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绘画心理学 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
2020-12-07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优化,绘画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教师通过学生创作的作品,根据整体布局、色彩搭配、线条、层次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现阶段学生学习状态和身心发展情况。然后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进而帮助每位学生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
一、绘画心理学渗透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首先,绘画心理学可以通过绘画将学生抽象的思维认知变得具体。教师在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分析后,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状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现阶段自己学习和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学生在日后美术的学习中,才能感受艺术之美,体验生活中的灵动之美,建立起正确的艺术思维,进而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二)提高学生艺术思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淡出时代潮流。绘画心理学的出现对小学美术课堂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绘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帮助学生整理绘画思路,将内心表达的事物借助线条、色彩表现出来。然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赏析,增进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形成新的自我概念的同时,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二、绘画心理学渗透到美术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情境创设,发现生活之美
传统的美术教学单纯以书本知识为主,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作品缺乏深层面的讲解,致使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认知水平达不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生活逐渐缺乏热情。可见绘画心理学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短板。教师借助心理学,开展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并绘制内心渴望的生活景象,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感受生活。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出去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如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等,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之后学生在创作时也会将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在纸上具体地表现出来。
(二)趣味教学,提高艺术素养
小学美术学习是学生培养正确审美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事物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从游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开展色彩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小鸟寻家”的游戏。学生要根据小鸟羽毛的颜色,选择相同颜色的彩笔,绘制小鸟的家,比一比谁画的更好看。学生在观察屏幕的同时,对色彩的印象也更为深刻,在画房子时,也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思考,画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三)思维培养,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形式的抽象性,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绘画心理学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不受美术风格、形式的束缚。相反,越明显的风格特点,越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想法。例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将“风”作为绘画主题。然后通过网络将相关作品展示给学生,给予学生一个创作方向。然后让学生借助艺术手法和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创作风格也各具特色:有的学生线条凌乱,风的表现过于突出,颜色多为黑色就代表该学生压力较大;有的学生线条柔软,风的表现柔和,与周围景色融糅在一起,就表示该学生心情愉悦,享受学习的过程。借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针对性教学,进而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建立。
三、结语
由此可见,美术作为一门情感类的学科,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思想情感。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将绘画心理学渗透到课堂中,全方面掌握学生心理状态。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