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书籍设计课程教学多元化模式研究

2020-12-07湖北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籍作业课程

□刘 硕 湖北美术学院

我们的书籍装帧设计教育在长期以来只习惯于纸上谈兵。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手段,重理论轻实践,使得教学与市场脱轨。长期以来,我国的书籍设计教学和出版社以及印刷厂缺少相互的横向交流、教学脱离市场,学生在学校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缺少基本的常识,不熟悉材料和印刷工艺,缺乏动手能力。这样,学生便很难透彻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书籍设计的整体性。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各艺术院校的视觉设计专业在师资力量、办学水平、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转变。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与要求,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专业各个课程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千变万化以及多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书籍设计也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特别是本土文化

(一)本土文化的回归,对“书卷气”的尊重和新诠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中国仍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性和现代性共同塑造着中国文化的未来[1]。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出发点。针对西方文化的过度侵入,我们开始反思泛西化,传统文化内涵被人们重新拾起和诠释。尊重本民族的审美习惯是设计成功的基石,而中华民族重意境、气韵、品味的传统审美倾向深深地影响了国人。

应该说,人类历史文明往往是用经典文献传承下来的,在历史长河中,思想和文化的承载体便是文字性的语言,而由这种文字性的语言构成的文本便作为一种历史流传物记录、反映,并表现着人类的知识、文化和思想逻辑。而那些既在空间又在时间中一代一代真正保留和传承下来的文本,便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知识的经典文本。因此,经典书籍的阅读,对人类历史的自我了解、当下继承和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人类世世代代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根本性智慧和思考就最为集中地表现和反映于经典之中。就此而言,我们每个时代的真正阅读,须臾不可离开经典,离不开书籍。对书籍文化的尊重,淡化电脑痕迹,追求返璞归真的书卷气,是我国书籍设计的一种文化精神,为我国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一种文化根基和底蕴。

(二)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书籍设计师要想利用视觉设计抓住书魂,首先他必须是一名爱读书的人,是一名能够真正把握书的本质的人。设计者的文化底蕴,是设计成功必备元素的基底。知识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突击学习和提高,而文化博大精深,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可能达到一定的造诣和功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相关典籍显得尤为重要[2]。

二、培养学生多元化设计的理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国内的书籍设计课程在形成庞大规模的同时也趋于雷同的模式和规格, 针对这一问题,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并结合行业、市场岗位的需求, 建立起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差异的分类多层多元化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书籍设计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意识,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的优质课堂。

(一)多元化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起着巩固与发展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优化作业设计的方式。对于作业设计目标的确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作业设计知识技能作为学生作业设计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忽视了作业设计兴趣爱好与作业设计审美能力的培养。将相关书籍设计比赛引入课堂,提高学生作业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观念的引入

设计风格多元化,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影响,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决定了书籍设计风格的多样性。我们必须进行由“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的观念转变,遵循最新的“书籍形态学”概念,并以形神共存的二重构造学说为中心,梳理书籍设计理论,注重整体性、秩序性、隐喻性、本土性、趣味性、实验性和工艺之美[3]。

(三)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介——书籍设计

视觉时代,其基本特征是所传达的信息视觉化、图形化。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对书籍这一传统媒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直接改变了书籍的媒介地位、功能以及大众对书籍的观念、需求,间接地改变了书籍的内容和形式。

信息时代下,液晶屏显下的各种阅读器、承载媒介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电子书给我们提供了信息量更大、更生动、更直接的阅读内容,互动字体、动态画面、声效的结合更加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颠覆了传统设计的表达,使视觉、声音、互动等结合完美再现一个鲜活的书籍。但量感、触感、质感等感官享受却不能在设备上体现,这需要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师的努力,数码时代使设计师可以结合现代新视听技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阅读表现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

(一)课程调整

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三年级书籍设计课程每周的安排上要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比重过多的格局,加大实践环节比重,要与企业与市场接轨,要有商业价值体现。建立教学基地,让书籍设计教学和出版社以及印刷厂增强相互的横向交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二)探索实验概念性,探讨交互性

观念与思维的变化是书籍设计出现现代感较强的新形态的前提。实验性书籍设计就是书籍设计的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的具体物质体现,其设计方法不按常规出牌,是书籍设计的新形态,它的出现是对书籍设计的一种探索。它丰富和拓展了书籍的功能,使书籍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超越了书籍形式本身,同时现代书籍也注重与读者的对话。

(三)加入手工书制作环节,强化材质工艺之美,传承传统工艺

无论是对什么专业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能够让理论联系实践,在离开课堂后更好地投身于实践中去,能够自主进行书籍内容与形式的整体设计与实践才是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书籍是一种有体积的物体,不同于当下的电子阅览读物。它是实实在在的物化产品。传统的书籍装帧大多是纸质的,纸的种类也很单一[4]。大量新型材料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给书籍带来富有现代气息的材质之美,大大增加了设计的表现力。现在的书籍形态,已然超脱纸质的范围,以玻璃、金属、木头等材料为媒介的设计作品层出不穷,以后现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彻底反传统的手段,向书籍和刊物的基本设计规律发出了挑战。

结 语

我们要充实教学内容、将学以致用作为教学目标,将“教学——科研——市场”这一主题思想长期贯彻和落实,完善教学机制,为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设计课程建设方向研究,和成员组所有成员的刻苦钻研,努力掌握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最新动态,拓展思路,为课程未来建设做好扎实准备;通过调整结构、细化课程,培养更实用的多元化复合人才,力保学生学以致用、脚踏实地,这点在学生毕业设计表现及未来进入研究生学习中具体研究方向上的影响将十分明显;通过课程建设的细化来促进教学与社会紧密联系、落实课程中的创意思维主体目标的贯彻,带动和推广书籍设计的新文化思潮。我们要将设计方案与手工制作(中式/西式)相结合,不空谈艺术,做到既有设计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做到教学培养目标明确,根据课程的细化落实,调整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艺术性与市场性都将有更好的体现。

猜你喜欢

书籍作业课程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书籍与少年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