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水文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

2020-12-07焦芳芳陈晶晶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文河流框架

焦芳芳 陈晶晶 周 敏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江苏 无锡 214023)

“十二五”以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水文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投资约10亿元全面升级改造水文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但目前水文建设项目大多仅进行前期建设目标、项目可行性及必要性的评价,常忽略了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又称项目事后评价,是指在整个项目建设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目标、实施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影响等指标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价的一项技术经济活动[1-2]。相比项目前期评价,项目后评价注重分析项目实际完成指标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通过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间接地反映项目投资的效果,为优化未来类似项目决策、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提供借鉴。项目后评价比较成熟的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框架法、对比法、预测法及成功度评价法等[3]。相比之下,逻辑框架法具有清晰的思路和程序,在描述复杂项目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上更具有优势,在项目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运用逻辑框架法对江苏省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项目进行后评价,通过构建项目逻辑框架模型,从投入、产出、具体目的、宏观目标4个层次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1 逻辑框架法的概念及基本模式

1.1 逻辑框架法的概念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在1970年开发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方法,后经改进广泛应用于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是目前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定性分析方法之一[4-5]。逻辑框架法为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评价者提供了一种直观、清晰的总体思维模式,用以确定项目不同层次目标。之后,通过分析项目目标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逻辑关系来评价项目成效。

1.2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模式

逻辑框架法的核心是事物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影响目标实现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6]。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模式是利用4×4的矩阵结构来分析项目层次目标的内涵及关系,见表1。

表1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模式

2 逻辑框架法的逻辑关系

逻辑框架法矩阵结构中纵向和横向分别代表垂直逻辑和水平逻辑,逻辑关系见图1。

图1 逻辑框架法的逻辑关系

2.1 垂直逻辑关系

垂直逻辑主要描述项目宏观目标、具体目的、产出和投入4个层次目标。对于建设项目而言,逻辑框架法矩阵结构中的垂直逻辑体现的是项目的4个层次目标自上而下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即一个项目通过投入活动实现一定的产出成果,通过产出成果的累计完成某个具体目标,通过一系列具体目标的叠加最终实现项目的宏观目标,为项目决策者和评价者提供清晰的思维框架,使其可以从项目目标、目的的确定及相应的内外部条件来评价投资活动[7]。

2.2 水平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与项目的层次目标相对应,由项目层次描述、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及外部条件4个维度组成[5]。水平逻辑主要对项目各层次目标的结果进行具体说明,目的是通过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评价一个项目的成果。“重要外部条件”是实现项目各层次目标的基础和依据,低层次目标必须在满足一定的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

3 水文建设项目后评价

3.1 项目概况

中小河流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是完善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是《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重点安排、优先实施的项目。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江苏分2011年度和2012—2013年度两阶段实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其中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项目是2012—2013年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江苏省内205条中小河流,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预报模型研制和预报方案编制、预警预报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洪水风险图研制、规范标准制定等。通过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以期加强洪涝灾害的自动预警预报能力,为防汛抗旱提供及时、可靠的保障,补齐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短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2 逻辑框架的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项目的宏观目标、直接目的、产出与投入4个层次目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分析项目预期目标、实现指标、验证方法、外部条件等,构建项目的逻辑框架表,见表2。

表2 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项目逻辑框架

a.项目投入层次。项目投入层次包括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4个方面。项目实施方案、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验收材料及建设处相关文件验证表明,项目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相比拖延5个月,项目资金无结余,制度体系健全。

b.项目产出层次。项目产出主要包括编制洪水预报模型及洪水预报方案、开发预警预报业务应用系统、研制洪水风险图、编制系统运行所需的项目规范。工程进度记录、工程验收报告、工程验收鉴定书及工程档案等资料显示项目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完成全部建设内容,运行正常稳定。

c.项目目的层次。项目的具体目标:ⓐ满足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的需要;ⓑ促进测站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三方检测报告、系统运行情况检测记录以及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询问等显示,预警预报系统建成后运行稳定,水文测站管理更加规范、高效,达到了设计要求。

d.项目宏观目标层次。项目的宏观目标:ⓐ补齐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短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比项目实施前后情况,查看相关统计资料、水文年鉴等,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等显示,项目建成后江苏省中小河流的洪水预警预报能力显著提高,实现了补齐防灾减灾薄弱短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预期目标。

3.3 项目后评价结果及建议

将项目建成后的实现指标与项目实施方案中的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发现,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项目完成了既定的建设任务,最终产品满足设计要求,项目建成后江苏省中小河流预警预报能力显著增强,水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因此项目总体是成功的。但在评价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a.与计划工期相比,项目实际工期拖延了5个月。ⓐ由于工期紧,前期设计深度不够,造成前期需求调研、资料收集整理时间过长;ⓑ由于采用集中开发、统一部署的开发模式,每次修改都会引起系统的重新发布,系统部署的工作量增大,造成了工期一定程度上拖延。

b.产品的开发模式使得用户参与度较小,难以完全满足各地市的个性化需求,后期系统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协调磨合期较长。

c.由于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周期相对较长,随着网格技术、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该产品的时效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在系统后期运行管理中应加大运维经费的投入,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的更新,及时优化系统和软件;定期对使用人员组织业务系统培训,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沟通,提高系统使用效率;类似项目在前期工作阶段应做好充分的需求调研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差异化和灵活度,在尽可能地丰富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加快设计开发进度。

4 结 语

项目后评价对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后期运行管理水平,高效开展类似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逻辑框架法对江苏省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项目进行后评价,通过构建投入、产出、目的和宏观目标4个层次的逻辑结构模型,对比项目建成后与实施方案阶段确定的目标,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建设任务,产品达到了设计要求,总体上是成功的。同时,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运维经费投入、及时进行技术更新、加强业务培训等建议。

猜你喜欢

水文河流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水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探讨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当河流遇见海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