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午间风》看投诉类节目的要素
2020-12-07李辰茜
李辰茜
常熟广播电台的《午间风》从1993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午间风》凭借其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在常熟乃至周边城市老百姓心中的金牌栏目。一直以来,《午间风》的宣传口号就是“你的朋友”,定位则是“积极、客观、理性”。这十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午间风》的立场——既要做百姓的朋友,又要不偏不倚,为问题的解决想出最积极有利的化解之道。
一、鲜明风格的主持人
在《午间风》每天中午11点开启的一小时直播中,听众电话从未间断过。该节目得民心,主持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主持人安然是《午间风》栏目的名片,具有鲜明的主持风格,他对各项法律法规、民生民情深入了解,这是投诉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听众的电话进入直播间以后,他能迅速判断听众反映的问题属于哪个部门、哪个区域的管辖范围,然后联系相应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不作为、不表态,就联系该部门的上级部门,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整个过程立足原则、毫不退让,这也是投诉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午间风》经常会遇到主持人、反映人、当地分管部门、主管部门四方通话的情况,主持人身处其中,既要镇定自若地梳理,又要据理力争地跟进,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
二、线上线下的多重互动
节目内外、线上线下的多重互动,不光可以获得群众基础,也是节目获取线索、听取意见和自我宣传推广的机会。
线上,包括广播在线和互联网两条线。《午间风》节目自创办以来,一直与听众保持密切的互动。陆续推出《今日关注》《周末聚焦》《政风行风基层行》等一系列子栏目,对一些热点话题、民生实事作进一步的关注、探讨,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除此以外,《午间风》还开通了短信平台、热线电话、发帖网站、微信公众号“常熟大事”等一系列线上互动平台,满足不同年龄段听众的操作习惯,方便他们随时与节目保持联系。
线下,《政风行风基层行》栏目自2014年开办以来,以“倾听您的声音,优化我的服务”为主题,下基层了解民意诉求,面对面倾听百姓心声。栏目先后走进常熟的各个乡镇、管理区、街道办事处,通过下沉基层、现场问政的方式,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2017年度,基层行走进海虞镇、支塘镇等8个乡镇、管理区,8场基层行邀请近700人次参与现场问政,共计收到各界问题反映700多件次。《今日关注》《周日聚焦》等栏目则是选取当下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或者有普遍性的投诉事件,让记者到实地去进行深入的采访跟进,基于客观积极的立场,督促相关部门解决百姓的实际诉求,这样采访回来以后稍作编辑,就成了一篇解决问题的现场实录。
线上线下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巩固了《午间风》在群众中的基础。
三、严谨客观的新闻态度
投诉类节目中必然会有矛盾和争端。节目作为矛盾中间人,如何做到不偏不倚,积极客观理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回答各类问题时,节目要做到滴水不漏,不给对方断章取义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寸得拿捏得恰到好处。比如在日常接访过程中,各类矛盾往往集中在农村,诸如造房纠纷、邻里冲突等等,这不仅仅是考验《午间风》对于农村政策的熟悉程度,更是考验作为一个投诉受理媒体的应对技巧。
2019年10月,有听众来电投诉某村私自填河占地,用作庙会的场所。《午间风》从该村村委会、上级水利站、综合执法局等多方了解情况,并听取多位村民说法,了解到投诉人是因为没有购买到庙会的摊位,因此对村里的这一做法耿耿于怀,而村里在具体实施时,也没有与村民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才引发了村民的质疑。在得知事件原委后,《午间风》肯定了村民提出疑问的合理性,说明了具体情况,该镇相关领导也表示:今后将加强与百姓的沟通,将工作做在前面。
在这起投诉事件中,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到实地了解情况,很难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也很容易将“填河占地”这顶帽子扣到村委会头上,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每一次投诉受理时,《午间风》总是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对投诉事件进行寻根问底,在完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最有力、有效的解决。
另外,节目的立场把握也至关重要,对于没有把握的事,不要急于下定论。《午间风》作为一档投诉类节目,看问题始终要秉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基于事实却又要做到高于事实,在夹缝中寻找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