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中钢琴艺术指导作用的探析
2020-12-07金麦克浙江音乐学院
◎ 金麦克 (浙江音乐学院)
近年来,钢琴艺术在声乐演唱领域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一是由钢琴本身的演奏性质决定的,二是钢琴的感染力对声乐演唱有着巨大的帮助。美声唱法和钢琴艺术作为同源西方的音乐形式,合作并由此达成更好的艺术效果,既有现实基础,也符合一般审美要求。
一、美声唱法与钢琴艺术指导概述
(一)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在意大利文中的意思是“美妙的歌唱”。它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发展至今,不仅代表了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声乐学派和一种演唱风格。美声唱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所有的共鸣腔体在演唱过程中都被调动起来,这使其音色明亮饱满,还能与伴奏乐器产生共鸣,更增加了音色中的金属质感。美声演唱的技巧繁多,难度较大,总结下来大致有十二个字:低喉位、高位置、深呼吸、大腔体。
(二)钢琴艺术指导概述
钢琴艺术指导即钢琴伴奏。它是指在声乐演唱中,钢琴演奏者使用钢琴进行伴奏的过程。钢琴艺术指导通常是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指导演唱者具体的演唱技巧;第二修饰演唱者的音色;第三,衬托或配合演唱者的演唱表现方式;第四,辅助确立演唱者的演唱风格。由此可见,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最大程度的烘托作品的内在风格,提升演唱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使声乐表演的层次感更加的丰富,与演唱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二、美声唱法与钢琴艺术指导的关系
(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钢琴艺术指导和演唱同属于“声音事业”,这就决定了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同和一致的。例如在钢琴中有连奏,在演唱中有连音,两个技巧都是为了发出圆润柔和的音色。在钢琴的演奏中,会把手指尖的力量转移到腕部、臂部,抬指也不会太高;连音的演唱亦是如此,腔体不必开得过大,气息始终在流动,愈是大跨度音级,越要重视气息的更迭。基于这种类似性,我们在演唱实践中常常会看到钢琴的伴奏与美声演唱的力度与速度是一样的。两者的气口重叠,产生一种回响的效果,也为实际的教学和训练带来了启示。如让演唱者聆听钢琴曲,想象正在弹钢琴的人是自己,如果需要完成当中的技巧,需要怎么弹奏。在反复的想象和训练中,演唱者会更好地理解钢琴制造的旋律线条的特征,主动适应这些特征。例如演唱者在练习长琶音时,通常会出现气息不匀、喉咙发紧的情况,演唱者在这个时候想象钢琴伴奏对音符的处理,如何做到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其辅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反之,美声演唱也在辅助着钢琴艺术的指导。当钢琴居于指导者的角色时,实际上是以演唱的作品为核心的,是在为演唱者提供服务。它必须在力度的把握、响度的把握等各个方面做出调整,而非独奏时的主角那般“随心所欲”。无形中,丰富了钢琴演奏的层次与表达方式。所以说,二者首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相促相发的关系
艺术的本质是创新。这就决定了钢琴艺术指导与美声演唱的合作不可能只停留在某一个程式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不断地加入新的审美元素,也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行为。相较而言,钢琴艺术比美声唱法的普及程度要高,由钢琴伴奏传播的美声音乐作品,一定比管弦乐伴奏的美声音乐作品更容易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所以美声的演唱可以借鉴钢琴演奏的方法,“剔除”掉一些不符合审美或是令人不愉悦的声音,从而使音色更加饱满与柔和。
从钢琴艺术指导的层面来看,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成熟的机制,作为“乐器之王”,在与其它乐器相比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俯视的角度,虽然这是一种优势,但是也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体系,等于是从外界注入了一个新鲜的元素,让钢琴更好地检视自己。如在美声华彩部分的演唱中,钢琴如何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烘托气氛,简而言之就是艺术中的“收”比“放”难,两者的不断合作研发等于是两个体系的不断碰撞与翻新,这种合作的积极性,是同一体系反复训练都难以达到的效果,可见,其促进性的可贵。
三、美声唱法中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
(一)钢琴艺术指导调节演唱者的情绪
在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美声唱法最初是为歌剧演唱服务的,所以相较于其他唱法,美声唱法的体系化更成熟,技巧难度也更高,自然对演唱者的要求更高。所以,紧张是美声演唱者非常常见的情绪感受。尤其是在学生、歌唱爱好者的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紧张的情绪几乎是自始至终“陪伴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钢琴艺术指导可以发挥调节气氛、缓解情绪的作用。在演唱者和演唱技巧之间架设一个“缓冲地带”,让演唱者将部分注意力转移聆听钢琴伴奏上,为后续的演唱做铺垫,降低演唱者紧张的情绪。如果是在正式地演出中,钢琴伴奏还可以完成烘托气氛、激活观众情绪的任务,让演唱者一出场即能和观众产生互动,从而缓解演唱者内心的紧张感。
一旦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纰漏,钢琴伴奏者必然是最先发现的,他们可以通过演奏技巧的变化,如节拍的延时、力度的调控、速度的衔接等,帮助演唱者及时地掩盖,同时用旋律再把演唱者“带回”歌曲演唱中,保障演唱的效果与水准。
(二)钢琴艺术指导形成较好的音色效果
美声唱法有一个技术特点是,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对共鸣腔体进行调整,例如愉快欢乐的歌曲,大多用头腔共鸣;悲伤沉重的歌曲则使用胸腔共鸣较多;平铺直叙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口鼻腔共鸣。若是表演歌剧,腔体的转换频率则更快,音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美声唱法的这个技法与钢琴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声音的发出源自于腔体的共鸣。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会变成复合腔体的发声方式,制造出一种立体的音响效果。所以,优质的钢琴伴奏是和人的声音相互配合的,类似于“一唱一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
实质上,声乐的学习与表演是一个主观和抽象的过程。人们对音色好坏的判断,大多出自于个人的审美。一个歌唱者认为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就会向着那个方向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声音。钢琴恰如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提供音高、音准等基本要素,让歌唱者两相比对,对自己的判断进行检验,或是坚持训练,或是及时调整,不断地规范演唱,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音域和音质,演唱出适合自己也符合美声演唱质量的声音。
在既有相同又有差异的基础上,钢琴艺术指导并配合演唱者的演唱内容,让演唱者处于一种理性演唱的状态中,能够随时观察自己的声音与钢琴声音的贴合度,即我们在演唱中所说的“第三只眼”,对优化音色、提升作品意境,都能够发挥作用。
(三)钢琴艺术指导提升演唱者的艺术素养
钢琴艺术指导发挥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具体的美声歌曲演唱过程中。当钢琴为演唱烘托出一个比较好的气氛时,演唱者是不是能够理解这种气氛,将其延长、放大,考验的是演唱者整体的艺术素养;当钢琴艺术指导完成了演唱纰漏的修复,演唱者是不是能够迅速调整演唱状态,与钢琴伴奏“琴瑟和鸣”;反之,当演唱者需要辅助钢琴伴奏的时候,是否能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种种情况都在考验着演唱者的综合素养。因此,与钢琴艺术指导合作的越久,也越成功,演唱者必须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首先需要提高的是专业基本功,如视听视唱能力,训练自己的音源视听能力,有一个客观判断美声作品质量的标准,这是保证演唱质量的基础。其次,演唱者要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文学修养。歌剧是美声唱法使用的代表作,它是文学和艺术的结合体,当今知名的美声演唱曲目,大多出自歌剧选段。而且随着高雅艺术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改编成歌剧,演唱者只有理解了文学作品的涵义,才能与钢琴伴奏一起完成深层次的情感探索与主题内涵的挖掘。再有,钢琴艺术和美声唱法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各自形成了独立而成熟的体系,钢琴艺术指导要对美声唱法发挥作用,必然要寻找两者的相同之处、磨合两者的相异之处,甚至需要细化到对语气、语感的贴合上,演唱者必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了解音乐史、器乐史,从宏观走向微观,确保配合的天衣无缝。这在无形中提升了演唱者的综合艺术素养。另外,演唱者的艺术素养越深厚,处理作品的能力也就越发游刃有余,在与钢琴配合的过程中,有能力做出一些个性化的尝试,吸引听众的吸引力,也为历史悠久的美声唱法注入新鲜的元素,使其愈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结 语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作品是演唱者的演唱和伴奏者的艺术指导共同完成的,美声唱法与钢琴艺术指导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钢琴艺术指导扮演了指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它通过演奏技巧的使用,激活演唱者的情绪与情感,对演唱者的音色、技巧加以修饰和升华,然后引导着听众进入到演唱作品的情感氛围中,达到声情合一、音情相融。其次,美声唱法是钢琴艺术指导的实践者。它以人声为载体,以演唱者的表情、肢体动作为辅助,将钢琴演奏中不可直接表达的技巧处理与情感处理展现出来,美声唱法担任了表演者和表现者的角色,也在部分衬托着钢琴的音色特质。而从主观性来看,演唱者和演奏者是以歌曲为载体集合在一起的,他们关于歌曲的理解与沟通,进一步紧密了美声唱法和钢琴艺术指导之间的关系,使唱奏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