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机器生产的“实然”与“应然”

2020-12-07栾轶玫

视听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播机器媒介

栾轶玫

栾轶玫:知名博主,新媒体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彭博社总编辑JohnMicklethwait 认为,AI技术将对新闻业的未来起到决定性作用;Narrative Science预计,到2020年前后,90%以上的新闻报道都将由机器来完成。智能机器生产已大步走向传播舞台中央。

如果说人工智能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是“让机器来认知世界”,那么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观念的不断革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的融合,则意味“让机器与人携手读懂世界”。当下人工智能设计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型,先前“让机器更像机器”,现在“让机器更像人”,在这一崭新设计理念主导下的智能机器生产发展将可能突破“AI合成主播”阶段进入“情感主播”阶段,媒体机构则需要更审慎地对待这一技术,需要更多元的维度来评价其媒体应用及传播边控。

智能机器生产对融媒体理念的影响

智能机器生产的生产速度、数量、完成度惊人。腾讯Dreamwriter 每年生产约50万篇稿件,共计8000万字;阿里在“双11”期间用智能机器人鲁班进行智能绘图,画了4亿张图,每秒能画8000张图且每张都不一样;阿里的“智能文案机器人”,一秒能撰写2万条文案,部分AI文案洞察用户心理精准程度超越了人工文案。

智能机器生产,除了生产力惊人外,其自身迭代也非常迅速。新华社两会报道使用的AI 合成主播,AI技术根据前一阶段“产品”的大众反馈进行修补。从2018年11月“AI主播”的首次亮相到2019年2月站立式“AI主播”,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自我迭代,而此前,智能机器生产已经在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解说中大放异彩,利用智能语音技术成功再现了已故著名配音演员李易的声音,斯人虽逝,声音复生。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融媒体新闻在理念上带来了冲击,媒介融合经过10多年从理论探索到媒介实践,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推下,媒介融合目前已经到达一个新阶段——“四全”阶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无论央级融媒体、省域融媒体,还是县级融媒体,下一阶段重点都在于媒介融合的深化,媒介融合不再局限于“介质之间的组合与打通”,而要“跨界融”“智能融”“结构融”。“智能融”是融合的重要抓手,而我们如何看待“智能融”,利用“智能机器生产”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智能机器生产对国际传播的影响

2018年,社交媒体上约60%的内容都是由智能机器人账户自动生成。智能机器生产在国际传播中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多次影响大选、公投等公民的政治生活。俄罗斯政治团体通过智能机器人干预了2016美国总统大选舆情走向并最终影响了选举结果;巴西总统大选也由于他国智能机器人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举结果;英国脱欧公投中,剑桥分析公司针对不同观点的受众使用不同的智能机器人来影响舆论并获得成功。智能机器生产,以一种隐匿的、靶向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国际传播,甚而操控国际舆论。

智能机器生产呼吁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隐私即不想被他人获知的秘密数据,包括可用来识别或定位个人的信息(如电话号码、地址、信用卡号、认证信息等)和敏感的信息(如个人的健康状况、财务信息、历史访问记录、公司的重要文件等)。

随着数据全球化与媒介全球化发展,人工智能的影响也逐渐全球化。人工智能影响的全球化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跨地域、跨国家、跨种族、跨文化的一种全域、全时的影响。与此同时,数据隐私保护却具有国别化的特点,即各国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其对数据隐私的相关认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数据隐私理念的国别化、政策及立法的国别化等方面。智能机器生产的大面积应用势必会使得数据隐私保护提上日程,而在具体的媒体应用时需考虑数据隐私保护以及其全球化与国别化的平衡。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芯片、大数据、5G 等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自我迭代,智能机器在模拟人类思维与情感方式上将有跨越式前进,对于这些不断发展的技术触角需及时动态跟进,并将其放置到具体应用场景中进行研判。只有全方位了解智能机器生产的“实然”状态,方能准确把握其“应然”样貌。

猜你喜欢

主播机器媒介
机器狗
机器狗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未来机器城
我是小主播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