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技工院校音乐课堂的探索

2020-12-07谢彦丹

北方音乐 2020年14期
关键词:技工民族音乐院校

谢彦丹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技工院校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能够保护传承本土非遗音乐文化

技工院校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中等教育,处在学生重要的人格培养阶段,音乐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课程改革早已提上了日程。在传统音乐资源的开发和传授过程中,将非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承工具,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和感知非遗音乐文化,让学生逐步生成特有的本土多元化认识论和本土文化感知能力,在非遗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学习之下,充分净化学生的心理特质与行为模式,让学生在传统音乐的洗涤提炼之中建立开放包容的处事心态。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过程,音乐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实之中的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模式。虽然很长时间以来音乐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从课堂教育之中开始重视本土非遗文化尚且为时未晚。多所院校音乐教师联合起来整理这些丰富的本土音乐资源,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到这些经过整理和复原的本土非遗音乐,让学生主动地接触这些珍贵的音乐实践,也能够让学生为这些本土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民族音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1]。

(二)能够强化培养特色非遗音乐人才

当前,许多技工院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仍然是仿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而成,缺乏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在音乐课程之中能够展露头角的音乐潜力人才与其他人才并无质的分别,所接受的音乐文化也偏向西方,对于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稍有涉及和了解。技工院校的许多学生拥有巨大的潜力,如果能够通过音乐课程让一些学生建立对于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强烈兴趣,将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潜能,甚至于能够主动承担起对于本土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任务。在对于本土非遗音乐文化长时间的系统学习之下,势必会对整个非遗文化成果有着深入的见识,在非遗音乐文化的熏陶之下逐渐成长为带有活跃感情的社会人才,甚至成为能够承担区域性文艺组织工作的高素质人才[2]。

二、当前技工院校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

当前,技工院校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还是普遍局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唱歌打拍子之上。在现阶段,国家为了强化社会文化自信,大力倡导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本地非遗音乐文化的研究与整理在音乐界内也依然成为一种潮流,各大院校也逐渐开始尝试在音乐教学之中的革新和创造。但是音乐教育特别是非专业的音乐教育尤其难以取得现实的收获,从小学到技校乃至于各大高校之中都不会对普通学生进行专业的音乐乐理和演奏、歌唱教育,就算是较为负责任的音乐教师,能够将那些书中的歌曲教会几首,就已经能够算是学生认真学习了。在这种现实环境之下,音乐教育的改革就应当是一次全面性的改革,让学生从单纯的学唱歌曲之中解放出来,用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号召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教学之中来,让音乐教学充满生机。有个别技工院校开设了器乐课程,但是也是普遍以西洋乐器为主。在有些实力雄厚的院校之中,有开设葫芦丝这样的方便携带的民族乐器课程[3](技工院校的音乐教学现状需要再搜索文献,事实上教学并不局限于唱歌打拍子,音乐鉴赏占的比重反而比较大,但鉴赏的内容来说,西方音乐文化或者流行音乐文化占的比重较高)。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是许多国家一线的音乐家与演奏家,都大力提倡在中等教育阶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学,从西方音乐文化之中的乐理等基础知识入手奠定基础,大力发展带有区域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尤其要深入挖掘地方上的非遗音乐文化,将非遗音乐文化作为民族音乐的典范进行大力推广。从各大技工院校的音乐教师的组成情况来看,基本都是受过正规音乐院校的学习,部分教师甚至毕业于世界知名的音乐学院。但是就当前技工院校的音乐教学来看,并没有能够做到人尽其用。且不论音乐教学体系的建立有些过度西洋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等方面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很不到位,无法发挥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参与兴趣不高,很难去进行音乐文化教学。技工院校的生源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技工院校进行音乐教学和音乐课程建设需要进行相当程度的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寻找相应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时候,其对于教师专业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的培训不足,在展开系统的民族音乐和非遗音乐文化的课程建设之前,仍旧需要组织教师进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让教师掌握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音乐和非遗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能够深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最终实现对于传统非遗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三、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技工院校音乐课堂的方式

(一)完善非遗音乐文化课程体系

针对现有的音乐课程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尽量避免在西洋音乐方面加之以过多的权重,虽然在进行音乐鉴赏及分析的教学时刻,西洋音乐确实较为系统、完整,但仍然需要通过加大传统音乐在音乐课堂之中所占的比重,让传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之中得到理性回归。原本的音乐文化教学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符合中等教育理念的全新体系,而非遗音乐文化正好能够添补音乐教学之中所欠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运用本土非遗音乐文化之中的精华璀璨的篇章来充分开发音乐课程的潜力,促使在本土非遗音乐的研究和整理过程中所得到的成果和新生创作能够在专业课程之中得到应用或者体现。有些技术学校开设有音乐专业,这就更加需要院校和授课教师通过国家大力开发非遗音乐文化的这一良好的契机,使地方音乐特色和民族精神在音乐课堂之上取得良好的融合的发展,促使教学资源的整体配置之中对音乐课程有重新的审视。当本土非遗音乐能够进入学校的音乐课程改革之中时,仍然需要进行一些必须的具体工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展开:其一,建立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建设研究,并且开设一些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程或特色课程,如南派醒狮、粤曲、古琴艺术等教学课程;其二,针对艺术相关专业,开设民族音乐或本土非遗音乐专业课程,如部分学校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本土音乐教学,可以加入广东音乐、粤曲、客家山歌等专业必修课程,艺术相关专业需要更为深入的技术和理论教学,其他专业还是以普及音乐知识为主;其三,建立完成地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教研工作室,从非遗音乐之中研究其教材与课程的编制创设,多与其他院校的音乐教师或教研室展开教学交流活动,用非遗音乐的研究成果回馈社会、回馈教学。

(二)聘请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兼职授课

民间艺人走向院校课堂并非新鲜事情,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经有着大量的民间艺术家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前往各大初中高中开始音乐教学,并且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些民间艺术家在教学资源最为紧缺的年代为学生的精神文化教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家。但是当前的音乐课堂之中已经很难见到这些民间艺术家的身影,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也随着民间艺术家从课堂逐渐消失而逐步变得落寞,这和国家所提倡的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大战略有所违背。为了对本土非遗音乐文化走进音乐课堂做出努力,聘请民间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成为兼职音乐教师无疑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策略,让最为纯正的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能够与学生的感知与认识相接触。在进行非遗音乐文化教学时,需要让民间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和专业的音乐教师共同授课,合作教学。一方面需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仍然需要专业教师对一些具有强烈专业性的乐理知识做出系统性的解答,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创新,促使非遗音乐文化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对非遗音乐文化的下列特性做出专业解答:其一,非遗音乐演唱或者演奏的方式与方法;其二,传承人自身学习经历、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其三,明确科学的教学和练习方式;其四,对当前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承现状做出介绍。

(三)运用学生社团传播非遗音乐文化

根据信息传播模型来展开分析,传播信息在受众群体之间的传播是最具有效率的,跨受众群体的传播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代价。学生是一个巨大的受众群体,根据行政分类可以分成各种班级年级,根据兴趣爱好可以分成各个学生自己组织的学生社团,还能够分成每个宿舍或者其他小的同好会等。这些受众群体在群体内部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效率是惊人的,群体人数越少,对于文化的接受能力就越强。从教师群体直接对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就是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效率非常低。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在学生社团这样的小群体之中进行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播,就能够极大地提高非遗音乐的教学效果。例如音乐教师和对音乐有兴趣的同学建立一个音乐同好会,教师就能够在同好会内进行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教学,让这些同好会的成员再分别将教学内容传递到其他小型团体之中,运用传播学理论让学生社团成为教学信息传递的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生社团在教师的带领下也可以进行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去乡村田野感受传统非遗音乐文化的孕育乐土,还能够前往一些非遗的音乐会接受熏陶。使教学信息和社会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建设性,一改往日需要时刻督促的学习模式。

四、结语

技工院校的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各方的重视和支持。本土非遗音乐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教学的一部分,能够在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时同样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精神教育。院校应能够承担起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建设的重担,开展工作,取得佳绩。

猜你喜欢

技工民族音乐院校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技工到英雄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