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2020-12-07乔畅鸿

山西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

乔畅鸿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伴随着时代更迭而不断发展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精深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知晓到被广大群众理解的过程。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其实就是要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灵活的运用并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得以深入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相对不足。然而,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生根、发展,必须要不断地推进其大众化的进程。在新时期,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广泛的普及和宣传,极大地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深刻而抽象的学说,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普及,才能更好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才能逐步实现大众化。第二,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人们对于其理论有着诸多错误的解读。并且,经典的理论也需要在中国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所以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更正了以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理解,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三,在现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出现急剧的变化。第四,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产生出许多新的理论成果,这些新的理论,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不断地深入人心。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同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习近平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的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们的主张。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大众化的过程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此,以李大钊、艾思奇、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热潮,与此同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大众化。逐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无产阶级队伍中得以广泛传播,同时也被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为他们进行救国救亡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强大精神武器。

艾思奇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的杰出代表。其出版的《大众哲学》一书为推动哲学的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特点就是,能用通俗的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要很好的实现中国化,务必要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概括为一个中国人民都熟知的词语“实事求是”;他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生动语言向广大人民群众表述和传达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他用“一分为二”的通俗的观点直观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概念等等。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就是在中国革命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大众化。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也曾指出要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阐述马列主义的著作。读大本子都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也经常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理论,比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等等。

新时期,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的尝试和探索。有许多通俗的读物相继问世,这些书籍以图文结合的生动的形式,有效实现了哲理性与通俗性的融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为多样化的理论宣传提供了新的途径,更好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总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大众化逐步推进的过程。

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不断地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进程,对于我国更好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及党的相关理论的创新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防止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列宁曾经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庸俗化的区别做出了相关的论述,他认为:“庸俗化和浅薄同通俗化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应将庸俗化等同于通俗化,一个真正的负责任的作家,总是会用合适的例子,通过简单的推理引导读者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

而现实情况是有一些的作家采用比较简单的并不十分恰当的释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呈现给读者,读者并不能深刻理解理论的内容,而是生搬硬套的被动接受其寓意。这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并不可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深刻了解其理论的内核,做到准确而又全面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避免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二)防止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我国当前的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由此,中国的大众文化中既有着广大的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积累,也有着封建社会所遗留的糟粕。并且,文化的优秀部分往往和封建糟粕同时存在而且紧密的柔和在一起,人们大多时候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而且有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很难被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要注意防止人民群众文化中的负面效应。

(三)注重传播形式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既要要求语言文字的通俗易懂,易于人们接受。与此同时,也要探索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当前已经有许多的国内外的学者尝试着多样的宣传形式,进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比如: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著作《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十分不错的通俗的哲学读本。目前已经被30 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并且在许多国家都长期的位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我国国内也有相关的著作出版发行,比如:《画说资本论》、《画说哲学》等等,这些读物通过鲜活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哲理性与通俗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许多节目的制作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传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近几年热播的《马克思是对的》、《马克思靠谱》等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向观众们呈现了生动鲜活的马克思,让大家和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更加深入亲密的接触,进而促进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尤其是在广大的青年人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些成功的尝试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给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地创造新的传播方式,将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充分的利用起来,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总之,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只有在人民群众中广泛的传播,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让传统诗词通俗化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