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农学类专业社团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20-12-07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学社团专业

农学类专业社团是依托于农学类相关专业,由学生自愿组织形成的学习型学生组织,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相较其他社团,农业类社团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而现实中,各农业类社团主要以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在实践研究方面却极少涉及,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应知应会基本技能,适应社会能力低。

一、农学类社团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社团的成员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学类社团成员以农学及相关专业为主,其他专业的爱好者为补充。社团成员更容易形成多元化知识结构,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社团的自主管理,有利于表现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社团实行“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自我发展模式。在活动的组织中,通过相互沟通、协调,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农学类社团的作用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农学类学生社团实践能力培育模式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社团运行机制

社团直属管理部门是学校团委,同时还有专业指导教师和社团联合会,如协调不好,很容易出现“互相推、无人管”的局面。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效能,为社团的建设和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水育”社团创建了包括团委、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合作单位、社团联合会四方代表组成的社团管理委员会,并明确了委员会成员的职责。专业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实践类和创新创业类项目。合作单位为团队项目的成果转化提供论证,并为项目的落地、孵化提供环境和物资支持。

该社团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银奖1 项,省级奖项15 项;累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 项、省级32 项。

(二)创建社团指导教师团队

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力量较为薄弱,有的指导教师形同虚设,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指导,社团活动多流于表面和形式,缺乏专业性和学术内涵。

“水育”社团以学校“吉林西部水产养殖与研发中心”为依托,科研平台的实践性研究项目为社团的活动开展提供了研究方向和学术保障。该中心的主要负责教师王晓玲等4 人组成社团指导教师团队,包括1名教授、1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年龄和学识梯队较为合理。

(三)搭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传统的专业性社团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受限于学校资源,个别高校的实验场地开放性不够,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造成专业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水育”农学社团与地方工业园区的4 家企业和周边的3个农村合作社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校企共同投资在校建立了“水产养殖”研发工作室,负责成果转化的研究工作。工作室每月举办校内项目答辩会,每季度由企业和农村合作社代表组成评审团,与学生就水产养殖项目进行交流和研讨,对可孵化的项目予以扶持。

本年度的“蛭育致富”项目获得当地村政府和药厂的支持,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

实践证明,合理发挥专业社团优势,探索将教学科研与社团学术活动相结合、校外企业与社团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提升模式,是高校专业类社团学生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农学社团专业
《农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