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我国广场舞“热”现象的分析
2020-12-07吕园欣南京体育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
□吕园欣 南京体育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
广场舞是在一定面积的场地开展的,以歌舞的形式呈现的开放性的健身舞蹈。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广场舞在我国各地得到迅速推广。近两年来,广场舞热成为春晚节目的新内容,广场舞成为各城市广场的风景,甚至国外的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我国广场舞者的身影。但广场舞因音乐扰民等问题引发很多冲突,为解决广场舞带来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探讨我国广场舞“热”的现状,探索解决协调广场舞与扰民冲突的有效措施,促进广场舞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
一、广场舞“热”现象引发矛盾原因剖析
据统计,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舞蹈参与者多为中老年妇女,她们大多早晚集中于广场空地进行活动,但由于广场舞音乐声音较大,有些市民采取了过激报复行为,如媒体报道的温州“高音炮还击”等一系列不和谐事件,将广场舞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根据广场舞引发的系列问题,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同的政策规范广场舞活动,但广场舞矛盾仍不断出现。2015 年,文化部、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提出要为广场舞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因此,分析广场舞“热”带来的问题,找出相应解决对策尤为重要。
广场舞扰民表现为相关主体的权利冲突,但广场舞困境的实质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表现。广场舞扰民事件背后折射出城市体育资源存在的矛盾,其也提醒我们,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中老年人交流问题要引起重视。深入剖析广场舞“热”引发的问题,找出相应解决对策,是解决广场舞问题的关键。据体育局2014 年发布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 个,2015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 m2,但与美国相比差距甚远。目前,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6 m2,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美国的1/10。由此可见,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城市公共空间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是我国城市化长期积累的结果。
我国于1999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于老人的经济生活,他们精神孤独更易被忽略。美国思想家汉娜认为,人类的孤独是产生集体主义的必要条件。据调查,广场舞群体多为女性,活动地点多为居住小区附近,数十人以上的集体舞显现出集体主义,对高音喇叭迷恋成为孤独个体在节奏强烈的舞蹈中找到短暂身体快感的方式,广场舞运动音乐成为临近居民的噪声污染源,社区居民不堪其扰。被扰居民与跳舞人员理论,双方语言不合导致一些不和谐事件不时发生。有的媒体武断地认为,这一系列事件是由舞蹈者道德缺失或无禁止性规定等造成的,其大多是从社区居民权利出发,缺乏缓和冲突的措施。
二、广场舞引发问题的解决对策
广场舞对峙双方无赢家,经过媒体渲染产生各种新闻性的战斗,最终影响社会和谐发展。有学者指出,解决健身噪声问题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联合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我国广场舞“热”现象引发的各种问题,建议政府干预社区开发,加大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管理力度,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广场舞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广场舞为居民自发组织的休闲活动,不需要官方管理,无须政府财政介入,但政府应发挥其社会事务管理作用。只有在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广场舞才能和谐持续发展。目前,很多新型小区规划不合理,社区健身空地被物业公司随意霸占,从而使群众健身场所杂乱。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强制约束开发商对社区健身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有足够的人均健身面积,并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对社区健身建设用地的监管。
广场舞引发的矛盾主要集中于邻里,大多为小区居民矛盾,解决邻里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沟通和理解,老年人由于存在生理功能以及离退休后社会地位的变化,产生老而无用的感觉。广场舞活动为中老年人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广场舞结识新的朋友,愉快地畅谈某一话题,降低了孤独感,契合中老年人的社交需要。青年人应多加体谅,鼓励父母参加类似活动。同时,广场舞参与者也应体谅青年人,将音响调节在舞蹈区域可听清即可,以免影响青年人休息和生活。另外,广场舞活动的场地选择要做到自律,中老年人不能只按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活动,还需考虑周边居民的作息时间,体谅居民的特殊情况,如中高考期间为避免广场舞音乐影响附近学生休息,组织者可采取减小音量、减少活动次数等措施,进而促进邻里友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