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班级集体凝聚力的增强
——以广东科技学院2019级自动化本科1班为例

2020-12-07陈洪钊

山西青年 2020年18期
关键词:班委班风凝聚力

陈洪钊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平台,为学生完成学业、提高自我、适应社会提供了必要条件。朱平老师把班风比喻为浸染全班大学生的“泡水坛”,班风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牛鼻子”,是民主管理和师生合作的“大平台”。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单元,集体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极其重要,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支撑点。

一、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缺失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入,尤其是“0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成员,高校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建设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一是缺乏班级集体荣誉感,没有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例如大一新生一般都会开展晨读活动,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但总会存在个别学生晨读迟到,他们以为迟到是个人的事,没有想到会对班级的学风、班风造成影响。二是人际关系冷漠,互不关心。当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视而不见,不会主动伸出援手,各扫门前雪。三是对班级事务关心少,对集体活动参与度低,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甚至完全不想参与。如开展篮球赛、运动会等活动,需要同学报名参赛或呐喊助威时,个别同学总是在推脱,认为在宿舍吹着空调打游戏多么舒适,为什么要去劳累和流汗呢。这就逐渐造成了班级集体凝聚力的缺失。

二、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从原因上来分析,班级凝聚力缺失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影响:一是多元价值观的输入。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国外一些崇尚精致利己主义的文化和价值观被学生所接触,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就慢慢被同化,变成了重个人主义、轻集体主义,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淡化、模糊;二是学生的自我奉献意识不强。“0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捧着手心。个别父母没有注重家庭教育,导致学生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性张扬,忽视他人,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紧张;三是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学习制度。大学除了专业必修课外,可以自由选修不同模块、不同类别的课程,自由选择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自由选择任课教师。所以就出现了同一班级的学生去学习不同的课程,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授课教师都不尽相同,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情况。再加上课教室都是流动课室,同学们集中在一起的时间就慢慢变少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就慢慢减少了,不利于班级集体凝聚力的培育。

三、增强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的途径

在集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集体凝聚力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把集体凝聚力分为三种:自然凝聚力、任务凝聚力和情感凝聚力。2019级自动化本科1班(以下简称“19自动化1班”)集体的形成是基于学校按专业意愿等因素调配的,刚开学的时候班级的凝聚力可以看成是自然凝聚力,其中每个人都是势单力薄,微不足道,但因为分班而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帮助,在集体中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当班级确定了以构建勤学互助、学风优良、集体荣誉感高的优秀班集体为目标后,班集体就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共同目标把每个学生个体凝聚在一起,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这就是任务凝聚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成员就逐渐产生了情感上的吸引力,进而产生情感凝聚力。19自动化1班同学自入学到现在,班集体由最初的松散状态演进到现在的具有强烈认同的紧密集体,这是集体凝聚力对班级建设的推进作用。

通过增强集体凝聚力来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打造优秀班集体是着实有效的。结合班级实际,依据集体凝聚力的不同特点,本文围绕任务凝聚力和情感凝聚力两个方面,提出增强集体凝聚力的途径,主要如下。

1.确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凝聚力产生的思想基础。共同愿景的实现对所有班级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都有利的,对成员的个人利益也是有利的。班级共同愿景经过集体商谈引导而产生。通过问卷调查、班会引导确立班级的共同愿景,19自动化1班以建设一个勤学互助、学风优良、集体荣誉感高的优秀班集体为愿景,同学们都希望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下进行学习和生活,这个共同的愿景是凝聚全体成员的强有力的纽带,在共同愿景慢慢实现的过程中会增强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同学对班级集体的认同,从而使集体凝聚力大大增强。

2.树立集体观念。集体观念是凝聚力形成的心理支撑。通过把集体意识和价值观念的Logo化与日常化,同学们慢慢树立集体观念,形成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成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从心理上使得成员产生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让同学们牢记自己所在的班级为19自动化1班,由班委统一征集同学意见和建议,制定班服、班旗、班徽、班歌、班号,表明我们是一个团结、友爱、青春、活力的优秀班集体。每次集体活动都要穿着班服参与,齐唱班歌,以此来增加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在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下,集体凝聚力逐步增强。

3.互助合作是凝聚力增强的情感纽带。开展全员参与班级之间的文体友谊竞赛活动,来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班级集体活动,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推动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比赛、才艺大比拼、茶话会等班级活动,为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和创造条件。在开展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随机组队,打破以宿舍为团队的抱团现象,进而加强同学与宿舍成员外同学交流的频率,促进班内成员的交流互动。每个学生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和感情,从而提高了班级的集体凝聚力。还有,加强内部协作,将班级划分为8个合作小组,小组在课堂讨论问题、活动举办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互助合作,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感受到参与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进而产生继续参与的兴趣,集体凝聚力就慢慢增强了,良好的班风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4.班风记录是凝聚力固化的显性提示。写实性记录是有力的监督和客观的评价。通过广泛征集意见、集体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公约即“班规”。每周对班级的好人好事进行公示宣传,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批判。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全班同学个人档案,由班委负责。主要记录同学们的生活表现、课堂表现、为班级服务等以及违规违纪的情况,每个月进行一次表彰和告诫。实践证明实行奖惩制度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5.明确班委团队的领导方式。班委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团队领导风格主要分为放任型、专制型以及民主型。经过班级同学商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团队成员间相比其他两种方式更友爱,凝聚力更高。结合班级实际,19自动化1班采用民主与专制相结合的领导方式。在班委选拔时,民主选举产生出每届班委,先由有意愿当班委的同学上台作竞选演讲,然后全班同学举手投票决定,对班级一切重大决定由全班同学进行民主表决;在制定班规时,班委积极动员全班同学热情参与,广泛征集同学们的意见,班委集体商议,最后汇总给班长,由班长拍板确立下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开放,个性张扬突出,不愿受多太多的管束,单纯以简单粗暴的专制型管理方式是很难服众的,学生甚至产生反抗情绪。当然,单纯的民主管理方式也不好,容易造成决策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把民主和专制结合起来。优秀的班委团队是能大大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的,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6.搭建班级建设网络平台。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发展,手机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超5小时,而且他们使用手机最主要的动机依次为人际关系、娱乐和打发时间。基于此,我们可以发挥手机的社交功能,帮助同学们更紧密地和老师同学联系在一起;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搭建班级建设和管理平台,以一种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强同学们的班级集体归属感。例如,建立班级QQ群,将每一次的班级活动的照片都上传到QQ群相册,同时还可以选取一部分图片制作精美相册,将班级的精彩和美好瞬间记录下来,可以使班级对学生有吸引力,调动起学生对班级集体的情感,让学生从感情上喜欢这个班级集体,并乐意为班级集体增光添彩。建立班级微信群和班级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班级动态、班级事务,或者定期发布专题系列推文,比如班级建设类、心理情感类、主题班会类、班级规章制度类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微信群和公众号的建设当中,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班级事务的关心和增强班级归属感。开设班级论坛,学生可以就学习问题、情感问题等在论坛上进行留言,其他同学看到留言后力所能及地帮助留言的同学解决问题。这样,同学们之间既能有所交流,又能感受到来自同班同学的关爱;教师则可以直观、透彻地了解同学们的近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结语

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共同愿景、集体观念、互助合作、班风记录、班委团队和班级网络平台是班级凝聚力增强的主要着力点,需要这六个方面的推进和完善才使得集体凝聚力的大大提高。只有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才能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打造出优秀的班集体。

猜你喜欢

班委班风凝聚力
浅谈培养小学班级凝聚力的路径和方法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北昌影音刘海申 凝聚力造就专业度,只为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此凝聚力”
例谈如何选拔与培养新生班委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多元化评价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