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漫谈
——培养学生重视音乐素养
2020-12-07刘子扬运城学院
刘子扬 (运城学院)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产物,同一个音乐作品,演唱者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效果也会大有不同,并且这一区别不仅仅是与演唱者的音色差异有关,与演唱者在音乐方面的专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文化底蕴方面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声乐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培养,使教育更加全面。本文重点对音乐素养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声乐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指表演者在进行音乐演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这是评价一个演唱者音乐专业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下现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音乐教育逐渐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这种注重形式化的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过程中,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受到了忽视。国外很多的音乐教育家,比如说德国的赛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等,他们的音乐教学思路与策略在形成之后,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世界音乐教学中,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他们认为,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提倡通过音乐学习,强化学生的思维想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声乐的学习并不仅仅是需要思考声音的高度或者是强度的问题,而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内涵与感知能力是评判该演唱者的音乐素养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先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其实在日常的声乐学习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单一的进行发声教学是无法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效率的,也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声乐教学不能自单一的进行声乐技能的教学,而是要融合一切与艺术相关的内容,这才是学习声乐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感知能力方面的培养
声乐不仅是对创作者表达的敬意,也是歌手情感表达的基础。一首音乐总能表现出作曲家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因此,为了准确真实地传达作品在演唱中的情感,有必要了解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以进一步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刻感受。例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我们首先要了解曲作者聂耳音乐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严格的逻辑,很高的民族精神和出色的艺术创造力。该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它代表着不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捍卫国家尊严的信念和中华儿女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远都不会消失,它对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清楚地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意图,才能准确真实地传达作品在演唱中的情感。通过这样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理解和表现能力方面的培养
歌词是作者思想的直接体现,作品的语言可以直观地表达歌曲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因此,演唱之前对歌词的理解有助于歌唱情感的把握。一首歌曲终了,在听众心中或是泛起涟漪,或是激情澎湃,亦或是催人泪下,令听众感到意犹未尽。在声乐表演中,想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必须要深度挖掘歌词深意。因此,深入挖掘歌词词义就成为表词达意以及揭示歌曲主题的关键环节。例如黄自先生谱曲,韦瀚章先生填词的中国艺术歌曲《春思曲》,从表面上看似很容易理解:萧瑟的雨夜,一位愁云惨淡的妇人在等待她未归的丈夫。然而,作为演唱主体,对于歌词的把握不能仅停留在表象层面,更要渗透到更深一层次去深度挖掘歌词内在意义。例如《春思曲》中歌词在简单的场景中隐藏了曲折愁苦的含义。“萧萧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帖花钿”表达出妇人心中最初的内心感叹惆怅和对情郎归来的满心期待;“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雨过花台前”,知道树枝上冒出新芽,一对双燕互相追逐而产生无限空虚,此时内心已开始产生变化;“忆个郎远别已今年/恨只恨不化作杜宇/唤他快整归边”,妇人对情郎的归来幻想已破灭,却仍盼他归来。
(三)旋律与伴奏的分析
声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歌词中。众所周知,作家使用文字的力量来表达情感,画家使用颜色来塑造艺术形象,而作曲家则通过音乐语言表达音乐内容来塑造音乐形象。因此,旋律、节奏、速度、音调、和声、复音等构成了强大的音乐语言。这些元素中的每一个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丰富的功能。通过这些必不可少的音乐元素,唱歌还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
其中,旋律的创建是使歌词音乐化的手段。演唱前准确分析作品的旋律方向和伴奏纹理,它可以更好地与伴奏音乐融为一体,展现出演唱者的音乐素养水平。
(四)注重对视觉形象的勾画
“歌唱中的想象往往是情感表达的先导,演唱者要在歌词的引导下使自己进入到想象的情境中去。歌曲中的歌词与演唱者自身的想象相互交织,使得想象以情感为中介而不断推移。”例如声乐作品《我爱这土地》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来形容人民对祖国的眷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一片赤子之心。整首作品中演唱者要将自己想象成一只灵动的鸟儿,振翅高飞,直冲云霄。以一只鸟儿指代了饱受煎熬的中华儿女,反映出中国人想要奋起反抗,振兴中华的激愤强烈的感情。要想将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声乐表演者必须要在演唱中运用视觉形象作为辅助,从而实现歌曲的演绎。将自己想象成站在历史长河中的目击者,在目睹了祖国遭受沉重灾难,国人在经历了肆意凌掠后的自然流露,“我”要怒吼,“我”要表达出自己最深沉,最真挚的爱。盘旋在伟大祖国的上空,永远爱着伟大的祖国。只有将自身全心全意投入到歌曲中,投入到歌曲所塑造的人物中时,才能与歌曲产生共鸣,展现出演唱者的音乐素养与文化底蕴。
结 语
声乐表演是一门内在情感与外在情感相互结合的艺术。内在情感和外在情感的结合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换句话来说,只有做到声情并茂,声情结合,便能使演唱达到令人感动至深的境界。而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声乐艺术内涵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
(指导教师:李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