来说,这是惯性的工作方式,下级服从上级的常态。倘若想更好推动党委监督,单纯依靠下级的主动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上级党委和纪委经常性以座谈会、专项调研等氛围轻松的环境,打通下级党委同上级党委、纪委的沟通渠道,便于更好地开展党委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政治巡察。党委监督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夺取反腐败斗争,突出政治定位,通过党内监督,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要害部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解决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问题。进一步创新政治巡察方式方法,探索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延伸机制,拓宽政治巡察领域,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同时,在党内监督中,要用好政治巡察成果,加强政治巡察制度建设,把巡察中好的经验、做法,用制度形式予以固化,推动党委监督向纵深发展。
鼓励舆论监督。当前,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不愿被监督、害怕被监督的情况,总觉得监督是影响工作开展的,甚至出现了抵触、回避监督的现象。党委在强化监督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优势,还需要把外部监督相结合,这其中不仅包括民主监督、群众监督,更重要的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不仅能够起到反馈、监测、告诫的作用,还有社会雷达的功能。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能够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引起社会关注。故而,发挥并鼓励舆论监督,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我们的党务、政处在阳光下运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誉。
参考文献
[1]刘彦昌.从民主集中制运行机理看强化党委内部监督功能的路径[J]岭南学刊,2003(02):35-38.
[2]钱道赓,赵守超.高校党内监督中的党委主体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52-54.
[3]怎样理解党委(党组)的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11-29(003).
[4]张楚鸿.强化党内监督的实践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8(25):113.
[5]刘海飞.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路径[N]经济日报,2020-05-1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