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英雄故事 弘扬民族精神

2020-12-07蔡淋芬

时代人物 2020年2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蔡淋芬

摘要:激励广大群众的强大奋斗动力,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讲好英雄故事是我们继承优良革命传统、传承伟大红色基因,增强国人民族自信的重要路径,讲故事更能够让人从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坚定不断奋进的意志,再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本文主要从红色基因传承角度谈一谈讲好英雄故事的重要意义,探索《挺进报》事件中个别代表性英雄故事对我们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以及对如何讲好英雄故事的几点探索。

关键词:英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好的故事极具感染力,能让人从中获取力量,而会讲故事的人也更容易达成预期目标。无论是知名的演说家还是企业家,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讲故事。例如,毕加索在销售自己的画时,总会给画商讲述创作的背景和意图,讲述画里的故事,他用故事诠释了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画作增值。再如,百家讲坛的大咖们几乎都是讲故事的能手,让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进而自觉转变为切实的行动。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英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挺进报》有关的英雄故事是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素材之一。

一、讲好英雄故事的意义

《挺进报》是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合作破裂后,重庆解放前,中共重庆地下党的机关刊物,是黎明到来前重庆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了解国情的重要路径。该刊物积极宣传我党有关政策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情况等内容,后根据上级采取“对敌攻心”策略被叛徒出卖而彻底暴露,相关地下党员被国民党大势批捕,“因《挺进报》事件而被敌特逮捕的共产党员有133人!被杀害的53人,失踪和下落不明(大都牺牲)的35人,仅有26人虎口脱险和被营救保释”。[1]以陈然为代表的英雄们在整个被批捕、经历非人般的折磨、甚至被枪决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英雄气节和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是我们后人尤其是重庆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充分去挖掘这些英雄故事的价值,让这些故事不断警示我们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平的来之不易,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珍惜眼前、奋进在当下。

普遍性的时代价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11条指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 [2]讲好革命英雄和烈士的感人故事,有助于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学生和普通群众的奋斗动力,把革命英雄的气节转变为我们的气节,把歌灵英雄和烈士的意志转换为我们奋进中攻坚克难的意志;有助于我們党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让和平时代的中共党员常怀一颗敬畏之心、贯彻英雄和烈士的初心,坚定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时代信念;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更多的人民的争取独立自由的中国声音传播在世界舞台上。

区域性地方价值《挺进报》产生于重庆,其有关革命英雄和烈士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产生、大量发行、被破坏到复刊的曲折过程,反映的是重庆儿女和革命志士在重庆这片热土上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革命胜利、追求人民翻身做主人目标而流血牺牲的英雄故事。讲好重庆沃土上发生的英雄故事,有助于增强重庆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重庆儿女投身新时代改革创新事业的热情和斗志;有助于重庆党政更好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英雄故事常讲、为国为民的信念常坚;有助于革命英雄烈士的后代、战友等更多时代志士传承好英雄们的革命意志,促进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的良好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索

陈然与气节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中国的命运将选择谁,是诸多青年苦闷的问题,为了广泛联系群众、凝聚革命力量,由陈然和部分进步青年主办的“灰皮红心”杂志《彷徨》诞生。“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查封。” [3]整个公开的四川省委和相关工作人员被迫撤回延安,导致整个重庆地下党和群众与党中央的信息纽带中断,解放战争一线的信息不能及时、客观的传达到重庆,国统区内的群众几乎只能接收到不对称的前线信息,这一切让进步群众、青年更加彷徨、苦闷。为了给国统区的进步人士打气、鼓劲,陈然在《彷徨》上发表了《论气节》一文,他指出“什么是气节?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在富贵荣华的优化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荀真理。气节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基础值杀昂,而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 [4]识大体、顾大局的陈然不顾自身安危、敢于发声,及时站出来发表论述,积极号召革命志士要坚定信念,迎接黎明前黑暗的挑战;在明知要被捕但还有生路可走时,他为了传播更多利于革命事业的声音而被捕入狱;狱中他切实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气节,他用自白的形式向敌人表达了忠贞不屈的信念,他选择昂首挺胸的迎接死亡让狱友坚守革命气节!他牺牲时年仅28岁。在讲述陈然的英雄故事时可以重点刻画他多次在生死抉择前为了坚定自己信仰、气节时勇敢选择死亡的细节,也可以重点刻画他在狱中为了鼓励狱友坚定气节而采取的自白、自杀行动等。让我们青年学生更加深入的剖析自我的气节和信念,也不妨做一些假设:如果我是陈然,我是否能在酷刑之下坚守自己的信仰、保守党的秘密?我想很多人会陷入沉思,这种沉思更加有利于我们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有利于我们更加努力奋斗在当下。

厚植爱国情怀的“挺进报”

和党中央失去联系的刘熔铸、陈然等革命积极分子,通过摘抄投递到《彷徨》杂志读者信箱的“新华社通讯稿”和“群众周刊”有关信息进行秘密传播,后将“无名小报”取名为《读者新闻》,在《读者新闻》发行两期后,因这个名称还不够具有战斗性,刘熔铸、陈然、吕雪棠、吴圣儒到蒋一苇家就名称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气提出了十多个名称,意见无法统一。吴圣儒说‘老赵建议我们的小报改名为<挺进报>。挺进二字有两层含义:一层,用以纪念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二层,我们是革命者,应该挺起胸膛向前进,任何敌人都无法阻挡我们向前挺进的步伐。”[5]当《挺进报》刘熔铸和党组织接上头之后,该报纸便被确定为中共重庆地委的机关刊物,刘熔铸、陈然、蒋一苇等人为了达到市委提出的提高质量和增印目标,他们按照标准刻字、精选蜡纸、经常刷洗钢板等,对待每一道工序都小心谨慎,像呵护孩子一般呵护着这个特殊的革命武器,《挺进报》的发行给当时谣言四起、人心浮动的重庆百姓照入了一缕明光。革命英雄们对一个名字的激烈讨论和对待刊物发行的谨慎态度正是他们革命情怀的精彩写照,而最终的名称又赋予了革命党人对革命胜利充满希望,坚定了对自己投身革命事业的行为。

三遇险情的董夏民

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挺进报》遭到破坏,大批中共党员被捕,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挺进报》被迫停刊。“1948年7月,为了粉碎敌人‘从南京到重庆的《挺进报》和中共重庆地下组织已被摧毁的‘庆功澜言,邓照明(川东特委副书记)同志决定:由李累、唐祖美、程谦谋三人恢复出版《挺进报》;在发行上,不搞‘对敌攻心战,不搞不断扩大发行,以党员和进步人士为主要阅读对象。” [6]为此,诸多英雄为此奔走,董夏民便是其中之一。一是虎口取机子,为了复刊,董夏民在党组织安排下前往长寿取收音机,沿途哨卡重重,但他仍冒险前行,取到机子后采取“递漂”上船避开了上船前的检查,计划同样方式下船时发现没有“递漂”靠岸,面对机子被没收、甚至自己暴露的风险,他没有逃避,而是冷静观察分析,采取不领行李(收音机)人先通过盘查后隐蔽,等待盘查人员离去后迅速上船领走行李的方式脱险。二是斗智斗勇藏报刊,机智分析预判敌特可能会杀回马枪,果断坚持密藏《挺进报》而躲过敌特两次搜查。三是枪口底下夺“铺盖卷”,借宿亲戚家的董夏民将报纸底稿和油印机包裹好打成了“铺盖卷”,并等待时机转移,然而九·二大火却波及到住处,经过一番周折找到行李时,却被刑场清场人员用枪指着脑袋盘问,好在一番镇定有序的回答之后被放行。《挺进报》复刊在解放战争时期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董夏民在遇到艰难面前,他镇定自若、信念坚定,在随时可能牺牲的任务面前,他选择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一次次完成了党组织交办的任务,为重庆顺利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功劳。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坚定革命信仰、追求民主自由不是只有热情和气节就可以的,还要有足够的智谋和胆识。

三、讲好英雄故事的几点思考

谁来讲的问题英雄故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把讲好英雄故事放在一个系统层面来思考,可以将该内容通过“三全育人”模式落实下去。承担讲授职责的主体应该包括教师、辅导员、普通行政岗位上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代表等等,思政教师通过思政课程来落实,普通教师通过课程思政来落实,辅导员通过“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教育落实,行政岗人员通过服务、活动、管理等形式来落实,而学生代表则可以在活动上分享传播受教等。

怎样讲的问题首先必须先讲清楚故事发生的国际国内大背景,每个故事发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讲清楚背景有利于受众明确故事发生的缘由;其次是要尊重客观史实,要讲全面,客观全面的讲解,有助于受众客观分析故事,并得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最关键的是要讲得有重点,讲述人要根据教育目标设定故事讲解的重点,要刻画关键点、要有鲜明的立场和目标,确保受众在正确的价值引导下成长。

怎样评价的问题故事講的效果如何,需要一定的评价方式进行检验,例如老师讲完之后,可以邀请学生对故事中的人或者事进行简短评价,或者邀请学生举一反三,讲述表达类似意思的故事,以此摸底学生理解情况、情感共鸣程度;也可以通过学生课后学习生活进行了解,查看学生是否有在恰当的场合讲解、传播相关故事,是否有行为上的正向提升等等。

总之,富有情节和情感的故事教学,比单纯的理论宣讲更容易让人接受。要做好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就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挖掘更多的英雄故事,从现实的实践中去归纳、整合故事资源,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曙.《挺进报》事件[J]人民公安,2002(04):59.

[2]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9,11(13):03.

[3]孙丹年.《挺进报》事件始末和深刻教训[J]福建党史月刊,1997(05):29.

[4]厉华.红岩档案解密[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1月版:274页.

[5]刘镕铸.《挺进报》[J]贵州文史丛刊,1981(02):123.

[6]董夏民.风雨《挺进报》(一)[J]中国人才,1998(01):18.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