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昌调腔旦角演唱方法研究

2020-12-07吕悦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旦角新昌余姚

◎吕悦

一、 新昌调腔的历史渊源及兴衰流长

调腔又称“掉调”“新昌高腔”俗称“调腔班”“高腔班”, 它原以绍兴、新昌为中心流行于绍兴、台州 旧府所属各县及宁波、金华、萧山、舟山、温州等处部分地区,是浙江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对于调腔的历史渊源,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译音,有人认为是源于昆腔,还有人认为源于弋阳腔或受弋阳腔的影响。由于“调腔”一词最早见于明末张岱所著的《陶庵梦忆》这一书中,由此可推断出其形成的时间早在此之前。当时的海盐腔与余姚腔已经衰落,而昆腔正在兴起,调腔与昆腔争胜,它不仅毫不逊色,竟然使昆腔相形见绌,无论音律还是科白均“断不能加其毫末也”,可见当时调腔艺术成就之高。据记载,调腔的诞生地绍兴、新昌一带既是余姚腔的发祥地,也是昆腔流行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调腔的成长过程中,深受余姚腔和昆腔的影响。

二、新昌调腔旦角演唱方法

(一)新昌调腔的语言风格

新昌位于浙东,是个山清水秀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许多令人百读不厌的描写,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真是说到好处。而“民耐劳苦,勤耕读,尚礼文,崇鬼神。民性耿直外柔内刚。重信义,惜别离,笃本分,好歌舞;然讷于交际,识见颇狭,尚气好讼,少含蓄,易盲从。”在如此美好的大自然陶冶下和优越风俗文化渊源影响下,人民审美观点和趣味反映到语言上,旋律自然、婉转具有天然的声乐因素和醇厚的音乐美。

新昌方言是浙江吴语浙北区临(安)绍(兴)小片。浙江地处浙北地区的南缘,与浙南地区的台州片、婺州片和浙北地区的明州片相邻,具有渐进地带语言的某些特征,词汇如“筷”称“箸”而不称“筷”,“事情”称“事记”而不称“事体”,“今日”称“今(则)日”而不称“今朝”均异于浙北吴方言而与浙南吴方言相近。

而调腔的演唱语言也称为“新昌官话”。是为人民生活语言的艺术化,其唱腔音乐深受两地区方言的声、韵、调、音色、音量及韵味等方面的影响,具有婉转、嘹亮、激昂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性格气质、心理状态、传统习惯和审美标准。

(二) 旦角演唱咬字、吐字的力度把握

调腔戏谚讲,“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从这几组相互关系中我们知道这里的:“气”“音”“腔”都是“字”表达音乐内容的基础,但字能否咬准且清晰明亮地唱出不仅需要气、音、腔共同协调的作用,还需要口腔内构成字形的各器官肌肉力量。这种力量,它不是我们抬重物时简简单单的那种体力,而是一种“巧劲”,是在气息支持下咬字、吐字各器官一方面有拉紧的感觉,另方面又有放松的感觉。在这两种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刚柔并济的“巧劲”去咬、吐字。

(三)旦角演唱声调的标准

我国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一个音节或字单独发音时,具有区别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称作“四声”,即“阴、阳、上、去”,字的“四声”具有区别字义、正确地表达词义的重要作用。

调腔所在的语言地区的方言,其字音有八种不同的声调读法,分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称为“八声”。演唱者如果不能明确掌握“八声”,不仅不能表达好唱词的内容,甚至还会引起误解。所以调腔演唱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新昌方言基础。

三、结语

民族声乐是讲究清晰的语言、具有民族特点的旋律,直接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而学习发声方法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和情感。字是语言的根本,情是语言的灵魂。任何正确科学方法都是为了实现优美歌声的手段而已。”这样,演唱作品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这就是说要把字融化在歌声之中,即“声中无字”;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也提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为三绝之首。而字正腔圆最初是衡量戏曲演唱水平的一个标准,后来冲破了这个范围,扩大到民歌、曲艺等民间说唱音乐中,成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吐字的审美标准,这也是我们演唱作品语言化的关键。

猜你喜欢

旦角新昌余姚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现在你踏实了吗
锐新昌:上市前股东减持分红 圈钱割韭菜嫌疑深重
信息技术教学的习题整合策略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秦腔旦角表演中真假声唱法的应用
戏曲旦角的表演探析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