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烘焙工艺对饮料加工用绿茶品质的影响

2020-12-07黄膑樟林晓蓉陈忠正张媛媛刘晓辉罗龙新

食品与机械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汤色烘箱水量

黄膑樟 林晓蓉 陈忠正 张媛媛刘晓辉 罗龙新 李 斌

(1.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 深宝华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5)

茶[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药用、饮用历史[1],近年来,因其抗癌[2]、降血脂[3]等功能的揭示,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4]。以其水浸提液或茶粉等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茶饮料,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起,以其方便、快捷的饮用方式,满足了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健康追求不断提升的年青消费者的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87亿元[5]。据德国Statista公司预测,2021年,全球茶饮料产量将达4.50×107t,市场价值将达443亿美元[6],展示了可观的市场前景。

然而,与现泡茶相比,目前茶饮料,尤其是绿茶饮料仍存在口感不佳、香气不足等问题[7]。为此,研究者们对绿茶饮料用茶的品种适制性[8]、初制工艺[9-11]、香型[12-13]等开展了相关研究。据报道,适当的烘焙处理可明显提高绿茶品质[14-15],烘焙绿茶制成的茶饮料品质更佳[16]。茶叶烘焙常采用烘箱、木炭、提香机等烘焙方式,但不同烘焙方式及工艺对饮料用绿茶品质的影响暂未见报道。研究拟以绿茶饮料生产中常用的蒸青绿茶为材料,分别采用焙煎机和烘箱,研究这两种不同烘焙工艺对饮料用绿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绿茶饮料的香气、滋味等品质特性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蒸青绿茶:鸠坑品种,2019年4月生产,深宝华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茶氨酸:纯度≥98%,美国Sigma公司;

无水葡萄糖、蒽酮:分析纯,北京普博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合茚三酮: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氯化亚锡、硫酸、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1.2 主要仪器设备

纯水机:Milli-Q Integral 3型,德国Merck-Millipore公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QP2010 Ultra型,日本Shimadzu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102C型,上海尤尼科有限公司;

恒温水浴锅:HH-2型,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鼓风烘箱:BGZ-140型,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焙煎机:SRC-01型,日本YAMAMASU公司;

电子分析天平:AL204型,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

1.3 方法

1.3.1 绿茶烘焙流程

100 g绿茶→喷洒超纯水→混匀→堆叠至约2 cm高→静置30 min,隔15 min翻面→焙煎机或烘箱烘焙→烘焙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4 ℃贮藏,待评价

1.3.2 单因素试验设计 焙煎机与烘箱烘焙绿茶的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焙煎机转速固定为15 r/min。

1.3.3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焙煎机与烘箱烘焙绿茶的工艺优化。

表1 焙煎机烘焙绿茶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表2 烘箱烘焙绿茶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1.3.4 绿茶感官审评 采用柱形杯审评法[17]。由专业茶叶审评员根据感官审评评分表(表3)给出绿茶汤色、香气与滋味的评语与评分,百分制计分,汤色占10%,香气与滋味各占45%。

表3 感官审评评分表

1.3.5 绿茶理化成分含量测定

(1) 茶汤制备:称取4.8 g茶样(20~30目),按m茶∶V水=1∶50 (g/mL)的比例加入80 ℃超纯水,并80 ℃水浴浸提30 min,隔15 min振摇1次。浸提结束后,用2层定量滤纸趁热减压抽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250 mL,备测。

(2) 水浸出物:根据文献[18]稍作修改。移取50 mL茶汤于已恒重的洁净玻璃蒸发皿,水浴蒸干,移入(103±2) ℃烘箱,重复烘至恒重(连续2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2 g)。

(3) 茶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19]。

(4) 咖啡碱:根据文献[20]稍作修改。茶汤经PES滤膜(0.22 μm)过滤后采用Poroshell 120 Bonus-RP(4.6 mm×50 mm,2.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柱温30 ℃,进样量5 μL,流速0.8 mL/min,停止时间26 min,后运行4 min,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A为0.05%三氟乙酸,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程序:0~8 min,流动相A由100%降至91%;8~17 min,流动相A由91%降至83%;17~26 min,流动相A由83%降至72%。

(5) 游离氨基酸:水合茚三酮比色法[21]。

(6) 可溶性糖:蒽酮硫酸比色法[22]。

(7) 挥发性组分:参照文献[23]。分析得到的挥发性组分经NIST 11S谱库检索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相对定量。

1.4 数据分析

数据显著性分析采用SPSS 22.0,组间显著性分析采用Fisher最小显著性差异法,上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采用Origin 9.0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烘焙温度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未烘焙绿茶汤色黄绿、带青草气、滋味纯正鲜涩;经焙煎机或烘箱烘焙后,随烘焙温度升高,汤色不断加深,由黄绿逐渐变为浅黄或橙黄;青草气减弱,栗香、焙香逐渐显现,进而呈火香;滋味涩感减弱,逐渐变得醇和或醇厚;未烘焙绿茶感官总分最低,烘焙温度为140 ℃时,两种烘焙工艺绿茶的感官总分均最高,其中烘箱烘焙绿茶因汤色、滋味更优,总分更高。

由图1~2可知,绿茶烘焙过程中,随烘焙温度升高,除咖啡碱含量基本稳定外,其余理化成分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140 ℃烘焙温度下感官品质最优的绿茶与未烘焙绿茶相比,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焙煎机烘焙绿茶分别降低了4.97%,7.99%,32.15%,15.10%,烘箱烘焙绿茶分别降低了6.40%,10.45%,31.26%,17.45%。

试验结果表明,烘焙可提高绿茶感官品质,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要理化组分含量。

2.2 烘焙时间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烘焙时间延长,绿茶汤色变深;青草气减弱,焙香渐浓;滋味鲜涩感降低,醇和或醇厚感增加,然而烘焙时间超过10 min(焙煎机)或5 h(烘箱),火香味突出,感官品质下降。主要理化成分上(图3~4),绿茶经焙煎机烘焙10 min及以上时,除茶多酚在小范围内波动外,其余组分基本趋于稳定;经烘箱烘焙5 h及以上时,其茶多酚、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趋于稳定。由此可见,焙煎机与烘箱烘焙绿茶的较适时间分别为10 min和5 h,其中烘箱烘焙绿茶汤色、滋味更优,感官总分更高,而焙煎机烘焙绿茶香气更佳、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更高。

2.3 添水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由表6可知:两种烘焙工艺下的绿茶随添水量增加,汤色变浅,火香渐弱转变成焙香,滋味醇和或醇厚,综合各项得分,添水量为15%时,感官总分最高,且烘箱烘焙的绿茶感官品质更佳。随添水量增加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图5~6)。当添水量为15%时,两种烘焙工艺绿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较低;烘箱烘焙绿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焙煎机,而茶多酚含量低于焙煎机。

表4 两种烘焙工艺不同烘焙温度绿茶的感官审评结果

图1 焙煎机不同烘焙温度下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图2 烘箱不同烘焙温度下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表5 两种烘焙工艺不同烘焙时间绿茶的感官审评结果

图3 焙煎机不同烘焙时间下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图4 烘箱不同烘焙时间下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2.4 烘焙工艺对绿茶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固定绿茶添水量15%,烘焙温度140 ℃,烘焙时间:焙煎机10 min、烘箱5 h,探究两种烘焙工艺对绿茶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由图7可知:绿茶中的挥发性组分有醇、醛、酮、酯、含氮类等九大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可赋予绿茶清香、花香或果香,含氮类为烘焙香的主要物质来源。未烘焙绿茶以醇、醛、酮为主;烘焙后,醇类含量大幅度减少,减少量高达49.15%~67.47%,而醛、酯和含氮类含量增加,尤以含氮类增量最大,达111.79%~170.71%,同时,新形成杂氧类组分。两种烘焙工艺中,焙煎机烘焙绿茶醇类组分的减幅,以及醛、酮、烷烃、酯和杂氧类的增幅小于烘箱,但酸、含氮类组分的增幅大于烘箱。

表6 两种烘焙工艺不同添水量绿茶的感官审评结果

由表7可知:未烘焙绿茶含较多呈青草香或花香的组分,如1-辛烯-3-醇(阈值为1 μg/kg[24])、β-紫罗酮(阈值为0.007 μg/kg[24])和反式-氧化芳樟醇;烘焙后,这些组分含量明显降低、甚至消失,而呈肉桂香、甜香和脂肪香组分的含量增加,如乙酸桂酯、(E,E)-2,4-庚二烯醛等,从而使绿茶烘焙后,青草气减弱、果/焙香增加。同时,焙煎机烘焙绿茶的花香、焙香组分,如芳樟醇、2-乙基-6-甲基吡嗪等相对含量高于烘箱烘焙绿茶。

图5 焙煎机不同添水量下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图6 烘箱不同添水量下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图7 绿茶烘焙前后的挥发性组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

2.5 绿茶烘焙工艺优化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及水平(见表8、9)。由表10可知,采用焙煎机和烘箱烘焙时,烘焙温度对绿茶感官评分影响最大,添水量次之,烘焙时间影响最小,说明无论采用哪种烘焙机具,控制好烘焙温度是保证绿茶品质的关键。其中,焙煎机烘焙的最优组合为A3B2C3,即烘焙温度140 ℃、烘焙10 min、添水量18%;烘箱烘焙的最优组合为A3B3C2,即烘焙温度140 ℃、烘焙5 h、添水量15%。经实验验证,焙煎机、烘箱烘焙最优条件下烘焙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分别为89.43分和92.86分(表11),优于正交表中的组合。

表7 绿茶烘焙前后主要挥发性组分(≥1%)的香气特征†

表8 焙煎机烘焙绿茶L16(45)正交试验设计

表9 烘箱烘焙绿茶L16(45)正交试验设计

表10 L16(45)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

表11 不同烘焙工艺验证实验结果对比

3 结论

研究对茶饮料加工用蒸青绿茶,采用焙煎机和烘箱两类烘焙设备,通过不同烘焙温度、烘焙时间、添水量工艺参数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其对绿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和香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 绿茶经烘焙处理后,可有效去除青草气,增强花香、焙香,降低涩感,滋味醇和或醇厚;烘焙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咖啡碱含量较稳定。

(2) 焙煎机烘焙绿茶的香气较浓郁,呈焙香的含氮类挥发性组分及主要理化成分含量较高;而烘箱烘焙绿茶的汤色、滋味较佳,感官总分更高。

(3) 未烘焙绿茶含较多青草香、花香的挥发性组分,如1-辛烯-3-醇(6.83%)、反式-氧化芳樟醇(2.06%)。烘焙后,这两类香气组分的含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而呈木香、肉桂香、烘焙香的组分含量增加,其中呈木香、肉桂香的组分在烘箱烘焙绿茶中的检出量高于焙煎机烘焙绿茶,但后者呈焙香的组分检出量较高。

(4) 无论烘箱还是焙煎机,烘焙温度均是影响绿茶品质的主要因素。两种烘焙方式的最优工艺分别为:① 焙煎机:18%添水量、140 ℃烘焙10 min;② 烘箱:15%添水量、140 ℃烘焙5 h。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究烘箱和焙煎机组合式烘焙,以发挥焙煎机短时、高香,烘箱花香清甜、滋味醇厚/醇和的优势,以提升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用绿茶的品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猜你喜欢

汤色烘箱水量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酒玉505 耗水特性的影响
Y9000型双层热风拉幅定形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燕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燕子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一方鉴评 专家审评漳平水仙茶
闻香识茶
轮转印刷纸张抗张强度变化分析
SBS改性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改进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