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有”好教师的视角下师德建设
2020-12-07陈佳乐
◎陈佳乐
国家领导人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受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担当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如何作为学生的示范引领者,教师的师德师风,对整个社会都起着极大的影响。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严守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实现自我价值,完成教育使命。
一、淬炼师德师能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尚的德行,言行一致,是教育开展的基础,是教师树立师德形象和教师威严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行。教育不仅是课堂上教授给孩子的科学知识,不仅只存于“教”的单一层面,更是育人,教师要时刻以人民教师的标杆去要求自己,人格修养不断提升,净化自己的心灵,力求完善自我,教师的德行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点灯人”。
教育工作是艰辛的,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我们教育的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未来的希望。爱岗敬业爱学生是师德重要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只有当他热爱这份职业,感觉到国家和社会人民对他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期盼时,他就会产生神圣的使命感。作为教师,我们的眼前是活泼可爱的学生,握在我们手里的是书写出知识的粉笔,可我们的使命就在这里,站在了三尺讲台,我们就担当起“教育兴,则国兴”的使命责任。我们只有努力奋斗,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与新时代的发展并肩前行。热爱教育,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教师道德的基本。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因此,我们做教育工作时,要充满热情,教育也是一种幸福,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工作脚踏实地;要有甘于奉献的崇高信仰,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提高教师知识系统的科学时效性,改变教育方式的单一。
二、用“爱”滋育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我们教师人格的标签总是带着奉献二字,看似平凡却不简单。新时代的科学教育观,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是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导向,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爱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才能够启迪人的心灵。爱学生,首先要接受学生的优点缺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相信和呵护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爱才是真正推动教学工作发展的动力源泉。爱学生,爱教育。在爱的滋润下,即使工作上遇到再多的烦琐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迎刃而解,因为我们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责任感,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孩子们寻梦路上的点灯人。有这样的强烈的情感,总激励我以真诚去爱护每个孩子。随着教学经历的不断累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我找到了两句话法宝,那就是“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这两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话,却让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耐心爱心,多了许多的宽容理解。
三、与时俱进,锤炼师能
老师作为“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走向三尺讲台,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教师技能是教师的底气。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要树立起终生学习的精神,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不断提高素质,完善自身。在教学耕耘中宽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提炼出教育艺术、升华教育技能、锤炼教学能力。就如同培根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
教育不仅仅需要赤诚的育人情怀,更要求教师学识渊博,精深的专业并能够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经验中积累,把握住教育的根本目标。具体来说,教育是一件事无巨细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首先我们要精读学习专业教育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执教,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引入教育教学中,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二是能够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现,翻转课堂角色,将主动权交予学生,使知识与能力、开拓完美结合。实际上,社会在日新月异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努力进取。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足够给学生一杯水,并且能用一桶水转变为学生的十桶水,将一条条小溪汇聚成一条大河。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在教育事业上不断攀登,不断奋进!只有做到德能俱佳,才能浇灌好祖国的未来。
花朵是尊贵的,果实是甜美的,绿叶平凡而谦逊的。教师的事业如同“叶”的事业,平凡伟大!我沉浸在教学的乐趣中,享受着育人的幸福,我无怨无悔如期地履行九月的承诺。去尊重每一棵幼苗吧,用爱去浇灌,用心呵护,为生命成长树立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教师默默奉献,在教育中去撷取生命的光,去铸就牺牲之美,这样才能绽放教育事业的万紫千红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