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2020-12-07王春
王春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周口 4667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为临床常见疾病。数据显示,我国FD发病率为18%~45%,在消化门诊中占20%~50%[1]。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胃酸分泌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抑酸、促胃动力药物为主要治疗药物,短期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中医理论认为,FD属于“痞满”“胃脘痛”范畴,肝胃不和型FD由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伤肝犯胃导致,治疗应以健脾理气、疏肝和胃为主。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14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以探讨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14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28~46岁,平均(37.41±3.98)岁,病程1~6 a,平均(3.29±1.08)a。观察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28~46岁,平均(36.92±4.37)岁,病程1~6 a,平均(3.57±0.96)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临床确诊;②经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胃不和型;③就诊时伴有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脘腹痞闷、善太息等症状;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他引起早饱等症状的疾病;③肠易激综合征;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⑤不能配合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多潘立酮(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779)治疗,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
1.3.2观察组 接受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健脾疏肝汤组方:党参20 g,茯苓15 g,白芍、白术、当归各12 g,制半夏、木香各10 g,陈皮8 g,柴胡、砂仁、绿萼梅、炙甘草各6 g。以上药物加500 mL水浸泡30 min,煮开后小火煎煮30 min,煎煮2次,取250 mL汁,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两组用药期间均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4 观察指标
1.4.1疗效 于治疗4周后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疗效。疗效评估标准:(1)痊愈,即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2)显效,即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89%;(3)有效,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59%;(4)无效,即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包括痊愈、显效、有效。
1.4.2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症状包括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脘腹痞闷、善太息。每项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3胃动力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5 mL静脉血,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
1.4.4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脘腹痞闷、善太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脘腹痞闷、善太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胃动力指标两组治疗前血清胃动素、促胃液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胃动素、促胃液素均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胃动力指标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腹泻、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3/57)。对照组出现1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2/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
3 讨论
FD为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间歇性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腹胀、恶心、餐后不适、上腹痛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多潘立酮作为常用治疗药物,通过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促进肠胃蠕动,加快胃排空,并可协调胃肠运动,改善嗳气、腹胀等症状,但其治疗效果有限,且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认为,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主张FD由抑郁恼怒,肝郁气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导致,或由忧思伤脾,脾气损伤致运化不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引起,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和胃消痞、理气健脾等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脘腹痞闷、善太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FD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健脾疏肝汤组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归肺经、脾经,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可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制半夏可消痞散结,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有理气调中、健脾理气之效;柴胡能发挥芳香疏泄、疏肝解郁的作用;砂仁可行气化湿,温中止泻;绿萼梅能调畅气机,平肝和胃;炙甘草可补脾益气等[3];诸药合用,能益气疏肝,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芍能促进胃电节律改善,增强胃动力,促使胃肠平滑肌痉挛缓解,加快胃排空;白术能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功能,还可抵抗胃溃疡;陈皮可缩短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周期,改善小肠消化功能[4-5]。此外,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不仅能发挥西药药效快的作用,还能通过中药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胃动力障碍与FD的产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本研究对其进行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动素、促胃液素均较对照组高。胃动素为经典胃肠激素,可刺激上消化道进行机械性运动、生理性电活动,从而诱发胃强力收缩、小肠明显分节运动,对消化期移行复合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促胃液素是由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能加强胃肠道分泌功能,促使胃窦、胃体收缩和胃肠道运动,并能促进幽门括约肌收缩,减慢胃排空,促进胃肠道黏膜细胞分裂,增殖[6-7]。这提示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FD,能提高胃动力水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FD,安全性高。
综上,健脾疏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FD,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动力水平,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