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2020-12-07何天石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者声乐

何天石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是一类艺术品位较高且文化内涵深厚的歌曲形式。以萧友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艺术歌曲作家,在跨领域文化相互交融的大环境背景下,开创了中西合璧的作曲技法的先河,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声乐教学方面的作用与应用形式,旨在传播我国优秀文化,让艺术歌曲被更多人熟知。

一、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概念与特征

(一)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国门的打开,大量具有西方浪漫主义特色的文化思想涌入国内,其中音乐艺术改革是最基础且最核心的一部分。音乐艺术改革具体体现在,将国外的曲谱配上极具古典文化特色的诗词歌赋,并且采用一种时代主流形式进行传唱,这种形式被称为“学堂乐歌”。由此,使国外丰富多彩的音乐知识在国内得到大范围普及。在“五四运动”后,中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交汇。该阶段,我国的文人墨客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歌曲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融入了一些具有清新灵动特征的音乐元素,用以传递情感,表达情怀,而这也是艺术歌曲的雏形。

(二)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

在古代的音乐创作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人们往往会先利用乐器进行谱曲,在音律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再为乐曲填词。由此,我国古代歌曲的数量不断扩充,歌曲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宽泛。这些古代歌曲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并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华丽瑰宝。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前卫的文艺人士。这些文艺人士在西方文化的滋养与熏陶下,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技法,并将这些技法应用到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形成了兼具西方文化特色与民族文化韵味的歌曲形态。这些歌曲旋律平缓,音域不宽,较少有激昂澎湃的起伏。这种极具个性化特征的新型歌曲,对于国内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就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而言,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于提升文化修养与音乐素养、丰富训练素材、增强演奏者的专业自信心以及培养演奏者的爱国主义情怀等几方面,下面就将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一)提升文化修养与音乐素养

音乐文化修养具体包括文学修养和音乐素养两方面。这两方面也是演唱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声乐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想深刻认知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内容,必须全面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思想与民族特色。由此,营造意境,传递情感,抒发情怀。

除文学修养意外,音乐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音乐素养是指演唱者可以灵活掌控节奏、表情与气息等。以黄自创作的歌曲《花非花》为例,其将民族文化思想与西方艺术歌曲表现形式相融合,赋予了歌曲深厚的文化内涵,该创作形式极大的提升了歌曲的艺术价值。

音乐文化修养是保证演唱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演唱者文学修养匮乏,单凭演唱者娴熟的演唱技巧作为支撑,根本无法充分展现出歌曲的精髓内涵,也无法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为此,在声乐教学中,就应培养演唱者的音乐文化修养,磨练演唱技巧,这与积累表演经验同等重要。

(二)丰富训练素材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数量繁多,类型丰富,难易程度不同,更利于差异化的声乐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质选择适合的训练曲目,进而充分展现音色,改进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与气息控制能力。客观来说,影响歌唱艺术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语言和呼吸这两方面。语言是演唱的基础,呼吸是演唱的动力。为此,加强呼吸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演唱歌曲时的呼吸与日常活动时的呼吸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的喉咙要放松,口腔张开,鼻息顺畅,而且需要注意呼吸的频率与强度。气息控制直接影响着节奏与音调的精准性。尤其是初学者,需要利用简单的练声曲循序渐进的训练呼吸。以《思乡》为例,这种旋律平缓、内容简练的练声曲,可以通过发声母音取代歌词的方式实现气息训练。

声音控制是影响音色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演唱者增强音乐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举措。加强声音训练,有助于演唱者传递情感,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而若想塑造极具表现力的音色,就需要依托于各种各样的曲目。这些曲目所包含的信息不同,音调也存在较大差异,对演唱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对声音较为通透清亮的学生来说,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平稳性,合理运用歌唱腔体,使音色圆润柔顺,避免高音部分过于尖锐刺耳,从而成功传递情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增强专业自信心

演唱者应客观评估自身的能力,且高度信任自身的能力。为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加强教学效果。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曲调结构简单,音域适中,旋律平缓,且情感丰富。无论是音乐布局方面,还是曲调变化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助于初学者调节发声器官,控制气息。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旋律朗朗上口,创作手法简单。加强艺术歌曲训练,有利于学生解决发音、咬字、共鸣与呼吸等问题。在循环往复的练习中,学生逐渐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并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选择对应的艺术歌曲进行练习,进而不断增强驾驭音乐作品的能力。尤其是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急功近利,应先选难度系数较低的艺术歌曲进行练习。另外,声乐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艺术歌曲种类与内容多样化的特征,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增强其专业自信。

(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历史风貌与社会现象的缩影。为此,演唱艺术歌曲不能单纯依靠演唱技巧,还需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长期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熏陶的创作者,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融合大量的西方音乐元素。但这种中西合璧的创作形式,需立足于当下大众的社会生活视角,适当改造西方音乐元素,与传统音乐创作形式有机整合。由此,开创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新格局。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优化声乐技术水平。这里以贺绿汀创作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为例。该曲目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描述了因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而逃难的难民绝孤零零站在嘉陵江边哭泣,悼念自己逝去的亲人,表达对侵略者深深的憎恶之情以及自己必须回去收回土地田园的决心。该曲目以难民倾诉个人情感为题材,代表着成千上万饱受战乱疾苦的百姓,乃至全民族对日寇侵华行为的愤恨。该曲目的旋律悲凉哀婉,演唱中充满哀伤、痛苦与憎恨之情。由此,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坚强奋进。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灵活控制强度与节奏,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使艺术形象更加饱满。这首《嘉陵江上》对演唱者的专业技巧要求较高。为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对应的训练曲目,不断改善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改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曲目,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只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保证演唱效果。尽管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训练目标对曲目实行精挑细选。例如,若教师想锻炼学生控制气息的能力,则需选择一些音域较窄,难度偏低的曲目如《花非花》《渔光曲》等。通过循环往复的练习,加强掌控音域的能力。再如,教师要想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应当选择一些意境唯美的曲目,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此外,在调整学生音色时,需要选择一些短小精炼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如《点绛唇.赋登楼》《听雨》等,以加强学生的节奏掌控能力,改进演唱效果。

(二)积极做好声乐教学备课工作,融合中国近代艺术歌曲

只有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恰如其分的融合到声乐教学中,才能彻底强化整体教学效果。为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声乐教学备课工作,全面且客观的分析阶段性教学任务,明晰二者的切入点,避免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与现代声乐教学的衔接过渡过于突兀,影响整体表演效果。当然,在训练过程中,声乐教师还要客观评估学生的基础水平,杜绝揠苗助长式的训练模式。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数量繁多,种类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将其融合到声乐教学中,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音乐素养,丰富训练素材,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演唱者声乐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