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的改革探讨
2020-12-07王帅
王 帅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靖江 214500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核心教育阶段,高校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的高校教育本身存在不少的问题,而且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尤其是社会方面的考验,给高校教育带来了较多的压力。为了合理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实现更加完善合理的教育流程,高校应当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并对基础的教学管理观念加以改革,以持续完善基础的教育思想认知,逐步培育高素质的社会型人才。由于传统的高校教育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成长,尤其是社会实践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因而,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当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作为主要方向,逐步优化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采用全新的生本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高校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与实践
在高校教育的改革过程中,第一要务在于调整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再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绩,而应当迎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跟随社会就业做出相应的教育改革。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教育而言,本质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在人才的创新培养过程中,应当遵循新课改提出的教育要求,并且需要随着学生的就业需要做出多方面的教学调整,以提高实际的教育质量。在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实践中,高校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第一,高校应当创新基础的人才培育理念。转变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深入落实生本教育思想,更多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只有将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置,才有助于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对于高校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成长方向不应该局限在课堂知识学习上,而应当延伸到各方面实践内容上,这将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和社会成长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为此,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校教育教学应当拓展基础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应当培育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致力于通过不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帮助学生生成更加全面合理的就业思想。
第二,高校应当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往的高校教学多数时候采用了直接的灌输式讲学模式,整个课堂都是由教师讲解知识,而学生则在讲台下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这一状况的改善,高校需要从教学方式的拓展出发,不断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将课堂时间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自主学习,逐步提升教学的综合有效性。
第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高校教育本身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教育阶段,因而需要为学生以后的社会成长所服务,对基础的教育进行实践拓展,促使学生能够在提升理论认知的同时,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指的并不是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更多的展开一些实践活动教育,而应当是理论知识教育的一种实践拓展,即学生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这些理论知识科学的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为学生的生活提供相关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实践思路
对于当前时代下的高校而言,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水平将与它的发展直接挂钩,如若没有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必然会产生较多的不利影响,难以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为此,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应当对基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一)树立系统整合思想,创新基础的教学管理方式
高校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因而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过程中,需要将培养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和实践方向。在教学管理的优化上,高校应当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坚持将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关注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整体的教学活力,推动学校的改革进程,带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同时,教学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高校应当关注这一系统的实践性与有效性,充分结合当前时代下的管理理念展开优化。教学管理的本质目的在于完善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因而,在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上,应当紧紧跟随学生的学习成长进行优化,将改革与创新作为主要的推动力,注重教学管理创新,形成全新的教学实践模式。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更高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另一方面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活力,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以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创新教学奖励机制
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教学评价体系一直属于非常关键的内容,不仅能够影响到基础的教育质量,还会对实际的教学管理形成直接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应当朝着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方向拓展,以建设最为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对教职人员工作的全面角度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评价的标准完善科学,不能过于一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且应当将评价主体分为三种,分别是学校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学生评价[3]。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而在评价体系中需要占据较高的比例,以确保最终评价的准确真实性。同时,在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的教学活力,高校还应当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在奖励机制优化当中,需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等,以迎合高校教育管理的持续改革趋势,注重对表现突出的教职人员提供较高的奖励,使得教职人员能够主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意识,稳步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4]。
(三)提高教职员工素质,创新教学实践方式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创新过程中,不同素质水平的教职员工,所发挥的教学管理作用也会有所区别。由于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开展,面临着许多全新的挑战,因而有必要提升教职员工的教学素养和管理素质,以创新教学实践方式,为学生的成长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只有具备先进教学素质的教职员工,才能够迎合新时代的教学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学科特征,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提高实际教学成效。在优化教职员工素质的时候,不可以再将关注点完全集中在教职员工的知识教育上,而需要将重点放在教职员工的实践、创新能力上,以确保这些教职员工能够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完善基础的教育形式,持续提高教学活力,为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高校还应当对教学实践方式进行统一的创新和完善,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关注度,不再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积极尝试展开学生的主动学习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生成完善的学习认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想和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足,改善最终的教育成效。
三、结语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不再过于关注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而是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在这样的状况下,高校应当迎合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积极优化基础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努力形成全新的教学实践方式,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