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政弘及其“技道”人生的起点—纪念“恐怖谷理论”提出50周年

2020-12-07宝锁

时代人物 2020年25期

摘要:今年是日本机器人伦理学的奠基者森政弘(Mori Masahiro,1927-)提出“恐怖谷理论”五十周年纪念。距今50年前的1970年,时任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的森政弘写了一篇题为“不气味の谷”(Bukimi no Tani)的论文。对于恐怖谷,现在人们已不陌生,然而对其创立者森政弘了解的人却并不多。本文依据一些原始文献资料,介绍其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再考察其大学时代和博士期间的研究,最后剖析他从一名喜欢动手操作的青少年成长为奠定日本机器人领域研究基础的“技道”人生。

关键词:恐怖谷理论;森政弘;技道

作者簡介:宝锁(1971-)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中日科技交流。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

1.前言

今年是日本机器人伦理学的奠基者森政弘(Mori Masahiro,1927-)提出“恐怖谷理论”五十周年纪念。距今50年前的1970年,时任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的森政弘写了一篇题为“不气味の谷”(Bukimi no Tani)相关的论文。森政弘的日文“不气味の谷”英译为“the uncanny valley ”,德译为“ das unheimliche Tal”,在国内公共媒体和学术文章中,则一般被译为“恐怖谷”。其实,德语概念“unheimlich”和日语概念“不気味”均难以一一对应地译为中文[]

对于恐怖谷,现在人们已不陌生,然而对其创立者森政弘了解的人却并不多。就连国内最大的几个搜索引擎百度百科和搜狐也一段时间将其名字写成森昌弘[],另有相关论文中将其写作森昌弘,如邵明译加拿大学者维尼·布罗迪论文“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昌弘的佛教式‘恐怖谷概念”中也写成森昌弘[]。这说明国内学者也不是很解森氏其人。介于此,在该理论提出五十周年之际,撰此文详细介绍森政弘及其跟技术打交道并探悟技术与伦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历程。

2.“动手操作的感动”和“制作物品的三昧”

少年时代的森政弘一直喜欢动手制作、修理仪器、改造工具,并常常乐在其中。他后来把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归纳为从“动手操作的感动”和“制作物品的三昧”到“技道”的人生历程。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他忧心忡忡地指出现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已经不太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了[]

森政弘于1927年出生于三重县,后由于父母离异,便在外祖父所在的名古屋渡过了青少年时代。

名古屋是日本中部地区的商业、工业、教育和交通中心,位于东京和京都之间,常被称作“中京”。作为重要的工业和港口城市,名古屋也是日本的五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在森的少年时代名古屋属于日本二战前规定的国内六大都市之一,都市圈集合了丰田、三菱等众多重工企业和制造业,还有学术重地名古屋大学。

森的外祖父是日本著名的保险公司安田生命名古屋分行的行长,虽不是上流社会人物,却也算是一名资本家,在名古屋富人区建了二层公寓,跟女儿和外孙一起生活,给少年时代的森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森的生父入赘到森家后,由于跟其外祖父关系不和离婚而去。留下幼年的森和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里。母亲和外祖父的疼爱弥补了缺少父爱的森的内心世界。其母亲既是慈母,也是很有理性的教育家。森的母亲为了养家后来成为兼职的茶道教师,对后来森学习禅和东方哲学,以及对其日后提出诸多机器人伦理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森说自己没有过“少年的叛逆期”,一半是由于母亲理性的关爱,另一半归于自己酷爱“制作”物品的原因。森从小喜欢动手操作,废寝忘食地制作各种木制工具。疼爱他的外祖父专门给他建了一个小屋,供他制作各种手工。对少时的森来说,“小屋”成就了他“动手操作的感动”和“制作物品的三昧”,为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他回忆,小学4年级的暑期,利用外祖父家烧火用的柴火制作了非常精致的飞机模型,拿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大为惊讶,这让森第一次获得“动手操作的感动”。

二战时期的名古屋有陆军军工厂和三菱工业等诸多军工相关企业,成为空袭的主要目标。当时美军使用B29大型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所以收音机成为普通老百姓接受空袭警报的必备仪器,是保障生命的重要物件。

森所在的名古屋由于官方封锁警报信息,人们只能依赖收音机及时接受空袭预警。没有收音机的人家有时会用手推车搬运电留声机和信号接收器一体的简易半导体接收预警信息。

这种情况下,会修理收音机的森成为周围邻居的救星。二战结束前一年,森在“大同制钢”(战后改称大同特殊钢)当学徒工,做战斗机驾驶舱防弹板安装工作。当时因战事需要,工厂主让工人和学徒工经常加班到深夜或凌晨。森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后看到邻居们拿过来等着他修理的收音机,便提起精神,精心维修,往往修旧如新。二战期间的名古屋,专业修理人员和技术员都被征兵入伍,会修收音机的少年森政弘便成为邻居们的救星。战争中,为了躲避空袭或获得战争信息,人们视收音机为至宝。收音机也是普通老百姓了解战争信息的唯一来源。当时的日本因侵略战争的原因,致使国内经济也大幅萧条,物价膨胀、货币贬值,老百姓生活艰难,即使有钱买不到任何生活用品。作为修理收音机的回报邻居们常常给他送来食物,使物质缺乏的森和祖父三代人得以渡过难关。少年的森成为因战争而身心疲惫,临近绝望的外祖父和母亲的精神依托。

关于修理电器方面,在物资缺乏年代生长的森的感受跟现代人完全不同。现在的人们修理家电的方法一般会把坏的零部件整个取下扔掉再换成新的,如将电脑的内存条、汇编器、底板,收音机的电阻、线圈、二极管等。在森政弘那一代人的眼里这只是局部换新而已,却不是真正的修理。二战前的日本根本没有可以更换的收音机零部件,因为那些在当时全部都是军需品,根本不会提供给民间。所以一定要把坏掉的零部件精心修理,这就需要技术和智慧。通过自学钻研获得的技术,再用智慧修理那些坏掉了的收音机,给濒临绝望的带来希望之光,或者自制各种无线电半导体接收器,获得再当时无法想象的信息,对于森来说,获得的不仅是“动手操作的感动”,更是“制作物品的三昧”。

3“制作物品的三昧”到“技道”人生的起点

森一直钻研无线电技术,利用空闲时间自制了能接受各种短波信号的高性能收音机,即使停电或没有电池的情况下也接受信号,因当时一直有空袭,经常停电,森就用自制的收音机接收空袭警报,通知周围的邻居。战后日本解除了民间对无线短波的接收,时值西方国家通信业进入无线短波的全盛时代。二战时期西方学者已发现短波能通过电离层反射到达地球背面,使其实用化成为可能。战争中,用大功率短波发射器,进行战争宣传。战后开放短波接受,他立刻动手制短波接收器,还制作高功能放大器。也积极学习无线电技术,取得了名古屋市的第一位业余无线电技师的执照。无线电技术的使用需有天线杆配置。战后的日本没有任何相关设备可以购买,所以森到木材点找来一根柱子,再找些导体电线自制了可以接受欧洲和美国信号的电线杆。

森的无线电技术越来越精湛,也变得远近闻名,就连名古屋的美国驻军也经常找他帮忙。战后日本社会通货膨胀,物资严重缺乏,其外祖父也年老体衰,幸而森会修理电器,也有无线电技术,不仅支撑着家里的生活,还有了不少收入,即支付了上大学的费用,还不时去东京购置收音机和无线电用的零部件。20世纪50年代初的东京电器店,并没有著名的秋叶原,只是从神田的神保町到小川町淡路町一带的人行道上(即旧书店的店前),有一些电器零件的摊位。卖的东西大部分是旧日本军使用后留下的,或者是驻韩美军那里的流向日本的零部件。森找到自己所需的零件后就自制收音机或无线电设备。在此过程中培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日后的森受益无穷。自己手工制作的无线电仪器开始接受短波信号的时候,森激动万分,这是直接从市场买来现成仪器的人们无法感受到的乐趣,也品尝到“制作物品的三昧”。

“三昧”本是佛教用语,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森用自制的收音机收听了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举行的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的盛况,其音响效果比当时的KDD(国际电气通信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以及NHK转播的要好很多。作为技术人员,森也探究了其缘由。当时的KDD使用大型天线接收器,也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和制作,但其输入的初段真空管却是6C6的日本国产,而森自制的半导体收音机使用了较为先进的美国制真空管。森的研究精神,体现了二战后的日本学者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最终做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新产品的技术革新精神。

结语

1947年,森升入旧制名古屋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专攻电气工程学,后来又研究控制工程学。毕业论文题目是“观测太阳电波的接收器制作研究”(日文为“太陽雑音を観測するための受信器製作”),于1950年毕业。当时西方学者已经知道太阳,以及来自宇宙的一些电波,也在做着相关研究。这一新课题引起森的关注,他在上述短波接收器的前面安装了以50兆赫频率的超短波接收适配器,1950年9月12日出现日偏食的时候做了测试,并在日食出现后30分钟内测试到了一些杂音。他把这些数据跟大学的知道老师,后发现其结果跟英国天文台的观测一致。论文结论认为,他们测试到的杂音是太阳黑子爆炸时的声音,这说明森独立制作的短波接收器,在测试日食中太阳黑子爆炸声音的实验中也大显身手。其论文以《PROVISIONAL REPORTS OF OBSERVATIONS OF THE SUN ON SEPTEMBER 12, 1950》為名发表在期刊SOLAR ECRIPSE COMMITTEE上。这是森步入学者行列的第一篇论文。如果继续待在名古屋大学,森或许会成为无线电工程师或射电天文学家。然而,由于工作的原因从名古屋到东京,森的研究轨道随之也发生了转变,走上“技道”人生,后来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时森写了“技道”二字,作者将在后期研究中继续考察其跟因味技术和人性的道理的青壮年和老年生活[]。森精湛的技术和创新的智慧也是引向他日后悟出更多关于人类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森的少年时期的经历也体现了战后日本技术人员“创造性”思维的早期雏形。

参考文献:

[1] 程林,江晖.跌入“恐惑谷”的机器人——从延齐与森政弘的理论说起[J],中国图书评论. 2018年07期:35-43.

[2] 日文中“政”“昌”的读音相同。笔者发现2019年位置国内一些搜索引擎均将其名字中的“政”字写作“昌”。

[3] 〔加拿大)维尼·布罗迪,邵明译.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昌弘的佛教式“恐怖谷”概念[J].宜宾学院学报,第12卷第8期, 2012年8月:1-7.

[4] 村松浩幸整理,森政弘.“わが掘っ立て小屋:ロボコンの根源が培われた、戦前から戦後まで10年間の物語”20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