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唱与表演唱教学模式问题研究
2020-12-07安怡静
汤 哲 安怡静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1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修养,高职音乐课既需要掌握丰富的声乐知识和演唱知识,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国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紧抓弹唱和表演唱的共性和特性,让学生在互动和表演中感悟音乐魅力,领悟音乐表达的情感。
一、弹唱和表演唱教学问题研究
(一)课程定位模糊
在声乐教学中弹唱和表演唱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基础性课程研究教学模式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和不足,而基础性课堂对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发挥积极作用。相较拓展性内容,基础课程相对基础,可以强化课程的联系,促使在声乐教学中可以促使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弹唱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技巧,在舞台表演中基于声乐技巧的基础上,融合表演,从而达到理想效果。当前,高职在开展表演唱和弹唱的过程中课程定位比较模糊,在课程定位中没有突显表演唱和弹唱的共性与特性,片面的认为表演唱和弹唱之间没有关联性。同时,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混乱,学生不能紧抓表演唱和弹唱重点和难点,故此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而在现代化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表演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化,吸引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声乐学习中。但是,在开展弹唱和表演唱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作业,并没有要求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述,导致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弹唱和表演唱的教学策略
(一)体会声乐魅力
音乐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态度的语言,相较单一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专业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青睐。声乐可以穿透灵魂、振奋情绪、舒缓紧张、减轻压力。声乐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情绪,在音乐特有的旋律下,学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展示声乐特有的魅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性。声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示范,将弹唱和表演唱两者相结合,通过弹唱的技巧,表演唱的表演,与声乐进行高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我爱你中国》课堂教学中,声乐教师向学生传递浓浓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之心、激发报效祖国之志。
通过不同主题的音乐,让学生在弹唱和表演唱中,深入理解歌词,掌握音乐的情感,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直观的感受音乐魅力,使学生在弹唱中提升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多样化的声乐活动
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实践至理论的过程,应用知识则是由理论至实践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应用知识,学生都应该进行深入理解,并进行创新,确保学生可以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不能照抄照搬。为达到创新学习的目标,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课堂教学和弹唱、表演唱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保证学生在弹唱中掌握声乐技巧,积极引导学生探求提高唱功的方法,从而与教师展开双向沟通交流、寻求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弹唱和表演唱的机会,例如独唱和小品表演、舞台剧表演等机会,鼓励学生可以参与到音乐会和舞蹈剧中,促使学生可以真正的感受到表演技巧。根据现代化音乐热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大型赛事,学生可以在不断总结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积极学习。鼓励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应用性和综合性,对展开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三)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高职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弹唱和表演唱,确保教学内容具备包容性,满足学生学习声乐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声乐水平。传统声乐教学中,授课模式比较单一化,并且没有将弹唱和表演唱的侧重点和共性表现出来,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长时间处在呆板教学环境中,学生不能学习新音乐,不能紧跟音乐潮流,导致学生缺少创新能力。弹唱形式主要包括钢琴弹唱和吉他弹唱,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演唱技巧,还要求通过肢体动作表述音乐作品。表演唱中更加注重舞台表现力,在掌握声乐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之上融合表演,向观众表达作品精神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弹唱和表演唱之间存在关联性,二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都需要融合肢体动作,增加互动与表演。弹唱和表演唱相较合唱与独唱更具有灵活性,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充分体现两者的优势。特别是对培养高校学生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